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白露詠廿四氣詩

杜甫 (唐)

白露團甘子,

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

船渡入江溪。

憑几看魚樂,

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

幽徑恐多蹊。

白露時節農作物即將成熟,“秋老虎”也將逝去,氣候轉涼。一天當中,早中晚溫差變化較大,早晚涼,中午熱。因氣溫降低較快,夜間溫度已達白露的條件,因此,露水凝結得較多、較重呈現白露,故而得名。

白露節氣怎樣養生呢?哪些活動能夠強身健體呢?

起居養生

白露時節是氣候轉涼的開始。有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此時夜間及早晚的氣溫低,正午時的天氣仍很熱,是秋天日溫差最大的時候。因此白露時節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一早一晚要多添些衣服。又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如果這時再感受寒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

飲食養生

秋季氣候開始轉涼,進入“陽消陰長”過渡階段。順應秋季氣候特點,節令養生食譜應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秋季萬物收斂,白露時節,燥氣當令。此時節人們食慾大增,因為在夏季消耗的體力要靠此季節增加營養來補充。因此,秋季裡飲食宜用甘潤平和之品,即“平補”。既不宜多食辛辣、煎烤等燥熱食物,也應忌生冷、寒涼之品。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果蔬豐盛,蘿蔔、梨、枇杷、芝麻、白果、銀耳、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核桃等,俱是“平補”佳品。

此外,還有許多食物,如山藥、扁豆等既含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維生素,又具健補脾胃作用;燕窩、銀耳、百合之類,則既能養陰潤燥,又可益中補氣。根據身體情況進行平補,有許多適宜的食品可以選擇。

秋季更應注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營養的平衡,才能補充夏季氣候炎熱、食慾下降而導致的營養不足,特別應多吃耐嚼、富於纖維的食物。

推薦膳食——【阿膠糯米粥】

製作原料:阿膠30克,糯米100~150克,紅糖適量。

製作方法:先將阿膠研碎備用。將糯米加水煮粥,粥將熟時放入研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再煮開後加入紅糖,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於眩暈、心悸、面色萎黃,陰虛火旺之心煩失眠、咯血、吐血、衄血、肺燥咳嗽、尿血、便血、崩漏者。

禁忌:阿膠性質黏膩,不易消化,脾胃虛弱、胃脘不適者少食。

推薦膳食——【白果雞丁】

製作原料:白果(銀杏)500克,無骨嫩雞肉250克,蛋清2個,高湯、白砂糖、紹酒、澱粉、味精、香油、食鹽、油、蔥各適量。

製作方法:白果去殼,在油鍋內煸炒至六成熟,撈出剝去薄衣待用。雞肉切成1釐米見方的小丁,放在碗內加入蛋清、食鹽、澱粉攪拌均勻。炒鍋燒熱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燒至六成熟時,將雞丁下鍋用勺劃散,放入白果繼續翻炒,至熟後連油一同倒入漏勺內瀝油。然後在鍋內倒入少量油,將蔥段煸炒,隨即烹入芡,出鍋前淋入香油,攪拌均勻,起鍋裝盤即成。

適宜人群:適用於慢性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及帶下者。有補氣養血,平喘止帶的作用。

情志養生

白露時節還需注意情志調攝,“秋心”謂“愁”,古人早就有悲秋的說法。秋主肅殺,這一時節很容易引發消沉的心緒,所謂 “秋風秋雨愁煞人”。大家應保持心境平和,收斂神氣,與飲食、起居等方面的養生結合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運動養生

白露正身旋脊式

白露導引術是正身旋脊式,“正身”指的是身體端正,不偏不斜,使氣機通達。“旋脊”指的是脊柱的旋轉,“旋”有“圓”,有“一升一降”之意。氣機順脊柱升於百會後,旋降於身前,練習該功法可以更好地應合秋季的氣機特點。

鍛鍊方法:

1. 採用盤坐式,兩手自然覆按於兩膝,正身端坐,呼吸均勻,思想安靜,全身放鬆。

2. 兩掌內轉,扶按兩膝,指尖向內,兩肩鬆沉,肩胛骨開啟,臂肘撐圓,身體中正,百會與尾閭對拔拉伸。

3. 接上式,頭頸向左側水平轉動,帶動脊柱做旋轉、拔伸的運動,動作到最大幅度時,略停。

4. 接上式,頭頸向右水平轉動,回到正前方,百會上頂,目視前方。5.右側與左側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做一次為一遍,共做三遍。

6. 接上式,兩掌外轉,成指尖向前,然後兩臂向左右45°側伸,至與肩相平,掌心向下,目視前方。

7. 接上式,沉肩墜肘,鬆腕舒指,下落還原,兩手覆按兩膝,目視前下方,呼吸自然,全身放鬆。

中醫干預方法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9月7日是白露節氣,從這開始,天氣變得越來越涼,有些人就會出現手腳冰涼、肢體怕冷、尿頻、乏力等症狀,按照中醫講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所以白露起要經常給腎“打打氣”,即補養腎氣,以預防冬季陽虛,可選擇灸法灸腎俞、關元、神闕、足三裡等穴位,每次選擇2-3個穴位,每穴灸15~25分鐘,以區域性面板溫熱能忍受為度。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糖尿病飲食5點建議和4個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