回覆列表
  • 1 # 文藻巧翁

    周瑜並不器量狹小

    周瑜是戲劇舞臺上的一個幸運兒,關於他的戲不但劇目多,而且出出戲差不多都是比較成功的作品,再經過傑出戲劇表演家的多方塑造,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形象鮮明的舞臺人物。有關周瑜的戲目有《鳳凰二喬》、《激權激瑜》、《群英會》(《赤壁之戰》)、《甘露寺》、《美人計》、《黃鶴樓》等。在這些劇中,周瑜是一個少年英俊而又富於謀略,在強敵面前指揮若定,具有旋轉乾坤氣派的三軍統帥,尤其是在表現赤壁鏖兵的《群英會》一劇中,這個叱吒風雲的人物,被塑造得更為成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可是也不能否議,在許多有關周瑜的劇中,卻把他寫成了心胸狹小的人,從孫劉聯合一開始,他就處心積慮地企圖謀害諸葛亮,毫不以抗曹的共同事業為意,他簡直成了諸葛亮的生死冤家,以至在他臨死時還喊出了“既生瑜而何生亮?”器量狹小到被諸葛亮“三氣”就送掉了年青的生命。這個描寫,不但有損於周瑜的完整形象,也把諸葛亮歪曲成了陰險狡詐的兩面派,尤其是它不符合歷史實際。歷史上的周瑜,是個傑出的將領,他在孫權集團中的作用相當重要,是軍事上的重要決策人物,他也並不器量狹小。

    周瑜(175——210年),字公謹,廬江舒縣(今安徽舒縣)人,出身豪族。史書中就記載他“有姿貌”,看來把他塑造成風流倜儻的美雄形象是有根據的。他在家鄉舒縣時,就結識了孫策。他與孫策同年生,比孫策小一個月。孫策攻克皖城,得到橋公(戲劇中作喬公)的兩個美貌的女兒,自己娶了大橋,周瑜娶了小橋,從此兩人又結成了姻親關係。不過,從史書記載看,二橋似乎是孫策的戰利品,因為孫策曾“從容戲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這與《鳳凰二喬》的故事大不相同,而且歷史上的橋公竟連名字都沒留下,根本沒有戲劇中那個“喬國老”喬玄地位重要。

    孫策後來死去,死前他囑託張昭和周瑜共同輔佐弟弟孫權。孫策當時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策確實很瞭解他的弟弟,孫權在為建立自己的政權而進行的政治實踐中,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善於用人。孫策死後,他“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而周瑜、程普、呂範等為將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所以後人評史時,也說當時江東人材眾多(“江東多士”)。尤其是重用周瑜,對孫權的事業起了重大作用。

    孫權在後來周瑜病危時,曾讚揚他既是“文武籌略,萬人之英”,為人又“器量寵大”。周瑜確實待人恭謙誠謹,當孫權還是將軍時,諸將對孫權遠不甚恭敬,“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就是對同僚們,也是如此,他“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他對程普的態度,便是一個典型事例。程普自以為年長,看不起地位在他之上的年輕的周瑜,多次凌侮周瑜,可是周瑜始終不同計較,終於感動了程普,反過來更加敬重周瑜,兩人成為知己。程普以他的親身感受告訴別人說:“與周公瑾交朋友,好像飲味道濃厚的香酒,不知不覺就醉了。”周瑜與魯肅的友誼,稱得起是個典範。他曾兩次推薦魯肅,第一次是孫權代兄孫策開始執政時,如果這次推的作用當時還不十分明顯,等到第二次在自己病危時,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那就關係著整個孫權集團的命運了。事實證明周瑜是很有眼力的,魯肅也沒有辜負周瑜的推薦和信賴。周瑜還是古代一位音樂鑑賞家,史載“瑜少精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但是作為歷史人物,周瑜首先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將軍。

