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大陸基本解放後,毛澤東即開始謀劃解決臺灣問題。在準備武力解放臺灣的同時,也在準備著和平的一手。在北韓戰爭之後,由於美軍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被向後推延。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黨的領導集體,把解決臺灣問題的方向轉移到了和平談判上來,併為此付出了長久的努力,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中國共產黨關於解放臺灣問題的決心和計劃,首先是建立在武力解放基礎上的。即使在提出和平解放臺灣之後,始終沒有放棄武力解放的方案。根據毛澤東、周恩來的設想,解放臺灣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迅速組建海軍、空軍,掌握制海權、制空權;第二步,儘快解放東南沿海各島,掃清外圍,建立攻臺前沿陣地;第三步,發起對臺全面作戰。

1949年2月1日至3日,毛澤東在西柏坡接見了祕密來訪的蘇共中央代表米高揚。毛澤東說:“目前,還有一半的領土尚未解放,大陸上的事情比較好辦,把軍隊開去就行了。海島上的事情就比較複雜,須要採取另一種比較靈活的方式去解決,或者採用和平過渡的方式,這就要花較多的時間了。”“臺灣是中國的領土,這是無可爭辯的。現在估計國民黨的殘餘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裡去,以後同我們隔海相望,不相往來。那裡還有一個美國問題,臺灣實際上就在美帝國主義的保護下。這樣,臺灣問題比西藏問題更復雜,解決它更需要時間。”這是毛澤東第一次談到臺灣問題,他預見到了可能出現的複雜局面。

3月,中共中央召開會議討論即將成立的華東局管轄範圍。毛澤東特別提出還要加上臺灣。應黨中央的要求,華東局提出了解放臺灣後的臺灣省政權的組成人員:舒同為中共臺灣省委書記,劉格平為省委副書記。當時,臺灣解放後的省委、省政府各部廳、地委、縣委的領導班子都已經組建,並集中進行了有關臺灣知識、政策的培訓。後來進攻臺灣沒有實現,這些人員轉去開辦華東人民革命大學。

3月15日,新華社發表了題為《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時評。這是中國共產黨首次提出解放臺灣的口號。7月初,毛澤東與朱德討論了進攻臺灣的問題。他們認為:只要蘇聯援助我們幾十架飛機,掌握了制空權,解放軍就可以發起進攻臺灣的戰役。7月3日,毛澤東和朱德致電華東軍區的陳毅、粟裕、張愛萍:“新中國就要成立了,希望你們抓緊做好解放臺灣的準備工作,加強海軍力量,做到中央一聲令下,隨時殲滅敵人。”1949年10月金門之戰的失敗,並沒有動搖黨中央和毛澤東解放臺灣的決心。黨中央研究後決定:1950年人民解放軍的任務,是解放海南島、臺灣和西藏,肅清境內一切國民黨殘餘力量。隨著1950年5月海南島的解放,人們普遍認為解放臺灣已為期不遠了。

1950年5月17日,第三野戰軍前委發出了《保證攻臺作戰勝利的幾點意見》,併成立了以粟裕為總指揮的前線指揮部,以3個兵團、12個軍,共50萬人的兵力,投入對臺作戰準備。在1950年6月上旬的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重申“解放臺灣、西藏,跟帝國主義鬥爭到底”的決心。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粟裕在會上也彙報了解放臺灣的具體實施步驟和各項攻臺作戰的準備情況。毛澤東當即決定,解放臺灣的戰役由粟裕具體負責實施。美國的遠東情報處發出哀嘆:“臺灣將於7月15日以前遭受中共全面攻擊,由於政府軍隊渙散,民心浮動,中共將於發動攻擊後數週之內順利奪佔臺灣。”

但到了1950年6月25日,北韓戰爭爆發,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到7月中旬,北韓戰局嚴重惡化,美軍從仁川登陸,北韓人民軍腹背受敵,遭受嚴重傷亡,形勢急轉直下。9月29日,毛澤東在給新聞總署署長鬍喬木的信中指出:“以後請注意,只說是打臺灣和西藏,不說任何時間。”10月2日,“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並很快將戰火燒至鴨綠江邊。嚴峻的形勢,迫使毛澤東不得不把解放臺灣的時間向後推延。然而此後解放臺灣問題久拖不決,卻是毛澤東始料未及的。原中聯部副部長王力曾回憶說:“毛澤東同我講過,這是我黨七大後所犯的第一個大的歷史錯誤。當時,蔣介石在臺灣立足未穩,美國人也從臺灣撤走了第七艦隊,本來是解放臺灣的最好時機,但是我們喪失了時機。我們只看到胡宗南在西南還有大軍,於是二野分兵去了西南,三野又要守備大城市和掃清殘敵,所以沒有把二野三野集中起來解放臺灣,而是以劣勢兵力在金門打了敗仗。這樣蔣介石在臺灣的棋下活了。在大陸,蔣介石輸了,我們贏了;在臺灣,我們輸了,蔣介石贏了。這是一個大的歷史錯誤,是不能挽回的錯誤。但是我們同蔣介石還有兩個共同點,第一中國要獨立,第二中國要統一。這個統一就不能不是長期的了。”

1953年7月,北韓停戰協定簽署。毛澤東認為是該解決臺灣問題的時候了。10月,毛澤東在中央軍委會議上說:“北韓停戰了,我們身上的擔子一下輕了很多……這兩年,我們那位在臺灣的蔣先生趁我們抗美援朝無暇他顧之際,仗著有‘山姆大叔’撐腰,很是興風作浪,在那裡做反攻大陸的美夢哩!我們現在已經可以騰出手來了,我看該集中力量去解決臺灣的問題了。”毛澤東要求大家“從現在起,就應該就此著手準備,要長治久安,不解放臺灣不行”。1954年7月23日,毛澤東電告在日內瓦的周恩來,指出:“為擊破美蔣的軍事和政治聯合,必須向全國、全世界提出‘解放臺灣’的口號。我們在北韓停戰後沒有及時提出‘解放臺灣’的任務是不妥的,現在若還不進行此項工作,我們將犯嚴重的政治錯誤。”8月22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聯合發表《解放臺灣聯合宣言》指出:“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祖國大陸掀起了“一定要解放臺灣”的宣傳高潮,表明了中國人民的決心。

中央軍委制定了“從小到大、由北向南、逐島進攻”的作戰方案。1954年8月,中央軍委批示華東軍區,向參戰部隊下達了準備同國民黨軍作戰的命令,並批准成立了以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委的浙東前線指揮部。1955年初,華東部隊開始解放東南沿海島嶼的計劃。到2月25日,全部解放浙江沿海各島。爾後,遵照中央軍委指示,華東部隊揮師入閩,與福建部隊會合,準備攻打金門、臺灣。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不斷擴大對臺問題的干涉,1954年11月2日簽訂美臺《共同防禦條約》,美參、眾兩院通過了《美國國會授權總統在臺灣海峽使用武裝部隊的緊急決議》。據統計,美國第七艦隊在我東南沿海集結了5艘航空母艦、3艘巡洋艦、40艘驅逐艦組成的龐大艦隊,妄圖干涉我解放臺灣。美國的干涉,加劇了解放臺灣的難度。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林伯渠日記》:槍林彈雨中的長征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