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衰荷滾玉閃晶光

一夜西風一夜涼。”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北京時間9月7日12時8分

將迎來“白露”

秋風入窗裡

羅帳起飄揚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

此時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即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轉涼的象徵。這時候晝夜溫差大、天氣乾燥,因此養生要注重保暖和潤燥。

白露有三候

一候鴻雁來

鴻雁于飛

肅肅其羽

他們是季節變幻的過客

劃過你我的天空

前路漫長,流浪還是歸鄉?

二候玄鳥歸

四時無失序

八月自知歸

燕子如期而至、如約而來

而時光卻在輪迴中飛逝

三候群鳥養羞

天氣剛轉涼

鳥兒便開始準備過冬了

藏起食物以備冬月之養

白露時節捂四處

01

捂肚臍

肚臍又名神闕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隱祕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一旦神闕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02

捂後背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

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陽晒背部,用Sunny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

03

捂頭部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這是因為受涼後寒邪直中經絡,損傷陽氣,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白露期間如需空調降溫,一定要注意護好頭部,避免直吹。

04

捂雙腳

俗話說“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腳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後陰寒之氣漸增,換掉涼鞋,穿上保暖透氣的球鞋、棉鞋是暖腳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腿寒的朋友還可加入艾葉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潤燥吃三樣

01

中醫認為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潤肺止咳。

一般人生吃即可,小孩或是脾胃弱、體質虛寒的人最好蒸熟後吃,也可以把梨皮削下來與梨肉一起放到鍋裡煮水喝,吃梨肉、喝湯。

02

秋季,鮮藕開始上市,生、熟皆可食。生食能清熱潤肺涼血,熟吃可健脾開胃,止瀉固精。

如果是生吃,一般用來榨汁。秋季時節,天氣乾燥,很多人會覺得咽乾、面板乾燥或者便祕,可以將鮮藕汁、鮮梨汁、鮮荸薺汁、甘蔗汁等混合,緩解乾燥和便祕。熟吃可以炒藕片,蓮藕燉排骨等。

03

蜂蜜水

秋季乾燥,入秋之後,每天喝水時,最好有兩杯蜂蜜水。用溫水把蜂蜜調開,一次一兩勺,可以加一兩片檸檬提味。

不過要注意的是,蜂蜜水更適合於體型較瘦的人,如果體型偏胖,最好多飲茶水。

白露時節喝2粥

01

順安白露育腎粥

在白露節氣前後3天,可每日中午及傍晚各服順安白露育腎粥300毫升,對補腎養髓、寧神護心大有益處。

【材料及做法】取枸杞子30克,粉丹皮9克,生地、杭白芍各6克,洗淨,用紗布包好,與黑米、紅高粱米各9克一起,洗淨,加入清水1200毫升,大火煎煮。水開後,改小火,再煎煮約15~30分鐘,可根據自己口味調味。將紗布包自粥中取出,取粥服用。

02

糯米阿膠粥

秋天氣候乾燥,女人更需要對自己好一點,熬一碗屬於女人自己的補血粥品。

【材料及做法】東阿阿膠30克,糯米50~60克,紅糖適量。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後再放入紅糖,稍煮二三沸即可。可養血止血、滋陰美容。

注意:每日早、晚溫熱服食,3天為一療程。應間斷服用,連續服食會有胸悶氣滿不舒之感。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為什麼同樣的食物,別人吃沒事,我吃就血糖高?|陳醫生說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