    因為周瑜死的早,還沒有來得及給孫權政權建更多的功業,所以周瑜一生中最突出的歷史活動,便是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當然,只此一事,也就足以彪炳千秋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自荊襄率大軍南下,先給孫權發出一封信,信中的大意說自己是“奉辭伐罪”,剛剛揮戈南指,劉琮便束手投降,現在已治水軍八十萬,準備到江東與孫權一同會獵。這封最後通牒式的書信,實際是宣佈孫權除了投降以外,別無其它選擇。孫權將書信傳給群臣看後,,“莫不響震失色。”在這關鍵時刻,孫策委託輔佐孫權的第一號人物張昭首先動搖,發出投降的主張。當時孫權集團的領導核心,基本上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以朱、張、顧、陸等江東大族為首的南方豪族集團,一部分是以周喻、魯肅和一些北方將領為首的流亡地主集團。在對待曹操進攻的對策上,前一集團中某些人傾向投降,而後一集團中多數人則主張抗擊;但後者掌握軍事實力,所以他們的意見,受到孫權的重視。當時周瑜多次反覆地替孫權分析了曹操的力量虛實,他指出,曹操軍隊雖號稱八十萬,實際不過二十多萬,而且就是這些軍隊,不是久戰疲軍,便是靠不住的新收降兵,人數再多,也沒有什麼可怕的。他接著指出曹兵的另一些弱點,如不習水戰,軍中傳染病的流行,再加上有關馬超、韓遂的後顧之憂等。他認為曹操在這樣條件下進行戰爭,夲來就帶有冒險性,看來打敗曹操已為期不遠了。最後,他表示只要給他三萬精兵,保證能夠取得抗曹的軍事勝利。聽了周瑜這一席客觀、鎮定、具有說服力又信心十足的分析,孫權十分感動,他撫摸著周瑜的背部說:“你這番話,太合我心意了。張昭他們,只顧自己的老婆孩子,出以私心,太使我失望,只有你和魯肅同我意見一致啊!”由此堅定了孫權的抗曹意志。為了表示決心和排除干擾,孫權拔出佩刀來,斫斷了面前的奏案,發誓說:“如果還有敢再說投降曹操的,就同這個奏案一樣!”

    周瑜不僅幫助孫權在赤璧戰前堅定信心,而且也在戰爭中為孫權立下卓越的戰功。周瑜和他的部將黃蓋等,以少勝多,用火攻戰術,打敗了在數量上佔優勢的曹軍,創造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戰例。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對赤壁之戰中的周瑜,給予了生動的描寫和高度評價。他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擼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孫權赤壁之戰的勝利,證實了周瑜事前分析的正確與張昭等人的目光短淺,這個勝利,挽救了孫權的危機,確保了他在江東統治的鞏固,併為他以後的建國奠定基礎。所以孫權對周瑜這奇功,與對張昭當初的動搖一樣,都一直念念不忘。就在後來孫權稱皇帝時,周瑜已經去世十二年了,孫權還對公卿們說:“沒有公瑾,我那裡有皇帝可當!”同時又批評張昭說:“當初要是依你的主意去做,今天怕是要向別人乞討來過活了!”當然,總的來看,張昭對孫權還是“忠謇亮直,有大臣節”的,而且孫權也很敬重他。

    說起周瑜與赤壁之戰,不免就會想到《群英會》裡那個蔣幹。劇中的蔣幹,被描繪成一個志大才疏,在曹操面前口誇得比天大,實際卻到處掉進別人圈套,因此給曹操帶來不少麻煩的一個可笑的小人物。但是歷史記載中的蔣幹,不但不是這樣的人,相反,卻是一個“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的奇才。他確實為曹操去充當過說客。曹操聽說周瑜年青而又才華出眾,以為可以被言辭所打動,便派蔣幹去訪周瑜。蔣幹布衣葛巾前往,周瑜陪同他視察了自己的資蓄和軍容,並表示自己對孫權的矢志不渝。蔣幹對他根本沒進行遊說,“幹但笑,終無所言。”蔣幹回到曹操營中後,一再向曹操讚揚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看來蔣幹非常瞭解周瑜,而且明知遊說不成自己便方討沒趣,可見他不但不是蠢人,倒是很有見地。歷史上雖然沒有蔣幹盜書這件事,但是那齣戲作為藝術還是相當成功的。

