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劍鋒過了不留痕

    司馬懿對諸葛亮用兵的評價,不精確。因,司馬懿對諸葛亮用兵的評價,僅僅溜滑於諸葛亮用兵的肌膚表面,根本沒有深深地切入到諸葛亮內心深處用兵的骨髓裡面去。要探討諸葛亮內心深處的用兵之道,首先須瞭解整個漢朝。漢朝,始於劉邦,滅於三國。在劉邦建立漢朝初期的政壇中,就流傳著“狡兔死、走狗烹”的哀歌。漢朝末年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個聰明的人,非常清楚漢初時期韓信和蕭何等人最終的結局都是“狡兔死、走狗烹”,使“狡兔死、走狗烹”始終是一把懸掛在諸葛亮頭上的利劍,使諸葛亮從“隆中對”到後來的多次“伐魏”中始終以“畫地為牢”及“跑跑龍套”的方式來混繞視聽。關鍵是,諸葛亮自始至終根本沒有制定出一個最終能統一整個漢朝的全面性及系統性的戰略決策部署和決心。為何?因諸葛亮根本不想走韓信和蕭何的“狡兔死、走狗烹”的老路。

  • 2 # 新說點評

    咱們採用的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用兵評價大多來自“演義”,演義裡的評價不僅僅代表司馬懿的觀點,更多是作者對諸葛亮這個人物的評價。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更多的成就是在政治和文學上,軍事上次之。

  • 3 # 風吹鎖吶聲聲

    深築高壘!劫其糧道!以小的代價換取時間和空間的勝利!以逸待勞!防守反擊戰術!從戰略上遠勝敵人!國家大而政治清明,休養生息逐步恢復綜合國力!耗蜀國國力

    !故司馬仲達遠勝諸葛孔明矣!國力增強以待時變!牢牢抓住國家權力!蜀國只能以攻為守!空耗國力財力!一反一正差之千里!魏國逐漸強盛!仲達深黯兵略長策矣!

  • 4 # 商海問道

    非常準確。

    司馬懿對諸葛亮做過充分了解的。無論實際交鋒中,還是通過其他資訊途徑瞭解,都是相當全面。應該說在某事方面,二者旗鼓相當,但司馬懿在謀局方面選勝於諸葛亮。

  • 5 # 流雲看天下

    準確!

    瞭解你的除了至親,還有分分鐘想滅了你的敵人!何況諸葛司馬不可不說是亂世裡的奇才,都有大智慧之人!

  • 6 # 小民學歷史

    瞭解自己的往往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的親朋好友,而是你的對手,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對手需要處處研究你,並且要打敗你

    一 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第一句評價,真乃天下奇才也,咱們不說三國演義,只說正史,他能輔佐劉備得到川蜀,而且還使蜀國國力日益強大

    二 第二句評價,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非常準確,沒有聽取魏延的計策,優柔寡斷,什麼事情都考慮很全面,這樣戰機稍縱即逝

  • 7 # 磁縣董海龍

    這兩個人其實是互相成就,空城計司馬懿看破不說破,留著諸葛亮才有司馬懿的活路。但司馬懿看問題也比較透徹。司馬懿曾用31個字評價:“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司馬懿曾詢問過蜀國的使者,知道諸葛亮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刑罰,都會親自過問,事必躬親,吃飯不到幾升,這樣食少而事繁,諸葛亮不會長久。

    評價基本上還是準確的。

  • 8 # 大熊日記1

    我個人覺得沒有誰比司馬懿更瞭解諸葛亮了,在那個年代,想要贏對手,就必須足夠了解對手。諸葛亮也是一樣他比誰都瞭解司馬懿,空城計不就正好體現了這一點嗎,諸葛亮知道司馬懿也不敢把諸葛亮逼到絕境,諸葛亮死了之後,司馬懿也活不長,所以說諸葛亮跟司馬懿應該是心意相通,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在不得最高層的情況下,然後拼個你死我活,在諸葛亮,死了之後,司馬懿肯定是真的傷心,因為對手沒有了,他也失去了價值,應該說是司馬懿跟諸葛亮既是對手,又是知音。

  • 9 # 只見滾滾長江東流水

    對諸葛亮的歷史評價,不能看小說三國演義描寫的,說他神機妙算,用兵如神,還能向老天爺借東風,這個形象不符合事實。諸葛亮是個政治家,但他不是軍事家,劉備看人很準的,他死前遺命,諸葛亮主政,李嚴主軍,後來李嚴被諸葛亮貶到地方,蜀國的軍政大權由諸葛亮一人掌控。

