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50年6月25日,北韓內戰爆發。6月28日,美國宣佈武裝援助南北韓,同時命令其海軍第七艦隊開入臺灣海峽,公然干涉北韓和中國內政。隨後,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組成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司令部”。9月15日,美軍趁北韓人民軍後方空虛之際,在西海岸仁川登陸,將人民軍的補給線攔腰切斷。9月28日,美軍越過三八線,逼近平壤。在此危急形勢下,北韓政府向中國政府求助,希望中國出兵援助。北韓內戰局勢因美國的出兵干預而趨於複雜化,戰火開始向中國邊界蔓延。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又面臨一場嚴峻的考驗。

中南海的艱難抉擇

在北韓戰爭爆發之初,黨中央就作了應付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情況的準備。當時,一方面進行政治和外交鬥爭,譴責美國對北韓的侵略和對臺灣的佔領;另一方面,軍事上也進行了部署。10月初,中央政治局多次開會研究北韓政府關於中國出兵的請求。會上,對於出兵問題,意見分歧很大。

一是主張不出兵或暫不出兵的。理由是:1、中國經過幾十年戰爭摧殘,戰爭創傷還沒有恢復,而財政又十分困難;2、土地改革尚未完成,新生政權尚需鞏固;3、國內還有部分邊遠地區和沿海島嶼尚未解放,國內土匪、特務還沒有徹底肅清;4、我軍的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美國,更無制空權和制海權,且訓練尚不充分;5、由於長期戰爭的艱苦生活,部分軍民有厭戰情緒等。在討論中,林彪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說,美國是最大的工業強國,軍隊裝備高度現代化,一個軍就有各種火炮1500門,我們一個軍才只有36門,且入朝作戰既無空軍掩護,又無海軍支援,所以不贊成出兵,以免“引火燒身”。

二是主張出兵的。認為,美帝國主義有不可克服的弱點,即戰線太長,兵力分散,後方太遠,同盟者不強,資源和優勢受到限制和抵消,原子武器已非美國獨有,且不能決定勝負。周恩來根據外電分析說,美國在最近和將來主要是從北韓、臺灣、越南三個方向對中國實行進攻,與其讓美國迫使我們在臺灣、越南同它較量,不如選擇在北韓為好。北韓北方多山地,對美軍機械化行動不利,便於我軍打運動戰;而且朝、蘇接壤,也便於獲得蘇聯的援助。與其坐等美國打進來,不如主動打出去,等等。

毛澤東認真聽取各種意見後,認為,我們確有困難,出兵確要冒很大風險,一些同志不主張出兵,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是個大國,不打過去,見死不救,總不行。如果不把它同北韓正處於危急存亡時刻的形勢及其嚴重後果聯絡起來考慮,就不免陷於狹隘民族主義的小天地。毛澤東提示大家只有把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在出不出兵問題上得出正確的結論。10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繼續在頤年堂開會,對是否出兵援朝問題再次進行討論。在發言中,仍有兩種觀點,即強調國內困難很多,主張不出兵或暫不出兵。彭德懷對出兵援朝問題經過反覆考慮,講了自己的觀點,即: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就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讓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如等到美國佔領了北韓半島,將來的問題更復雜,所以遲打不如早打,這樣對國內外的反動氣焰和親美派也是一個沉重打擊。在彭德懷發言之後,毛澤東顯然心中有數,他向會場環視一週,然後用手敲著桌面說,我們國內當前存在著一些困難,這是事實,但我認為,老彭的發言一針見血,很有說服力,現在是美國人逼著我們打這一仗,猶豫退縮、擔心害怕都沒有用。現在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在敵人進佔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的風險,有多大困難,必須立刻出兵北韓。毛澤東一錘定音。最後會議取得一致意見:中國人民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10月8日,在毛澤東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了出動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的決定。

毛澤東三次點將

抗美援朝,讓誰掛帥?這是自北韓戰爭爆發後毛澤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常言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雖然在人民解放軍中有眾多璀琛耀眼的戰將,但誰最適合,誰最能承擔起赴朝抗美重任?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進行了全面比較、精心挑選。

一點粟裕。早在北韓戰爭爆發之初的7月7日和10日,周恩來總理先後兩次召開保衛國防問題會議,討論北韓局勢和中國國防問題,並組成東北邊防軍,擔負保衛中國東北邊防,隨時支援北韓人民軍作戰的任務,同時任命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來毛澤東又派陳毅向粟裕傳達,明確要粟裕擔負抗美援朝作戰指揮任務。

粟裕能征善戰,在解放戰爭中,組織指揮了一系列彪炳青史的大仗,經略中原,馳騁華東,運籌大兵團作戰得心應手,一個戰役幾萬人、十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地消滅敵人,令人歎為觀止。