    戲劇中的周瑜曾施過一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奇計——美人計

    這件事在歷史上有記載,但是兩者的出入卻很大。戲劇中的美人計,是從孫權嫁妹妹給劉備開始的,並且是周瑜的如意算盤;可是歷史上的孫劉聯姻,並不是什麼陰謀,而且與周瑜無關。那是在赤壁戰後不久,劉表的長子劉琦病死後,將士們擁戴劉備為荊州牧,劉備駐守公安(今湖北公安)的時候,懾於劉備在荊州對自己的壓力,孫權才“進妹固好”,實際是屬於和親性質的友好活動。至於周瑜曾打算使美人計,那是孫劉已經聯姻以後的事。劉備到江東與孫權會見以後,周瑜曾經上疏孫權,建議“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但這也只是周瑜的建議,並沒有象戲劇中那樣付諸實行,這是因為孫權不同意。“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孫權還是從共同抗曹的大局來考慮的。其實,即使孫權同意周瑜的意見,怕也是一廂情願,劉備並不是那樣容易被美人旨酒動搖了的人。宋代秦少游就評過周瑜的美人計,“其策何如?此又大不可也。先主(劉備)嘗見其髀肉生慨然流涕,嘆功業之不建,其在許也,曹公與之出則同與,坐則同席,意亦不留,此其豈以美女玩好老於吳者耶?”(《淮海集》卷21)《美大計》中的劉備,卻真的沉溺於溫柔鄉中,那是沒有歷史根據的。

    由《龍鳳呈祥》新改篇的《美人計》,將孫夫人描寫成一位胸懷大局,甘心為孫劉聯合這一大事獻身的人,作為戲,改得當然很好。可是,歷史上的孫夫人與劉備的關係,似乎並不很融洽。初見面,就使劉備心懷畏懼,“孫權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這一點,問題還不大,主要是孫夫人到蜀之後的驕橫不法,“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連諸葛亮也對她懷有戒心地說:“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他們可能怕孫夫人裡通孫權,所以當時專門派趙雲去管理內府的事,“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看來他們的擔心是必要的,在劉備入川西征後,孫權果然大派舟船來迎妹妹,孫夫人又想乘機將劉備兒子阿斗帶回吳去,後來多虧趙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阿斗)還。”戲劇中的截江奪阿斗故事,就來源於此。

    《龍鳳呈祥》劇中曾安排了一個吳國太,作為劉備的救命星。歷史上孫權的母親中,確實有個吳夫人,因為孫權當政時年輕,所以吳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有一次曹操派人向孫權逼要人質,孫權偕周瑜一道去與吳夫人商量,周瑜表示拒絕送質,吳夫人支援周瑜意見,並且高興的對孫權說,自己要把周瑜當兒子一樣看待,希望以後孫權要像對待兄長那樣對待周瑜。這個吳夫人頗有作為,不像《甘露寺》裡那個糊塗的老太婆,不但不知諸葛、關、張、趙,甚至連“劉皇叔”都不知為何許人。不過,這個吳夫人,早在劉備入贅之前七年就已經死去,她根本沒有親眼見到女兒的出嫁劉備,當然歷史上也就不存在什麼”甘露寺國太看新郎了。”

  • 2 # 當幸福來敲門2020

    “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三氣周瑜”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在《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十分的精彩,每次讀到這裡都讓人扼腕嘆息。故事中既表現了諸葛亮的睿智,也表現出了周瑜心胸狹隘,不能容人的個性。

  • 3 # 小小嬴政

    在《三國演義》這部書裡,諸葛亮是個光彩照人的謀略大師,誰也不是他的對手,之所以要設計周瑜這樣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物和諸葛亮唱對臺戲,根本上還是為塑造諸葛亮的光輝形象服務的。

    可是為了劇情的需要,作者就把周瑜刻畫成一個心胸狹隘,而又陰險毒辣了的大將軍形象。這樣一來,藝術性更強了,對人物的刻畫也更深刻了。

    在周瑜姿容秀麗的外表下有一顆險惡的心,這樣的形象比單純的周瑜從裡到外都很美好更豐滿、更立體、也更真實。

    周瑜為了殺掉諸葛亮先是派諸葛亮去聚鐵山劫曹操的糧草,結果諸葛亮說了一句話“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這句話傳到周瑜耳朵裡把他給氣壞了,不要諸葛亮去了,要自己去,這說明周瑜一生氣什麼都忘了,連自己派諸葛亮去劫曹操糧草的目的都忘了。

    沒想到諸葛亮有通天徹地的本事,算定三天之內長江之上必有大霧,利用大霧的掩護諸葛亮巧妙地施展草船借箭的計策,順利完成了督造十萬支箭的任務。這令周瑜大為吃驚。

    最驚險的就是諸葛亮七星壇祭風,周瑜一見東南風起立即派出兩路人馬從水旱兩路出擊,一定要殺掉諸葛亮。諸葛亮早就算定周瑜要這樣做,所以早就安排趙子龍來接自己。於是,周瑜的計劃再次落空。

