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原題:解放戰爭前四個月林彪在做什麼:盼望關內各解放區打擊、殲滅和吸引敵人

張雄文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關內粟裕與劉伯承先後與蔣介石麾下將領們“大打出手”、難解難分之時,林彪在東北卻“因禍得福”,從四平之戰失敗一路撤退中緩過神來,獲得了難得的休整時間,黑土地戰場因國共雙方停戰一直平靜了4個月。

也就是說,林彪晚4個月進入解放戰爭即全面內戰戰場,而直接指揮戰役更在6個月後的1947年1月“一下江南”時。此時華東戰場粟裕已取得七戰七捷、宿北戰役、魯南戰役全勝,共殲敵12萬餘人。

這也是戰爭第一年,東北民主聯軍戰績遠遠少於華東野戰軍與晉冀魯豫野戰軍的緣故之一,因為實際上只與國民黨軍作戰了8個月。

毛澤東對此當然求之不得。他於1946年6月底致電林彪:“敵不攻我,我亦不攻敵,保持平靜。”即便7月下旬關內烽煙四起,幾乎處處吃緊,險象環生,毛澤東依然要求林彪:“東北方面在八九月內仍應保持平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同時須準備於一個月後能作戰。”

然而,當10月到來後,毛澤東仍然電告林彪:“如蔣軍無向熱河調動事,你們一般以保持平靜度過冬季再打為適宜。”

這段極其寶貴的平靜日子裡,林彪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是對東北民主聯軍進行整編,編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5個縱隊(軍),還有359旅、南滿獨立一、二、三師與炮兵司令部共36萬人。

而國民黨方面,因關內大打,處處用兵,蔣介石兵力捉襟見肘,只能給遙遠的東北杜聿明竭盡全力擠出人馬。

1946年7月,東北國民黨軍僅為5個軍,此時關內粟裕所在的華東戰場,蔣介石卻不惜血本投入了24個軍(缺一個師)。一個月後,東北國民黨軍雖增加到7個軍25萬人,但加上地方部隊也僅有40萬人,與東北民主聯軍實力相差不大。

第二件事情是不斷向毛澤東訴苦,要求關內和中央幫助。

9月7日,林彪以東北局名義致電毛澤東說:東北目前建立根據地最需要的是時間和大批中下級幹部,時間最好能在半年內不遭受敵人的嚴重攻擊,為此我們盼望關內各解放區在中央統一指揮下有計劃地打擊、殲滅和吸引敵人,使其無法抽調兵力到關外進攻我們。

電報還強調說:盼望中央知悉東北方面的需要,指導關內我軍堅決進行作戰,給東北以有力配合。盼望山東抽調的幹部能早到東北。

兩天後,他又致電毛澤東,以懇求的語氣提出同樣的要求。他說:為使我們能取得我們所萬分需要的時間,我們希望中央指揮關內各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有計劃地打擊和吸引敵人,使其無法抽調大軍來進攻我們。

他還特別提出在華北戰場的熱河方面組織殲滅戰,以便牽制國民黨軍,配合東北民主聯軍休整。

9月12日,也就是《解放日報》社論說關內的中原突圍、蘇中戰役與定陶戰役“這三個勝利,對於整個解放區的南方戰線起了扭轉局面的重要作用”同一天,毛澤東覆電林彪,首先長者般地安慰說:“你們儘可能取得休息。”

隨後,他給林彪通報了關內形勢與各野戰軍的戰績,解釋了可以放心休息的原因,說:關內大戰方在開始,幾個月後方可能進入高潮,但已在不到兩個月內殲滅敵正規軍19個旅,此外尚有閻軍、偽軍、保安團、交通警察等部被殲頗多。此種形勢下你們有可能取得更多的休息時間。

居安不可不思危,毛澤東最後也諄諄叮囑說:但你們應隨時準備對付蔣介石進攻。

一個月後,關內各戰區打得昏天黑地,已如林彪所願“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時,他又向毛澤東提出抽調幹部的要求。10月19日,他致電毛澤東說:“東北主要特點是能依靠國際聯絡建立一支有重武器裝備的軍隊。”

他一口氣提出3個要求:“現在最主要的是需要由關內抽大批的地方工作幹部來開展群眾工作,調大批的連排營幹部來率領地方武裝,調一部分人來學飛機、坦克、大炮,這一切都希望中央統一分令各區抽調,經大連送來。”