可粟裕身體狀況很不好。當年指揮水南戰役時,他被敵人一發炮彈擊倒,雖然經搶救脫險,但有3塊彈片一直留在他的頭顱內,此後常常頭痛頭暈。當得知毛主席親自點將,他深感這是黨中央、毛主席對自己的信任,義不容辭,立即著手進行擔負抗美援朝作戰任務的準備工作。不料,病情日益加重,難以堅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環視,吃飯時只能把飯菜擺在正面一條線上。因此,他不得不向毛主席報告病情。後經中央軍委批准,他專門到青島療養。半個月後,病情仍不見好轉,他心急如焚,特地託到青島的羅瑞卿帶信給毛主席,再次報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後來,中央經與蘇聯協商,安排到莫斯科繼續治療。數月後仍沒有完全康復。

由於身體原因,粟裕最終也沒能到東北邊防軍位上赴任。8月26日,周恩來在北京主持召開的東北邊防軍準備會議上,說明了等正式開戰時再派出高一級的指揮員。

二點林彪。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一週年的喜慶日子。全國上下一片歡騰,國慶之夜,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焰火尚未燃盡,歡樂的人群還未散去,中南海頤年堂的會議廳裡,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領導人已在緊張嚴肅的氣氛中討論出兵北韓問題,一直到天亮。就在當夜,麥克阿瑟命令南北韓軍隊首先越過了“三八線”向北進攻。

會前,毛澤東已經和政治局常委們探討了掛帥人選問題。毛澤東說,原擬選粟裕,但粟裕因病正在青島休養。考慮到第13兵團是四野的老部隊,北韓又毗鄰東北,而且一旦出兵援朝就可能不僅是一個東北邊防軍的問題了,各個野戰軍都會有部隊參戰,需要一個有能力的掛帥者。林彪曾在解放戰爭時期,是整個東北地區黨政軍最高領導人,現在集結待命的東北邊防軍,都是原屬他指揮的第四野戰軍的部隊,東北的地形氣候和民情風俗又與北韓北部大體相似,由他率軍援朝較為適宜。

林彪最怕毛澤東點自己的將。他想,這次是和世界上最強的帝國主義較量,可不是鬧著玩的。再說,剛剛打完天下,連氣都沒喘過來,又要出國作戰,而且是一個強手,萬一有個三長兩短……

一天,林彪來看毛澤東主席,兩人寒暄了一會兒,把話轉入正題。毛澤東想動員他掛帥出征。

看著沉默不語的林彪,毛澤東又單刀直入的說:我和少奇、總理商量過了,打算讓你掛帥出征,怎麼樣?

林彪真怕冒這個風險。他委婉地說:“主席和幾位中央領導同志讓我帶兵去北韓,這是對我的信任。大敵當前,作軍隊的領導人,為捍衛我們神聖的祖國領土,率兵出去打仗,這是神聖的義務,是責無旁貸的。”接著,他又為難地說:“只是我這幾個月來身體不好,老出虛汗四肢無力,頭暈眼花,睡不好吃不好。個人流血犧牲是小事,我怕擔負不這樣的重擔,是不是派一名比我更強、身體更好的同志去……”於是就以自己身體不好,婉言拒絕。

林彪以身體有病為由拒絕率兵出征,這出乎毛澤東的意料。沒想到自己多年一手培養的愛將,到了關鍵時刻卻不聽從自己的命令。但是他畢竟是有修養的大政治家,不動聲色地說:“身體不好,那就好好休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個好身體,怎能擔負起重要革命工作。”

後來,毛澤東考慮林彪身體虛弱多病也是實情,而出兵援朝又萬分火急,既然林彪為難,只好另行考慮。

三點彭德懷。經過反覆思量,毛澤東想到在20多年南征北戰中屢建奇功的彭德懷,深知他在出兵援朝萬分火急的時刻,一定會挺身而出,擔當重任。當時彭德懷是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兼西北軍區司令員。為此,毛澤東讓周恩來立即安排專機,一分鐘也不要耽擱,到西安請回彭德懷。10月4日近午時分,彭德懷正在辦公室裡審閱開發和建設大西北的計劃,準備赴京向中央彙報。這時,中央派來的兩名幹部請他立即乘飛機去北京開會,且刻不容緩,還要嚴格保密。彭德懷來不及向部屬交代一下工作就匆匆上了飛機。他沒料到,此去北京會使他到北韓去指揮一場惡仗。