    這些事情分明告訴讀者周瑜是鬥不過諸葛亮的。

    赤壁之戰勝利後,諸葛亮和周瑜都想奪取南郡,但是最後諸葛亮奪得了南郡,周瑜不但沒有奪取南郡還損兵折將,受了很大的損失,周瑜自己也受了箭傷。這樣為周瑜被氣死埋下了伏筆。

    由於諸葛亮計劃周密,挫敗了周瑜的美人計。先讓劉備的隨從到街上購買結婚禮物,大肆宣傳劉備和孫尚香即將結婚的訊息。

    又讓劉備去拜訪喬國老,喬國老又去找了吳國太,說明了劉備和孫尚香即將結婚的訊息。

    這樣一來解除了劉備的被動局面,原來的美人計被諸葛亮給搞成真和親了。於是假戲真做劉備真的娶了孫尚香,這讓孫權很是生氣。

    周瑜又獻一計用富貴溫柔鄉困住劉備,結果還是諸葛亮預留的錦囊妙計齊了作用,依靠孫夫人的權威,劉備得以逃脫軟禁,回到荊州。

    這時候周瑜還不甘心派出水軍追擊,結果諸葛亮也派出水軍接應。周瑜沒辦法,諸葛亮手下的士兵大聲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之死,死於他的性格。《三國演義》的作者很善於挖掘人物的內心,所以刻畫了 周瑜這樣一個悲劇性格的悲劇形象。

  • 4 # 小宋史趣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很多人先入為主,在我們所接觸到《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才華出眾,年少得志,28歲風華正茂便擔任東吳的大都督。作為東吳一顆耀眼的才俊,卻生不逢時,偏偏與諸葛亮同處一個時代,驕縱漸熄,而嫉妒之心始起,望著處處壓制自己的諸葛夫子,年方36歲的他口吐鮮血,遺憾落幕,留下了吳江邊至今迴盪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感慨。

    對於周瑜的人生簡歷,正史《三國志》就給予了很客觀明瞭的記載。

    周瑜,出生於公元175年。初平元年(190年),孫堅發兵討伐董卓,周瑜慕名拜訪,兩人結交。

    興平二年(195年),周瑜隨孫策東征西討逐漸平定江東。建安三年(198年),孫策授周瑜建威中郎將。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拜周瑜為中護軍,並進攻荊州。同年,周瑜納小喬。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孫瑜等討伐麻、保二屯的山賊,斬其首領,俘獲萬餘人穩定了江南的局勢。

    建安十三年(208年),東吳連劉抗曹,周瑜領兵擊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將攻益州,在趕回江陵的時候,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

    周瑜去世的時候,孫權痛哭流涕:“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後依賴誰呢?”他稱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對大臣們說:“沒有周公瑾,我哪裡有機會稱帝呢?”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周瑜在東吳建立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一直深深影響著東吳和以後稱帝的孫權。

    從歷史上的記錄可以看出,周瑜的死跟諸葛亮並無關係,中箭之傷是周瑜病故的誘發因素,畢竟中箭導致身體素質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不管是瘟疫也好,普通的傷病也罷,中了箭傷久久不能痊癒的周瑜再遇傷病,放在三國那個時代,基本上離交代也就不遠了。所以說,周瑜的死是天妒英才最好的詮釋。

  • 5 # 君山話史

    根據真實的歷史,周瑜之死與諸葛亮沒有任何關係,他是病死的,這個病,是在江陵之戰中被曹軍流矢所傷留下的後遺症。

    這裡要先澄清一點,周瑜之死與諸葛亮毫無關係。

    事實上,周瑜與諸葛亮並不熟,而且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周瑜重視諸葛亮。以《三國志》的記載,周瑜防患的人是劉備、關羽與張飛,至於諸葛亮,他根本沒當一回事。周瑜曾經向孫權建議,扣留劉備,最好是把他除掉,同時把關羽、張飛收為己用。周瑜認為劉備是一代梟雄,認為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至於諸葛亮,對不起,還真沒入周瑜的法眼。說來並不奇怪。當時周瑜是東吳權勢最重的人,而諸葛亮還名不見經傳呢。所以,所謂諸葛亮氣死周瑜的說法,只是小說家的虛構,不是真實的歷史。

