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遊戲>

在《甄嬛傳》第二集中,甄嬛憑著一張純元臉,成功通過選秀考試,正式進入高端圈子。入宮之前,甄遠道和女兒有一過一次語重心長的談話,並道出了一個驚天秘密:

甄遠道:看你這幾日照顧安小主行事穩當,為父知道我的嬛兒已經長大成人了,有句話為父本不便當面叮囑你,可是事到如今我顧不得了,你要切記,

若無完全把握獲得皇上恩寵,你可一定要韜光養晦,收斂鋒芒,為父不指望你日後大富大貴,能寵冠六宮,但願我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樂,平安終老。

父親找甄嬛談心

甄嬛:女兒不求能獲得聖上寵眷,只求在宮中安穩一生,保住甄氏滿門和自身性命即可。

甄遠道:好,這就好,那照規主,你進宮可以帶個貼身侍女,這帶去的人既要是心腹,又要是伶俐精幹的,可想好了要帶誰去嗎?

甄嬛:女兒已經想好了,流朱機敏,浣碧縝密,我想帶她們兩入宮。

甄遠道:好,她們兩個從小跟你一塊長大,有她們陪你進宮,為父就放心了,尤其是浣碧,她到底是你的妹妹呀!

浣碧是甄傢俬生女

甄遠道將自己早年的一段風流往事,在女兒面前攤開,甄嬛驚得目瞪口呆,這“妹妹”是喜從天降啊!甄家原本只有兩個女兒,

一個是長女甄嬛,一個是次女玉嬈,誰都沒有想到,甄老爹竟然揹著老婆孩子偷偷地將個私生女養在身邊,

她就是甄嬛的侍女浣碧,這個見不得光的身份讓浣碧自卑而又敏感,隨長姐進宮之後,總是覬覦長姐的男人,她也想飛上枝頭變鳳凰,

浣碧心比天高

以此改變自己卑微的出身和命運。並且有一次還差點釀成不可挽回的大錯,在宮鬥戰鬥之路上,本就風險重重,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跌落萬丈深淵,總個甄家都將萬劫不復。她竟然背叛長姐,投入曹貴人的麾下,幸好被甄嬛及時發現,才沒有鑄成大錯。

經過甄嬛的一番教育之後,浣碧才有所收斂。這個長姐也並沒有因為此事和浣碧計較,在得寵正盛,有了更多的話語權時,

甄嬛認浣碧做義妹

將浣碧認為義妹,賜鈕祜祿姓氏,名為玉隱,甄嬛曾說過:“我家排名從玉從女”,比如玉嬈,浣碧只能從玉不能從女是因為其是義女,畢竟內外有別。

那麼我們再來看甄嬛的名字,從女不從玉,玉字直接隱掉了,作為甄家的嫡長女,為什麼甄嬛的名字卻獨樹一幟呢?

一、“隱”掉玉字彰顯出甄嬛從小就非同常人

在原著中,作者對甄嬛名字的由來有過明確的闡述,甄嬛的名字本來是從玉從女,叫甄玉嬛,但到了七歲那年,

甄嬛自己給自己改名

甄嬛認為帶“玉”的名字簡直俗不可耐,便違逆父母將“玉”字給抹掉了,從甄玉嬛變成了甄嬛,這樣一改名字確實變得高大上了許多,

大胖橘在選秀面試會上一聽甄嬛芳名詩詞就信手拈來,如“嬛嬛一嫋楚宮腰”、“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這個名字也絕對是甄嬛的加分項。

如果“玉”字在其中,這個名字就失去了個性,也丟了特色,聽來索然無味,沒有什麼內涵,而甄嬛則是人如其名了,

甄嬛美得不可方物

無論是才情還是美貌,在這個名字中都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這也正象徵著甄嬛的一生,是美貌與才情集於一身的人。

我們再來看,甄嬛是在年僅七歲的時候自己給自己改了名字,我們現在的小孩七歲的年紀還在玩沙子泥巴和躲貓貓的遊戲呢,

甄嬛在七歲時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果然未來是要做太后的人,從小就是個好苗子,把名字中的“玉”字抹掉,

甄嬛從小聰明

那是抹得有水平,有見地。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甄嬛從小就是一個非常有自己思想的人,有做霸道Quattroporte的潛力。

甄嬛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玉”字隱掉?正是因為作者要突出甄嬛從小就非同一般,彰顯她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個性,