10月4日下午4時左右,彭德懷到達中南海頤年堂會議廳。這時,他才知道開會是討論出兵援朝。因太突然,會上,彭德懷沒有發言。晚上,他回到住處,輾轉難眠,耳邊老是迴響著毛澤東說的那幾句話“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樣說,心裡也難過。”第二天上午,鄧小平受毛澤東委託,請彭德懷到中南海。毛澤東是想聽聽彭德懷的意見。彭德懷錶示贊成出兵援朝。毛澤東又問“你看,出兵援朝誰掛帥合適?”彭德懷問“中央不是已決定派林彪同志去嗎?”毛澤東談了林彪的情況後說“我們的意見,這擔子還得你來挑。你思想上沒這個準備吧?”彭德懷面對毛澤東,沉默片刻,兩道濃眉一揚,剛毅果斷地說:“主席,我這個人的脾氣你很了解,我服從中央的決定。”毛澤東深為感動,略帶感慨地講“這我就放心了。”然後,拉著彭德懷的手說:還是你在中央為難之時,堅決支援和服從中央的決定,有你去,我們放心。現在美軍己大批向北冒進,我們不能再等待,要儘快出兵,爭取主動。之後,政治局召開會議,毛澤東向大家徵詢意見,說:我的意見還是請彭老總出馬。朱德首先表示同意。中央也遂形成決定:參戰部隊由彭德懷掛帥!散會後,毛澤東馬上和彭德懷研究入朝作戰方案,對入朝後的情況作了周密的考慮,對計劃進行了詳盡的部署和安排。

彭德懷掛帥出征

1950年10月8日,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釋出命令,將東北邊防軍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待令出發,赴朝作戰。10月19日黃昏,中國人民志願軍,由彭德懷掛帥,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隱蔽入朝,踏上了硝煙瀰漫的戰場。

第一批出國作戰部隊以6個軍18個師的強大陣容,按西線、中線、東線三個方向,分別從揖安、長甸河口、安東三個口岸,祕密渡江,向著北韓境內挺進。這時,驕橫的美國侵略者根本未料到中國會出兵參戰,正在為佔領平壤而陶醉,揚言“感恩節”前佔領全部北韓,並向中朝邊境快速推進。鑑於志願軍因隱蔽入朝尚未被敵察覺,彭德懷當機立斷,改變原定人朝後先組織防禦戰的計劃,決定採取在運動中各個殲敵的作戰方針,利用戰役上的突然性,殲滅冒進之敵,爭取出國第一個勝仗。為此,志願軍主力以五個軍加一個師的兵力集中於西線地區,尋機殲滅南北韓軍;另以兩個師阻擊東線之敵。10月25日,南北韓軍先頭部隊自雲山、溫井一線北犯,志願軍出其不備,給敵人以迎頭痛擊,並分割殲滅之,打響了出國作戰後的第一仗。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人朝作戰紀念日。

第一次戰役首戰告捷,共殲敵1.5萬餘人,並首開一次殲滅美軍高度現代化的騎兵第1師一個團大部的紀錄,迫敵主力從鴨綠江邊退至清川江以南地區。美方的評論承認:“美軍與中共軍隊第一次災難性的遭遇,導致了第8集團軍的全面撤退。”這次戰役粉碎了麥克阿瑟吹噓在11月23日“感恩節”前佔領全部北韓的計劃,初步穩定了北韓戰局,使志願軍在北韓站住腳跟。

隨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總的指揮下,採取集中優勢兵力、分割包圍敵人等作戰方針,在較短時間內進行了5次大的戰役,且五戰五捷,共殲敵23萬人,收復了北北韓的失地,迫使敵人一直退到“三八線”以南。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進行停戰談判。此後,談談打打,雙方前線基本處於膠著狀態,直到1953年7月27日,終於簽署了北韓停戰協定。

北韓戰爭期間,雙方投入的總兵力達到300多萬人。美國出動了它的陸軍的1/3,空軍的1/5,海軍的1/2,消耗作戰物資7300萬噸,消耗戰費200億美元,使用了除原子彈外當時所有的現代化武器,但卻沒有撈到什麼便宜。抗美援朝戰爭中,中朝軍隊共斃傷俘敵軍109.3萬人,其中美國39.75萬人,擊落擊傷和繳獲敵機12224架,擊毀擊傷和繳獲敵軍坦克3064輛,擊毀擊傷和繳獲各種炮7695門,擊沉擊傷軍艦257艘。中國人民志願軍也先後投入兵力130多萬人,傷亡達36萬餘人。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它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精神,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保衛了中國和亞洲的和平與安寧。從此,帝國主義國家輕易不敢進行侵略中國的冒險,中國贏得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和平環境。

轉自:共產黨員網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人平均年齡不到40歲,醫療水平低只是原因之一,這一點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