    周瑜之死,是與受傷有直接關係。

    在赤壁之戰後,周瑜乘勝追擊曹軍,兵圍江陵。江陵之戰持續了一年多,最後周瑜攻破江陵,曹軍被迫敗走。不過,在奪取江陵城的戰鬥中,周瑜不幸被一支冷箭射中右脅,就是右側胸,傷勢非常嚴重。受傷後的周瑜臥病好幾天,病情也沒有起色。此時兵營里人心惶惶,流言四起,為了穩定軍心,周瑜不顧危險,勉強起身坐在車上巡視兵營。他的出現,讓浮動的人心穩定了,但對周瑜來說,則留下很大的隱患。

    因為沒有得到充分的休養,周瑜雖然暫時擺脫死亡的威脅,但身體卻每況愈下。江陵之戰後,周瑜又全身心投入西征巴蜀的準備工作中,為了完成徵蜀偉業,他不顧身體虛弱,親自從江陵奔赴京師向孫權面陳計劃。在返回途中,舊傷復發,最終竟英年早逝,時年36歲。

  • 6 # 羞羞PLUS

    演義瞎寫的 歷史裡的周瑜很大度的 是病死的

    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知。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後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後,周瑜主動投奔孫策。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孫策平定江東後,周瑜任水軍都督。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後,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孫權西征黃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戰和未定。周瑜及時從鄱陽道湖趕回,正確版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周瑜攻打南郡時中毒箭,但還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隨後周瑜割長江南岸給劉備,但劉備至京口見孫權,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孫權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傷,在生病期間周瑜提醒孫權要提防劉備。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孫權聞訊後,立即素服迎接周瑜靈柩回柴桑。

  • 7 # 一樣了

    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還是病死的?周瑜是東吳的都督,統領三軍,才氣過人,但氣量小。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而且當時的境況是寄人籬下,諸葛亮觀察到周瑜的氣量小,且容不下劉備團隊。於是,就用寄女人衣服的計謀,激起周瑜發怒,怒氣傷心,傷心過頭就染病,染病過頭就死亡。

  • 8 # 往史飄零

    《三國演義》中將周瑜描寫成了一個小肚雞腸、嫉賢妒能的人,然而真實的周瑜究竟是什麼樣子呢?要想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來聽一下週瑜同時期人物對他的評價,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蔣幹:雅量高致。從評價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一個器量頗大、且儒雅之人。

    其次,當時江東人喚周瑜為周郎,郎就是帥哥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姓周的帥哥,而且他還娶了江東最漂亮的女人為妻,不到三十歲的年齡官拜水軍大都督,大家不妨想一想,這樣的人會嫉妒別人嗎?蘇東坡先生當年有一闕詞名曰《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中有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句充分的體現出了蘇東坡先生的羨慕、嫉妒!

    最後,《三國演義》中講周瑜是嫉妒諸葛亮之才,諸葛亮舌戰群儒,與周瑜鬥智鬥勇,最後定下火攻之計,終於打敗了曹操,但是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對赤壁之戰最大的貢獻就是促成孫劉聯合,這場戰役純粹是周瑜指揮的,跟諸葛亮半毛錢關係沒有。像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都是羅貫中幫他弄的。

    看到這裡各位看官心裡肯定有了自己的判斷,自不用小編多言。

  • 9 # 趣味歷史大觀

    結合“氣”這一關鍵詞來分析。周瑜被“氣死”,當然少不了三氣周瑜。

    一氣,南郡。

    演義是這樣的:「周瑜、程普收住眾軍,徑到南郡城下,見旌旗佈滿,敵樓上一將叫曰:“都督少罪!吾奉軍師將令,已取城了。吾乃常山趙子龍也。”周瑜大怒,便命攻城。城上亂箭射下。瑜命且回軍商議,使甘寧引數千軍馬,徑取荊州;淩統引數千軍馬,徑取襄陽;然後卻再取南郡未遲。正分撥間,忽然探馬急來報說:“諸葛亮自得了南郡,遂用兵符,星夜詐調荊州守城軍馬來救,卻教張飛襲了荊州。”又一探馬飛來報說:“夏侯惇在襄陽,被諸葛亮差人齎兵符,詐稱曹仁求救,誘惇引兵出,卻教雲長襲取了襄陽。二處城池,全不費力,皆屬劉玄德矣。”周瑜曰:“諸葛亮怎得兵符?”程普曰:“他拿住陳矯,兵符自然盡屬之矣。”周瑜大叫一聲,金瘡迸裂。正是:幾郡城池無我分,一場辛苦為誰忙!」