    司馬懿給弟弟的信中,曾經這樣的評價諸葛亮: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說諸葛亮有遠大的志向但是卻不能抓住機會,謀劃多但是沒有決斷的能力,喜歡用兵打仗卻不懂權變,即使領兵十萬之多,已經在我的謀劃中,打敗他是必然的。

    這個是高手之間的評價,我認為司馬懿的說法有道理的。諸葛亮事無鉅細都要過問,在小事情上過多的消耗精力,不是掌控全域性的政治家所為。諸葛亮領軍的風格被司馬懿掌握,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的軍隊戰鬥力強,但是糧草問題是大麻煩,蜀軍的糧草要從遙遠的四川運過來,所以司馬懿採取的對策是,跟蜀軍對峙,就是不出戰,等你糧草沒有了,自己就會退回去的。諸葛亮很想速戰速決,但是遇到這個對手毫無辦法,六出祁山,沒有成功,最後死於五丈原,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云: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後世對諸葛亮評價很高,他有實權沒有篡位,忠心輔佐後主,他身居高位,但他很清廉。對司馬懿的評價就不一樣了,他是有野心的人,他的子孫後來篡位。後世的君主喜歡什麼樣的人一目瞭然,一直到現在戲劇裡司馬懿就是一個奸臣。

    我們不能因為司馬懿的歷史形象而否定他的個人能力,他也是三國時代一流的政治家,他雖然到了晚年才有領軍打仗的機會,但他確實打敗了一個個對手,笑到了最後。所以我認為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是正確的。

  • 10 # 月夜luck

    人心是最為複雜的,往往瞭解自己的人,不知親朋好友,也不是一起生活多年的結髮之妻,而是勢均力敵的對手。在三國時期,諸葛亮曾有遇到過許多對手,比如東吳的文臣、曹操賬下謀士,但這些人對諸葛亮都產生不了威脅,唯獨司馬懿可以稱得上是勁敵。

    曹操病逝之前,早就看出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但由於愛惜其才華,加上兒子曹丕的勸說,並沒有除掉司馬懿,只是一直防著他,不對他予以重用。曹操死後,曹丕成了曹魏的一把手,司馬懿才有了出頭之日,官職也逐漸提升,混的是風生水起,成為朝廷重臣。

    然而,雖然曹丕識人用人的眼光不如父親曹操,但他能力也不錯,且謹記父親生前的教誨,從而使得司馬懿不敢表現出任何不臣之心。曹丕臨終前,司馬懿才迎來了仕途上的春天,成為託孤大臣,輔佐新皇帝曹睿。此時大將軍曹真、曹休還活著,他們手握實權,且是曹氏家族成員,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而司馬懿只能算是外人。

    估計是司馬懿注重養生,身體倍棒,吃嘛嘛香,在把曹真等人熬死之後,縱觀整個曹魏,再也沒人能牽制司馬懿。若是諸葛亮不進行北伐行動,或許司馬懿就沒機會掌控兵權,從某方面來說,諸葛亮無意間幫了司馬懿一把,也給自己找到了一個真正的對手。

    在與諸葛亮對陣之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早就認真研究過諸葛亮的用兵之道,力求做到知己知彼。當看到蜀軍在諸葛亮的治理下鬥志昂揚,司馬懿頓時產生了敬佩之心,並且對諸葛亮作出這樣一句評價:“真乃天下奇才也!”此番話是發自肺腑的,也是相當的客觀。

    且不談演義中諸葛亮借東風、草船借箭的傳說,根只據正史上的記載,諸葛亮能輔佐幾乎一無所有的劉備開創帝業,單憑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他的過人之處,稱他為“天下奇才”絕不為過。另外,在劉備入主川蜀之地後,諸葛亮把他的管理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蜀國國力日益增強。

    在諸葛亮的努力下,蜀國與曹魏的差距逐漸縮小,若不是關羽失荊州,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還真有可能完成匡扶漢室的目標。經過幾次交手之後,司馬懿對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最終還給出了第二句評價:“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意思是說,諸葛亮謹小慎微,好聽點叫三思而後行,其實是優柔寡斷。若是諸葛亮聽到司馬懿對他的這句評價,會感到非常扎心,肯定會怒懟道:“司馬老賊,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現在我們蜀國缺兵少將,只有我一個在頂著,一著不慎就會滿盤皆輸,我不得不慎之又慎。”司馬懿對諸葛亮的這兩句評價,你最贊同哪一句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楚國為什麼頻繁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