也只有深知自己與毛澤東關係特殊的林彪,才敢在電報中毫無遮掩也毫不客氣,未曾顧及到其他戰區艱難處境而提出各種要求,甚至直接“指點”中央和毛澤東做事情。

此時,關內各戰區尤其是華東戰場的山東地區壓力與負擔都很重。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毛澤東除交給林彪11萬主力部隊(不含先出關的人數與冀東部隊新發展的人數)外,還給他抽調了100個團架子的幹部和2萬餘名黨政軍幹部。東北民主聯軍已發展到36萬餘人,林彪依然反覆要求關內作戰配合休整與抽調幹部,毛澤東不能不感受到有些過分。

他於10月22日覆電林彪,首先告訴他關內各戰區已經在給予東北大力配合,蔣介石的精銳主力陷在關內,難以抽調到東北,電報說:“國民黨和平攻勢完全是欺騙,關內戰爭不會停止,必能使蔣軍不易開東北。”

但對於再次抽調幹部一事,毛澤東根據實際情況予以了婉拒,要求東北自己培養,不能再靠關內輸送。他說:“東北所需軍政幹部,以後必須自力更生,不能再靠關內輸送。”原因是:“一則輸送道路將被切斷,二則各解放區在殘酷戰爭中幹部消耗甚大,且工作甚忙難於抽調。”

毛澤東還解釋道:不久前曾令晉察冀區、冀熱遼區、山東區抽調數千幹部去東北,他們感覺困難,勉強答應之數亦未實現。山東去大連之六百人則據來電可去。

林彪要求繼續從其他戰區抽調大批軍政幹部,結果僅落實了“六百人”,還捱了毛澤東的批評,從此再也不提配合和調幹部的事情了。

林彪

他做的第三件事情是,向毛澤東索要粟裕和劉伯承的作戰經驗進行研究學習。

東北平靜,尚無戰事,林彪便有頗有閒暇關注關內各區的戰事。粟裕在蘇中與蔣介石美械裝備的嫡系部隊作戰,以少勝多七戰七捷,取得國共全面開戰以來第一勝仗後,毛澤東通令全國各區指揮員“仿照辦理”,林彪也收到了一份。

對於粟裕,林彪可謂是多年的老相識了。當年南昌起義後的南征路上和上井岡山之前,他們是僅有的9個連的連級幹部;後來又一同在紅四軍司令部共事,一個是軍長,一個是參謀長。1934年7月粟裕隨紅七軍團改稱的北上抗日先遣隊出征福建、浙江等地,不久林彪也率紅一軍團經二萬五千里長徵前往陝北後,兩人已10多年不曾見面了。

林彪將蘇中戰役與晉察冀戰區聶榮臻等人一些以多打少的戰役對比,發現後者敵我兵力優勢在我卻反遭嚴重失利,百思不得其解。他因此叫來參謀長劉亞樓,令其收集蘇中戰役更多的資料。

研究琢磨多日後,林彪對劉亞樓說:“粟裕盡打神仙仗。”隨後又解釋道:“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決心。”

他對稍後不久劉伯承於冀魯豫指揮的定陶戰役也很感興趣,但苦於到手的資料不是很多。9月12日,他致電中央軍委和毛澤東,要求提供劉伯承和粟裕的作戰經驗。電報說:

軍委:

我們甚盼吸收關內作戰經驗,望將冀魯豫及蘇北等地的作戰經驗特別是夜戰經驗在戰役、戰鬥,在技術上的各種辦法陸續告我們,以便研究吸收。

文日

勤學好問,急起直追,這自然是好事,毛澤東很快滿足了他的這一要求。

最新評論
  • 1 #

    就戰略而言,粟勝林,粟策劃淮海戰役,林遲遲不敢打錦州,就分出高下。就戰役而言,淮海戰役比遼瀋戰役更難把握,淮海戰役是以少勝多,而遼瀋戰役是以多打少。就戰術而言,林粟相當!總體粟強於林!

  • 2 #

    這就充分說明,中國戰爭史粟裕將軍是中國第一戰神!

  • 3 #

    戰神每仗不講戰略戰術,殲敵一萬,自損八千,更有不少仗全軍覆沒,如南麻、臨朐敗仗,鼓浪嶼、金門戰全軍覆沒。

  • 4 #

    林總英明,功勳卓著!

  • 5 #

    建議粟吹多學學歷史

  • 6 #

    是先有遼瀋戰役還是先有淮海戰役?!

  • 7 #

    這是不是想說林不如粟啊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他背叛劉胡蘭,12年後才被抓,槍斃前說出為何出賣劉胡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