    再看正史。《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隔大江。兵未交鋒,【吳錄曰:備謂瑜雲:“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足為疾害。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為從夏水入截仁後,仁聞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重括裡面是裴松之的注,估計羅貫中就是從這開的腦洞。然而劉備張翼德,並沒有諸葛亮卵事。私貨以為,劉備華容道追曹操(有點耳熟?)、打曹仁,是為了取得孫權的信任。更不能會有這種明目張膽內鬥搶地盤的情況。實話說,如果真有這種情況出現,諸葛亮恐怕是第一個出手阻攔的。《三國志·先主傳》:【江表傳曰: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後】復從權借荊州數郡。】臉皮薄的權兒啊。《三國志·周瑜傳》:「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吳主傳所述,與此類同。綜上,一氣周瑜,是假的。

    二氣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先來看看這腦洞是怎麼出來的:《三國志·周瑜傳》:「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三國志·先主傳》:「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

    到演義裡,變成了:「權曰:“非也。此是周瑜之計,因要取荊州,故將此為名,賺劉備來拘囚在此,要他把荊州來換;若其不從,先斬劉備。此是計策,非實意也。”」「瑜所謀之事,不想反覆如此。既已弄假成真,又當就此用計。劉備以梟雄之姿,有關、張、趙雲之將,更兼諸葛用謀,必非久屈人下者。愚意莫如軟困之於吳中:盛為築宮室,以喪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娛其耳目;使分開關、張之情,隔遠諸葛之契,各置一方,然後以兵擊之,大事可定矣。今若縱之,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願明公熟思之。」

    其一,孫妹嫁與劉備,只是一次普通的政治聯姻,“固好”而已。孫夫人只是個在歷史上連名字都沒留下的女人而已,類同曹操的無數女兒。曹操女兒裡還有嫁給孫權弟弟的呢,有個卵用?女孩養來就是嫁,沒什麼賠不賠的。

    其二,嫁孫妹和困劉備,是兩件毫不相干的事。一個出自孫權,一個出自周瑜。周瑜就算是孫權的仲兄,也是外臣,無權過問孫家家事。真不知道此處應該算周瑜還是孫權的心理陰影面積。

    其三,對比演義和正史中周瑜的上疏,除了演義用詞更直白以外,還多出了許多關於孔明的部分。對某個人的忌憚也是側面對此人的肯定。而劉備梟雄,關張虎熊,諸葛亮絲毫沒有得到此時聲威遠播、名揚天下的周太守的關注。葛公自述“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公瑾也就真實誠,真沒鳥他。

    權兒不納周瑜的建議,還是臉皮薄。在曹賊那都沒掛的人,孤能給卸了嗎?不僅不能卸,還要有求必應,拱手送荊州。人家口口聲聲拿百姓說事,看孤是不是比老賊仁厚多了?呵呵仲謀你還是太年輕。既然權兒發話不動,周瑜就什麼也做不了。宮室美女,都是浮雲。因此,談不上劉備如何出逃、周瑜如何窮追,更談不上錦囊妙計、“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了。二氣周瑜,也是假的。

    三氣周瑜,荊州。

    首先,演義中周瑜取荊州的動機是為二氣周瑜報仇雪恥,既然二氣周瑜為偽,那麼三氣也就不復存在了。《三國志·周瑜傳》:「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臣鬆之案,瑜欲取蜀,還江陵治嚴,所卒之處,應在今之巴陵,與前所鎮巴丘,名同處異也。】時年三十六。」備屯公安,瑜取益州,八竿子打不著。而且公瑾正收拾著呢就死了,不管是打誰,他此生都再沒有可能做到了。

