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47年春,為了加速中國革命勝利的程序,毛澤東在陝北轉戰途中提出,要以一支主力部隊長途躍進大別山區,打破敵人對黃河以北各解放區的進攻和封鎖;然後以陳(賡)謝(富治)兵團渡過黃河,挺進豫西伏牛山,在豫陝鄂邊地區實施戰略展開;最後再派粟裕兵團渡過長江,開闢浙、閩、贛根據地,拉開解放全國的序幕。這就是被歷史學家稱作“三顆戰略棋子”的佈局。隨後,在毛澤東的精心策劃下,前兩顆“戰略棋子”很快塵埃落定,但第三顆戰略棋子卻因戰場形勢變化和粟裕的“斗膽直陳”而一波三折……

粟裕石破天驚的“子養電”

1947年7月21日,小河會議肯定並通過了毛澤東提出的“三顆戰略棋子”部署的決議。隨即,“第一顆戰略棋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已渡過黃河的劉鄧大軍身上。從8月7日起,劉鄧大軍四個縱隊12萬餘人按照第一顆戰略棋子部署,分兵三路向南疾進,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鬥,於8月末進入大別山區,完成了既定的第一顆戰略棋子佈局。這顆戰略棋子的落下,不僅出乎敵人的意料,而且還徹底打亂了敵人的部署。大別山歷來為中原必爭之地,劉鄧大軍長途挺進大別山雖是一步險棋,但這步險棋蘊含的戰略要義在於“兵貴神速”和“攻其不備”。就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之前,蔣介石還在對部下說:假設劉鄧的人馬一定要通過黃泛區,他們就不得不損失所有的車輛、大炮、彈藥和重武器裝備,這樣就等於猛虎拔掉了利齒,蚊龍自損了爪牙,我想他們是不會這樣做的,因為這樣一來軍隊就沒有戰鬥力可言了,怎麼對付國軍的“圍剿”呢?我也不相信共軍能夠創造奇蹟,除非他們長出翅膀來飛過黃泛區。

與此同時,毛澤東又舉起了第二顆戰略棋子。8月22日,陳謝兵團在西北野戰軍的策應下,在晉南、豫北交界處南渡黃河,挺進豫西,隨即截斷了橫貫中原的隴海路。接著,陳謝兵團沿伏牛山兩側迅速揮師南下。這時,剛剛轉戰到陝北佳縣樑家岔村的毛澤東,聽到前方傳來陳謝兵團強渡黃河天塹成功的訊息,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立即讓直屬部隊架設起電臺,迅速拿起話筒大聲告訴對方:我是毛澤東。你們完成了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辛苦了!這是毛澤東自撤出延安轉戰陝北以來,第一次在電臺聯絡上沒有使用“三支隊”、“九支隊”、“亞洲部”等黨中央代號公開通話。隨著第二顆戰略棋子的落下,毛澤東認為,粟裕兵團完成南渡長江的第三顆戰略棋子佈局也將指日可待了。

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楊家溝召開擴大會議。會議結束後,毛澤東留下彭德懷商討人民解放軍進攻作戰事宜。

毛澤東對彭德懷說:人心動向變了,蔣介石很孤立,群眾站在我們這方面,我們逐漸得到人心。目前,軍事方面,蔣介石已經轉入防禦,我們轉入進攻。以前講反攻,不完全妥當,以後都講進攻。在經濟方面,蔣介石困難嚴重,我們也困難,特別是山東、陝北,但我們可以解決,根本出路是土改,而蔣介石沒有出路,況且我軍主力又打出去了。接著,毛澤東說道:“老彭呀!什麼時候可以收復延安呀?”彭德懷自信地回答說:“只要你老毛一聲令下,我保證三個月之內讓延安重新回到共產黨手中。”毛澤東故意搖搖頭說:“敵人在陝北還有十來個旅,還有個虎將劉戡嘛,你老彭可不要輕敵哦。”彭德懷篤定地說道:“老毛你不要激我,那個麼子獨眼龍劉戡,我盯上他不是幾天的事了,原先我是有決心可沒有實力,現在時機到了,還能叫他逃回去?”毛澤東滿意地點點頭說:“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嘛!不過老彭呀,打仗還是要一步步來,延安放在胡宗南那裡是一個包袱,先讓國民黨揹著,要爭取多吃掉幾個旅,那時候你不用打,延安就自動回到人民的懷抱了。”緊接著,毛澤東將話鋒一轉說,他心裡十分著急。由於國內戰場形勢的迅速變化,粟裕兵團還沒有渡江南下開闢浙閩贛根據地,完成第三顆戰略棋子的佈局任務。