只有這樣的個性,才適合在風雨飄搖的宮鬥路上戰鬥到底,直至最終勝利。否則像夏冬春那種款式根本就活不過三集,“玉”字去掉正是成就甄嬛。

甄嬛與眾不同

二、去掉“玉”字在創作上起到了一種藝術衝突的效果

這裡的衝突主要是指甄嬛和浣碧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浣碧削尖腦袋想往甄家擠,她是那麼地在乎自己的名字和甄家二小姐的身份,

浣碧嫁果子狸做側福晉,迎娶側福晉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六禮。內務府已經將其他的五禮準備妥當,

就只有問名不知該如何安排於是來請示甄嬛:

甄嬛:姓鈕祜祿氏,既為義女,我家排行從玉從女,浣碧算是二小姐。

浣碧選名

浣碧聽到姐姐說自己是甄家的二小姐,嘴角的笑意不覺上揚,心裡美滋滋的。可接下來當內務府的太監將三個名字替上,

讓浣碧選擇時,心涼了半截:

內務府太監:內務府已經準備了幾個從玉的名字,就請浣碧姑娘自己擇一個吧!

甄嬛:浣碧你看一下,選哪一個。

內務府太監:都是從玉的好名字,玉沁、玉隱、玉喬。

浣碧不開心

浣碧:怎麼從玉不從女呀?不像鈕祜祿家的親生女兒。

內務府太監:禮部說義女非本家出身,總得內外有別,所以只能從玉字排行。

甄嬛:太醫說父親的病好得差不多了,你娘入宗廟的事情要緊。

浣碧的心情是由晴轉雨,她是多麼地在乎自己的名字中既有“玉”字又有“女”字,彷彿名字從玉從女她就是甄家名正言順的女兒了,

殊不知在封建社會下,就算這個私生女的身份可以見光,但嫡庶有別,尊卑有序的傳統依然是一把劃分層次的尺子。

浣碧只是甄家義女

她的身份從出生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何況此時甄家只是認她為義女,那個真實的身份只能放在暗處,一輩子都無法見光,給個“玉”字已經算是甄嬛抬舉了她。

再來看甄嬛這邊,甄嬛毫不猶豫捨棄的“玉”字,正是浣碧苦思夜想的東西,她對“玉”字也好,“女”字也罷,有沒有都無所謂,

或許這就是嫡長女這個身份帶給她的底氣,當然這份底氣也有來自內心的自信。她不需要靠一個名字去肯定自己在家中的地位,

甄嬛底氣十足

更不需要用一個名字去證明什麼?甄嬛的精神極其富有,她在很小的時候就賺到了這一筆財富。而浣碧則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自己費盡心思嫁進王府,換來的不過是守候漫漫長夜,果子狸被大胖橘毒死,浣碧也撞棺追隨而去,到死她在名義上也只是甄家的義女,

名字只從玉不從女,而姐姐用甄嬛這個名字,走向了人生巔峰,沒有“玉”字但永遠是甄家優秀的嫡長女。

浣碧喜提“玉隱”

兩姐妹一個強烈的渴望得到,一個卻無所謂,甄嬛捨棄的那個“玉”或許就是浣碧撿到了吧!終其一生她只能成為姐姐的影子,超越那是不可能的事。

寫在最後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甄嬛不管是有“玉”還是沒“玉”都是霸氣側漏的娘娘。而浣碧不管是有“玉”還是沒“玉”,始終是一個自卑的跳樑小醜。

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格局決定成敗。甄嬛從小就見地不凡,有思想、有主見、有個性,能看透人心,讀懂人性。而浣碧只沉淪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

甄嬛成為宮鬥冠軍

被自己的卑微所禁錮。不管她多麼努力,始終都無法走出這個被禁錮的圈子。所以她的命運終究逃離不了悲哀,最後撞棺而亡,悽慘而死。

姐姐甄嬛則走向了最終的勝利,成了宮鬥冠軍,成了甄家的驕傲,給家族帶去了無上的榮耀。她在七歲時就把自己名字中的“玉”字去掉,

在當時就體現了驚人的智慧,可見一斑!甄家的女兒都從“玉”,為何偏偏甄嬛不是?哈哈,是這小啼子在小時候一腳把“玉”字給踹掉了。

6
最新評論
  • 年營收30億,智明星通投資的這家SLG廠商贏麻了
  • 漢武帝為什麼非要打匈奴?或者說,他為什麼必須要打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