    三氣周瑜,更加是假的。

    三氣都是假的,因此諸葛三氣周瑜蓋小說虛構,並不是真正的史實。

    “氣”說完了,回頭再說周瑜,說說問題的本質。

    諸葛亮氣周瑜是不可能了,那要是來一個其他人公瑾有沒有可能被氣到?不可能。

    先引一段演義吧:「瑜笑曰:“子敬真長者也。你道我真個去取西川與他?我只以此為名,實欲去取荊州,且教他不做準備。東吳軍馬收川,路過荊州,就問他索要錢糧,劉備必然出城勞軍。那時乘勢殺之,奪取荊州,雪吾之恨,解足下之禍。”」「。周瑜大笑曰:“原來今番也中了吾計!”」然後請把我的回答往前倒一倒,看看周瑜的那幅表文。看出區別了麼?周瑜,根本就不是這個層次的人!周瑜的“計”,根本就不是讓人中的!縱觀《周瑜傳》,赤壁火計是黃蓋獻策,南郡留淩統救甘寧是呂蒙獻策,周瑜自己,從來沒有過針對一座城池的計策。

    因為周瑜智商不行?呵,那是因為這不是他要乾的事。他的計策是什麼?諫孫權不送質子,力排眾議不降曹操,西進北上二分天下。要麼關乎大吳生死存亡,要麼,就是國策! 這樣格局的人,會拘泥於一場小對決而被活活氣死嗎?

  • 10 # 飛天鯨鯨

    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最終周瑜口吐鮮血,慨嘆“既生瑜,何生亮”而亡,時年36歲;而在史書《三國志》中,周瑜在出徵的路上得了重病,最終死在了巴丘,時年36歲。

    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出身官宦世家,自小精通音律,演奏的音樂稍微有點錯誤,他都能聽出來,因此當地的人們流傳著“曲有誤,周郎顧”的說法。

    周瑜與孫策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情同兄弟。孫策南下,他帶兵迎接,助孫策大敗劉繇。後孫策任命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後來,二人在攻陷皖城時,得喬公的兩個女兒,孫策自娶大喬,周瑜娶小喬。

    孫策死後,周瑜從巴丘前去奔喪,成為了孫權除張昭以外的一個最重要的輔佐。

    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征討劉表,劉表嚇得吐血而死。荊州便歸了劉表的小兒子劉琮,結果劉琮投降曹操。還在樊城的劉備得到訊息後,決定撤退,在長阪坡又被曹操追上,吃了個敗仗後,率殘兵和先到的關羽與劉琦在江夏匯合。但是,劉備和劉琦的士兵合起來還不到兩萬,面對曹操二十萬大軍,簡直是螞蟻撼大樹!這時候,諸葛亮站了出來,對劉備說:“事情已經很緊急了,我願親自前往東吳,向孫權求救。”於是,劉備就派諸葛亮去柴桑拜見孫權。

    而孫權這時也為曹操大軍的南下而煩惱,而他的輔佐重臣張昭卻主張向曹操投降,但張昭的想法遭到了魯肅和周瑜的強烈反對。尤其是周瑜更是直截了當的對孫權說:

    “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而後,周瑜又指出了曹操所率大軍的弱點:水土不服,不善水戰,後方不穩等。孫權聽了周瑜的分析後,興奮不已,抽出自己的寶劍砍掉了桌案的一角,並說:“我與曹操勢不兩立!有誰再敢說投降,這個桌子就是他的下場。”因此,便有了後面的赤壁之戰。而在赤壁之戰中,周瑜所發揮的作用要比諸葛亮大的多,他和程普,一個是孫權軍的“左部督”(正指揮),一個是孫權軍的“右部督”(副指揮),而諸葛亮在當時連劉備的軍師都還不是。

    赤壁之後

    赤壁之戰後,周瑜率軍攻打江陵的曹仁,幾次攻擊,都沒攻下。一天,周瑜親自掠陣,卻被流矢射傷,只得回營。曹仁得知周瑜受傷,便去叫陣,周瑜強忍疼痛,巡視各營,激烈將士,最終使得曹仁沒有佔得便宜。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勢力大大發展。周瑜建議孫權將劉備軟禁起來,為他大修宮室,用“美女玩好”來消磨他的意志,並把他同關羽、張飛分割開來,然後挾制他,攻佔他的地盤。之後,周瑜又建議孫權佔據巴蜀,吞併漢中的張魯,與西北馬超結盟,最後出襄陽打擊曹操,從而圖取北方。此計劃其實和諸葛亮的“隆中對”不謀而合。

    此後,周瑜便回去做攻取益州的準備,但在返回江陵的途中卻身患重病,死於巴丘,時年36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在熱播《三叉戟》陳健斌,董勇等幾位老戲骨主演,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