1948年1月7日,為了儘快落下第三顆戰略棋子,毛澤東特意發電報把遠在千里之外的華野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叫來,專門佈置派遣粟裕兵團渡過長江開闢南方根據地之事。毛澤東說:“1947年7月以後,我軍的作戰性質已不再屬於‘自衛防禦’,而是一種‘革命的進攻’,是把戰爭的主要戰場推向蔣管區,以求解放全中國的作戰行動。蔣介石已處於防禦地位。黃鶴一去不復返,他想要回到戰爭初期那種形勢是不可能的了,今後是我們如何轉入江南、四川、兩廣的問題。”毛澤東還對陳毅說:“粟裕南進行動計劃必須要在春秋季之前執行。”陳毅對此表示同意。

陳毅在離開陝北之前,即興作詩一首:“小住楊溝一月長,平衡‘左’右費思量。彎弓盤馬故不發,只緣擒賊先擒王。北國摧枯勢若狂,中原逐鹿更當行。五年勝利今可卜,穩渡長江遣粟郎。”同時,毛澤東還親手寫了組建東南野戰軍和中共東南分局的人事任命給陳毅:陳毅擔任東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員、鄧子恢任副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一、第四、第六縱隊組成東南野戰軍第一兵團,粟裕任司令員兼政委,葉飛任副司令員。並準備於1948年二三月間,由華東野戰軍第三、第八、第十縱隊組成東南野戰軍第三兵團和中共東南分局,由粟裕任書記,葉飛、金明任副書記。

1月22日,還沒有等陳毅返回山東傳達這一重要指示,粟裕即向中央軍委發去了一封長達1400餘字的電報。按照中國古代以地支代月、韻目代日的紀事方法,1月為“子”,22日為“養”,因此,粟裕的這封電報又被稱作“子養電”。他在電文中闡述了根據目前形勢,應首先依託解放區並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進行決戰,然後再渡江南下的戰略設想。其實,粟裕的這一戰略設想與毛澤東第三顆戰略棋子佈局是一致的,只是在決戰中原和渡江南下的時機上有所區別。

這封電報粟裕醞釀已久,起草後又放進抽屜一個多月,直到中央決定派遣他率領兵團渡江南下的正式命令到了華野司令部,他才將它發出,以供黨中央參考。而且,粟裕還特別在電報的末尾寫上:“管見所及,斗膽直陳。是否有當,尚盼裁示。”

毛澤東對粟裕的來電十分重視,看完後立即批覆給了其他幾位中央書記審閱,並註明閱後“再送毛”。不久,中央書記處開會討論了粟裕來電關於先依託解放區並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進行決戰,然後等部隊準備好了再渡江南下的戰略設想。這次會議最終沒有采納粟裕建議,並強調執行中央渡江南下決策不變。

1948年1月27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親自起草電報回覆粟裕,他在電文中寫道:“關於由你統率葉(飛)、王(必成)、陶(勇)三縱渡江南進,執行寬大機動任務問題,我們與陳毅同志研究,有三個方案:(甲)就現態勢再休整半月,你率葉王陶三縱乘敵不備,從宜昌上下游渡江……(乙)二、三、四三個月照原計劃進入伏牛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平漢以西地區。除作戰外,你率葉王陶縱在該地區爭取休整一個月,然後渡江……(丙)二、三、四三個月至伏牛、長江之間作戰,五月全軍北返,你率葉王陶就地休整兩三個月,秋季渡江。”毛澤東還在分析三個方案的各自利弊後指示:“你率三縱渡江以後,勢將迫使敵人改變部署,可能吸引二十至三十個旅回防江南。你們以七八萬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兩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應使休息時間多於行軍作戰時間,以躍進方式分幾個階段達到閩浙贛,使敵人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防不勝防,疲於奔命。”並正式電告粟裕:中央渡江南進決議不變,請他“熟籌見覆”。

