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遊戲>

前面文章我寫了華為的任職資格體系以及研發流程變革,今天我們講一講華為的財務變革,2007年起華為的CFO孟晚舟,負責實施了與IBM合作的長達八年的華為的IFS,也就是集成財經變革,IFS變革它構建了數據系統,並且在資源配置、運營效率、流程優化和內控建設等方面建立規則,是華為開啟精細化管理之路,持續成長的基因之一。

這一階段的華為管理的最大特點是在管理的各個節點、各個層面、各個體系廣泛的、深入的運用了IT技術手段,靠技術手段來擺脫對人的技能依賴,靠數據來擺脫對人的判斷依賴。華為為什麼要進行IFS變革?任正非有句話,他說要以規則的確定性,來應對結果的不確定性。

所以IFS的核心目的就是以規則的確定性來應付結果的不確定性,華為公司對未來的發展,它實際上是不清晰的,它不可能非常清楚的知道公司未來能走到哪一步,因為華為公司的發展過程,他不是華為公司單方面決定的,它是受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所以華為它不可能理想的構建,華為未來的結果是什麼,有了這樣一個明確的規則和方法,華為的發展就不會混亂,這就是由規則的確定性來應對結果的不確定性,這也就是華為引入IFS的根本的原因。

華為的IFS體系,包括構建以利潤為導向的項目預算管理體系,綜合性的財經支撐平臺,合同履行全過程進行支持和管理,以及投標中心建設等等,由於IFS的體系非常龐雜,我給大家簡單介紹其中的兩個。

第一是報銷系統,IFS的變革是報銷的週期從幾個月縮短到了幾天,華為有10幾萬在職員工,每天處理的報銷賬務就有幾萬單,多的時候,有幾十萬單,2000年的時候華為還沒有員工自助報銷系統,所有的費用報銷都是由紙面單據傳遞的,每個快遞的桌面都是單據堆積如山,每天早上,會計們就要在成堆的單據中翻找自己需要處理的單據。

大家約定好哪個單據放在哪個框裡面,哪類憑據傳遞給誰,做好記錄,這個想法很美好,可是在實際工作中,大家發現只要有其他部門的同事,來到這個辦公室裡面走一圈,在某些框子裡面隨便翻動幾下,一切都亂套了,更讓人發愁的是,有些員工的單據他攢了很長時間,才想起來報銷。

票據丟了不少,發票也是五花八門,不符合基本的財務制度,這些都給財務人員帶來了非常大的工作量,也很不方便,後來華為上了員工自助報銷平臺,員工自己填寫報銷費用的類型,及時報銷,再後來又開始推行先付款後審單。

第二個是華為的財務風險控制中心,我用幾個真實的案例給大家說明一下這個機構的作用,第一就是處理壞賬,因為華為有很多合同,它的金額超過1億美元,這單個合同的項目還是比較大的,由於各種原因,華為也產生了很多帶壞賬。

2014年之前,華為的問題資產累計有30億美元,其中超長期的欠款數額達到了16億美元,比如某個國家的有一個電信運營商,拖欠了華為8000多萬美元的設備款項,這筆款項一直要不回來。

有一次華為通過非正式的渠道瞭解到,這家運營商即將被另外一家公司併購,華為立即找到這家電信運營商商量,說你們必須把欠我們的八千萬還上,不然我們就會阻止你們公司被收購。

這家電信運營商非常清楚,跟併購他們的資金相比,欠華為的八千萬美元其實不算什麼,於是,華為就把這個拖欠多年的欠款給收回來了。

現在華為的財務風險控制中心,每年能夠解決2億美元的問題資產,經過多年努力,華為的超長期欠款,已經少於10億美元了,除了追回欠款,華為的財務風險控制中心更重要的價值在於預防問題資產的發生,做好風險預警,提前介入。

這就是華為財務風險控制中心的第二大作用,有一年華為的財務風險工程中心,瞭解到某個國家的某個電信運營商的財務狀況出現問題了,於是華為的財務風險控制中心就向該國的華為代表處發出預警。

當時華為在該國的代表處對那家電信運營商的財務惡化,一點都沒有覺察,因為這家電信運營商是該國市場佔比第一的運營商,他怎麼可能破產,誰都想不到。但是在華為的財務風險工程中心,他們經過詳細的數據研究,發現了這種風險。

於是就給代表處發了一份內容詳實的分析報告,看到這份報告以後,代表依然不相信,覺得這個預警太不靠譜,所以代表處沒有做充分的準備,後來過了沒多久,那個電信運營商真的破產了。

這個時候華為就有了一筆不小的損失,這就是華為財務風險控制中心的第二個很重要的職責,那就是要預測、防範潛在的風險,保證華為資金的安全,為華為的經營保駕護航,我們前面說了IFS的兩個作用,但是要想真的發揮作用,人員素質也要匹配。

所以在IFS的變革過程中,華為對財務人員是有一個特殊要求的,那就是財務必須懂業務,任正非曾經在模里西斯、新加坡,請華為當地的財務人員畫一下華為的產品是什麼樣子,比如我們的產品是由哪幾塊模塊構成的?我們整個體系是什麼樣子的?結果沒有一個財務人員可以畫。

如果財務人員長期不懂業務,就沒有辦法跟前方溝通,特別是華為的這個財務共享中心的人,他遠隔千山萬水,跟前方業務人員進行電話溝通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對方講的是什麼,就浪費大量的時間和電話費,更沒有辦法服務,沒辦法把財務工作做好。

華為要求財務人員要加快自身的提升和改造,要加快對業務的理解,一定要儘快地把自己轉變成半個業務型的專家,任正非有個形象的比喻,他說華為公司是業務為主導,會計為監督的這樣一個業務設置,業務主導就是說業務搶糧食的時候,你後方的平臺要支撐的上,如果後方的平臺不知道搶的是什麼糧食,你就不知道拿什麼袋子去裝。

比如前方搶的是小米,後方拿一個孔很大的袋子去裝,最終把糧食全漏光了,所以華為非常強調財務幹部要對業務有充分的瞭解,實際上從1997年開始的華為管理變革,一直到今天也沒有完全結束,還在持續優化中,這顯然是一個永久的過程。

因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隨時調整,這個調整的過程就是管理提升的過程,既有理念的轉變和更新,又有組織架構的變革,還有IT系統的應用,它是一個龐大而細緻的工作。

管理變革就是華為自我革命、自我否定和自我提升的過程,華為發展到今天,有7000多億的盤子,20萬員工,管理變革就起了功不可沒的作用,但是這些變革並非保證華為穩健發展的充分條件,企業管理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管理和發展要相對匹配,管理滯後就會制約企業的發展,管理模式過於先進,寫不一定適合企業的發展。

3
最新評論
  • 年營收30億,智明星通投資的這家SLG廠商贏麻了
  • 哥倫比亞大學因造假被踢出U.S. News 排名,大學排名還可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