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封啟宇

    三國時期群雄屏起,掙奪天下。曹操佔據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統領江東八十一州,劉備進攻西川拿下巴蜀蠻夷之地。

    形成了三國鼎足之勢,北方曹魏勢大力強。虎視吳蜀兩國,吳國以長江天險抗擊曹魏,蜀國國小民弱勢單力薄建國最晚。劉備在蜀中稱王,曹操知道此事變大罵劉備。劉備小兒乃街市織蓆反履之徒,安敢在蜀中稱王。氣怒之下曹操要發兵攻打劉備,被身邊謀士言語勸阻沒有發兵,可見劉備是多麼弱小。

    三國之間大小戰亂不斷,戰爭是最燒錢的機器。長年累月的戰爭,消耗了三個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國力。三國的後起之君,都是昏庸花天酒地無能之徒。

    司馬懿在魏國忍氣吞聲禇心集律幾十年,看著曹魏接班人一代不如一代。都是些軟弱無能之輩,司馬懿在家中臥薪嚐膽稱病不起,等待機會發動軍事政變奪去曹魏政權。

    司馬氏父子得知曹雙大蔣軍,出城遊獵喜出望外心想機會來了。帶人衝到軍營奪了曹雙的兵權,營中兵蔣多半以上都是司馬懿父子心服之人沒有人起來反抗。曹魏的政權就落入司馬懿父子手中。

    曹操一輩子打下江山,司馬懿不費吹之。就得到了曹魏幾代人打下的江山社稷真造花弄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新一輪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有開始了,曹操挾持漢獻帝號領天下諸侯。司馬懿挾持他的孫子號領曹魏群臣。把三國剩下的勢力一掃而光建立了晉朝。

  • 2 # 大唐文苑

    曹操,諸葛亮,司馬懿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英傑人物,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要說三人“得來全不費功夫”,筆者卻不敢苟同。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他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滅二袁、擒呂布、掃劉表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北方,其成就無人可比。但綜觀曹操的一生,可謂步步驚心,險相環生,幾次差點喪命。先期刺殺董卓未遂被通緝,若非陳宮大義,早被董卓處決。以後的征戰,也是敗績不斷。他自詡“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吾者生,逆吾者死。”張松怒懟反諷:“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張松的話句句戳到曹操的痛點。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被譽為智慧的化身,也算得遇名主,一時風光無限,頗有神仙風範,但他沒能功德圓滿。為了完成先主遺願,他南征北戰,歷盡艱險。北伐曹魏,六出岐山,均無功而返,最終殞命五丈原,給後人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慨嘆。

    出身士族的司馬懿,因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先後任職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實際上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在三國眾多人物中,司馬懿堪稱人生最大贏家,但他的一生也相當不易。對外,他和諸葛亮對決,敗多勝少,自愧不如,險些命喪萁谷,還蒙受穿女服之辱。在內,因其“狼顧鷹盼”雖才不用,曹操對其打壓毫不手軟,在垂垂暮年,曹爽還對其嚴加防範,奪其兵權。司馬懿無奈隱忍幾十年,足見其人生之艱難。他只是瞅準稍縱即逝的機會,靠軍事政變,才奪取政權,這其中多少有些偶然。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高手雲集,成就大事談何容易。“曹操、諸葛亮、司馬懿得來全不費功夫”,不知從何說起。

  • 3 # 宋安之

    那啥,將諸葛亮這個正面人物和曹操這個不正不負的人物,再和負面人物司馬懿放在一起比較真的好嗎?

    畢竟諸葛亮是忠君愛國的楷模啊!

    而曹操雖然沒有篡位,但他的心思那個時代的小夥伴懂,現在的我們更懂啊!更何況的他的兒子曹丕篡漢立魏了。

    司馬懿就不用說了,比曹操更過分。曹操還對漢獻帝不錯,司馬懿呢,呵呵呵呵呵。

    還有司馬懿為何能得來全不費工夫呢。

    其實以大歷史來看,司馬懿的確有些得來全不費工夫。因為他在歷代篡位者中,貌似是最不費勁的一個人,跟王莽一個檔次。

    但司馬懿也不能說是得來全不費工夫,首先人家經歷了殘酷的政治鬥爭,歷經曹操、魏文帝曹丕(曹丕對司馬懿相對來說還是信任的)、魏明帝曹叡的猜忌,尤其是曹操時期,很不相信司馬懿,不是司馬懿偽裝的好,恐怕就死翹翹了。

    到了曹芳繼位以後,司馬懿面對曹爽勢力的逼迫,一度只能臥病在床,假裝自己將不久人世,使其放鬆警惕。最後近乎孤注一擲,發動高平陵之變,才掌控了大權。

    司馬懿是遇上了曹爽這種白痴對手,若是換一個有謀略的主兒,司馬懿恐怕都不一定可以成功。

    司馬懿給人一種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感覺,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在於,那就是司馬懿的後代太無能了。建立的西晉,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大一統王朝,立國51年,以消滅東吳為時間算起,也就是36年,先是八王之亂搞的國家元氣大傷民不聊生,後是造成了五胡亂華的亂世。

    所以說不怕你篡位,就怕你只有打破舊世界的能力,卻維護不了新世界的秩序,帶來一個大動盪時代,那樣也別怪人家看不起你。

  • 4 # 詩書君

    包括司馬懿在內的司馬氏家族最後能夠統一全國,並非全是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昭、司馬師乃至於司馬炎的功勞,而是幾代人經營的結果,和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有極大的相似之處。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晉書,都有關於司馬氏家族世代為官的記載,司馬懿高祖父司馬鈞為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這些官可都是相當有地位和權勢的官階。

    反觀曹操,和司馬懿的家族相比,沒有可比性。曹操的養祖父是宦官曹騰,就算後來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說自己是漢朝開國功臣曹相國之後,但是裴松之註釋說他本是夏侯氏,這樣一來,和曹氏家族就沒有啥關係了。

    東漢的滅亡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地方豪族發展太快,達到和中央政府搶奪資源的程度,這樣就導致農民稅賦加重,人民苦不堪言,最後只好鋌而走險,爆發了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之後,為了保證地方上政府有足夠的權力調撥軍隊糧餉,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權。這樣地方州牧驕縱,完全不聽中央政府號令,藉著為朝廷的名號發展自己的勢力,形成州牧割據局面。

    所以曹操一開始面對的局面,和春秋戰國之際的諸侯紛爭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於亂世之中能夠稱霸一方的都是豪傑,最後能夠取勝的縱然是才華橫溢,但是多少還是有些運氣在裡面。

    看看曹操的對手,呂布、袁紹、袁術、公孫瓚、張繡、劉表、張魯、孫權等等,統一北方已經耗盡了曹操的所有心血。就算是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北方境內還是有很多勢力不聽從調遣,最著名的就是臧霸,他率領的青州和徐州兵馬根本不聽從曹操,曹操只能安撫,卻沒有其他辦法。

    而且,曹操統一北方之後,經過曹丕、曹睿的經營,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穩固,百姓生計相較於蜀漢和東吳更加的富足,這是不爭的事實。

    司馬懿在曹魏鞏固北方之後,坐享其成,然後司馬氏平吳滅蜀,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至於諸葛亮,他的個人人品和才能受人佩服,但是為了興復漢室的目標,蜀國國民的稅賦較魏國和吳國要重很多,諸葛亮並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他想著克復中原之後,修養生息,不過面對著經濟富庶和百姓安居樂業的魏國,最後只能夠以失敗告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哲學是我們錯誤地使用語言而產生的結果,還是具有信念意義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