不料,僅僅過了4天,即1月31日,粟裕的又一封電報發到了中央。毛澤東看完電報後,一邊踱步,一邊抽菸。不一會兒,讓警衛員把即將動身返回山東的陳毅找來談粟裕的來電。隨後,中央書記處與有關負責人再次討論了粟裕的來電。這次會議仍然沒有采納粟裕的建議,而且中央還立即回電告知粟裕,中央派遣南進渡江兵團作戰的決心不變,並且說渡江時間有可能提前。

不久,陳毅從陝北返回華野,立即與粟裕進行了一次長談。當陳毅聽完粟裕對先依託解放區並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進行戰略決戰,然後再渡江南下的闡述後,認為粟裕堅持的先進行“中原決戰”的戰略判斷是正確的。原本想要說服粟裕的陳毅,反倒被粟裕說服了。

1948年4月16日,粟裕在徵得陳毅同意後又致電鄧小平、劉伯承,徵求他們對先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進行戰略決戰,然後再渡江南下的意見。同時,粟裕還同華野部分高階指揮員交換了意見,大家對粟裕的先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進行戰略決戰,然後再渡江南下的設想給予了認同。

毛澤東擇善而從 落下第三顆戰略棋子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河北阜平縣城南莊召開擴大會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等出席會議。這也是自從延安撤退之後,中共中央五大書記第一次全體參加的正式中央會議。會議的一項主要議題,就是討論粟裕的先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進行戰略決戰,然後再渡江南下的建議。當會議進行到該議題時,主持會議的周恩來示意粟裕發言。剛開始時,粟裕發言顯得有點緊張,在闡述先依託解放區並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進行戰略決戰時,語言不夠流暢。這時,朱德就用四川口音插話說:“粟裕啊,你小子哈子時候變成結巴嘍?”朱德的話讓大家都笑了起來,粟裕的情緒也因此放鬆了許多。

接著,粟裕順暢地闡述了為什麼要推遲渡江南下計劃先決戰中原的理由,並預測在中原地區可能將爆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國共戰略大決戰。此言一出,會場頓時鴉雀無聲,大家都為這個結論所震撼。緊接著,粟裕說道:“種種跡象表明,這場迫在眉睫的決戰態勢已經形成,它迫使我們做出正確應對,因為這場戰略大決戰將會決定中國的命運。目前,我軍在山東、中原地區有50萬軍隊,已經具備與敵人決戰的力量了。但是敵人數量仍然優於我軍,達到80萬之多,並不排除敵人還有繼續增兵的可能。在此前提下,如果此時抽調華野主力10萬人組成南進兵團渡江南下,將大大分散我軍兵力,改變國共兩軍在中原地區的兵力對比,造成戰局上的被動,對未來我軍集中兵力作戰十分不利。”

在粟裕講話時,中央領導人個個神情嚴肅,邊聽邊做記錄,並不失時機地圍繞怎樣確定戰略態勢已經形成、決戰是否必然在中原(淮海)地區爆發、我軍有無必勝的把握、能夠消滅多少敵人、劉鄧大軍目前的困難處境如何打破等問題,向粟裕進行了提問。粟裕從容應對,一一回答。但是會議的關鍵人物毛澤東卻一直沒有說話,只是全神貫注地傾聽粟裕的闡述。他不時地一邊用筆在紙上記著什麼,一邊不停地吸著煙。忽然,他站起身來說:“粟裕同志,你如何向我們證明,你的判斷不會只是一種假設?”粟裕胸有成竹地回答說:“如果黨中央能夠給我們一段時間,具體說就是半年到8個月,我們將很快證明這場決戰已經到來。”毛澤東若有所思地說:“6到8個月,可是以劉鄧目前的情況,他們可等不起啊。”

粟裕回答說:“是!如果南進兵團渡江,我認為蔣介石並不會調動白崇禧主力南下,他只會集中南方的軍隊進行‘圍剿’。這樣,劉鄧的處境反而會更糟。相反,如果我們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戰,就會大大牽制白崇禧兵團,減輕劉鄧的壓力。”聽到這裡,毛澤東一邊點頭一邊又點上一支菸,並站起身來走到地圖跟前。他兩眼凝視著眼前這副五彩斑斕的軍用地圖。忽然,他轉過身來說道:“粟裕同志,如果你不敢渡江南下,挑不起這副擔子,黨中央可以考慮另外換人去!”此話一出,四座皆驚,會議室的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沉默了一會兒後,粟裕站了起來,斬釘截鐵地回答說:“只要黨中央決定派我去,我個人堅決服從,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毛澤東又點點頭,隨即坐了下來。這時,周恩來宣佈暫時休會,等待書記處的最後決定。

當晚,中央書記處繼續開會,討論是否先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進行戰略決戰,然後再渡江南下的議題。會上,多數同志贊成粟裕暫不渡江南下,先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進行戰略決戰的建議。此時,毛澤東只是吸菸並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後,他才站起身來說:“讓我再想一想,你們也再考慮考慮,這樣明天大家都會有個明確意見。”

這一夜,毛澤東房間的燈光徹夜未熄。同時,祕書也接到了命令,沒有重大情況不許打擾主席工作。第二天一早,當毛澤東走出房間時,顯得十分平靜。在會上,大家經過認真分析研討後,一致同意粟裕的先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進行戰略決戰,然後再渡江南下的建議。最後,毛澤東表態說:“少數服從多數,這是黨的最高原則,我這個中央主席也不能例外嘛。”

5月5日,毛澤東在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電報中寫道:“將戰爭引向長江以南,使江淮河漢之敵容易被我軍逐一解決,正如去年秋季以後將戰爭引向江淮河漢,使山東、蘇北、豫北、晉南、陝北地區之敵容易被我軍解決一樣,這是正確的堅定不移的方針。惟目前渡江尚有困難。目前粟裕兵團(一、四、六縱)的任務,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開闢渡江道路,即在少則四個月多則八個月內,該兵團加上其他三個縱隊在徐汴線南北地區,以殲滅第五軍等部五六個至十一二個正規旅為目標,完成準備渡江之任務。”這封電報標誌著毛澤東的“三顆戰略棋子”已經全部佈下。

城南莊會議一結束,陳毅、粟裕立即聯名給華野其他領導發了一份緊急電報,電文中寫到:“任務有變,暫不渡江。”粟裕在離開城南莊之前,毛澤東又單獨約他長談了一次。兩人一見面,毛澤東便開門見山地說:“粟裕同志,陳毅同志不回華野去了,今後華野由你來搞。”粟裕十分驚訝地說道:“主席,陳毅同志不能離開華野,華野也離不開陳毅同志。”粟裕說完,毛澤東將大手一揮說道:“中央已經決定了,陳毅和鄧子恢到中原局工作,那裡更需要他們。”聽到此話,粟裕建議說:“是不是請陳毅同志繼續兼任華野的司令員兼政委?”毛澤東想了想後說道:“那好吧,陳毅同志仍任華野的司令員兼政委,但中原工作很需要他,他必須馬上就去。陳毅在華野的職務,就由你來代理吧。”

粟裕從城南莊回來後,立即按照第三顆戰略棋子的部署,開始做戰略決戰的準備。僅僅半年之後,一場震驚中外的淮海大決戰爆發。1948年11月16日,中央軍委指出:淮海戰役為南線空前大戰,“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淮海戰役以我軍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告終。1949年4月20日,由粟裕、譚震林、劉伯承分別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渡江南下,最終勝利完成了第三顆戰略棋子的目標任務。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江西“水墓”出土千年“涼蓆”,考古家:價值5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