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錘文史

    蒲松齡的《武技》不但說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還告誡我們,行走江湖必須低調謙虛,做人留一線,就是給自己留一條活路。

    我把這個故事簡略的說一遍吧。

    男主李超是一個性格豪爽字的山東臨淄大漢,平日裡出手大方。因為機緣巧合,很慷慨的照顧了一位遊方和尚。和尚自報家門,出自少林寺。

    天下武功出少林。

    臨別之際,少林和尚無以回報,就教授了男主一身少林功夫。

    用武俠小說裡面的套路,男主應該就像洪熙官一樣,算是少林寺俗家弟子了。

    李超憑藉一身好武藝,行走江湖四處闖蕩,很少遇到敵手。

    其他人有心無力,李超依仗功夫在身,走下場子和尼姑對打。

    所謂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

    兩人一搭手,尼姑就停下來說,你這是正宗的少林功夫,你師傅是哪位。男主一開始不說,最後只說是一個和尚。

    尼姑馬上反應過來:憨和尚是你師父嗎?果真如此咱就不打了,小尼姑甘拜下風。

    李超有點狂,既然都下了場子,自然要切磋一番,其他人也有看熱鬧不嫌事情大的,在後面煽風點火湊屁股。

    最後被尼姑併攏五指在他大腿上一掃,男主感覺被大刀砍斷了大腿,在家養了一個多月才好。

    一年之後,和尚師傅過來,李超給他講了這次比武經過。

    師傅大驚失色:你太沖動了,為什麼要惹她?幸虧你報了我的名字,要不然你腿早斷了。

    這個故事非常精煉,也很精彩。描寫尼姑的時候欲揚先抑,最後露出真功夫。最後通過師傅的描述,更讓這個尼姑多出了一份神祕的色彩。

    中國古代的俠義傳奇很多都是這個套路,就像我們中學的時候學習過一篇《大鐵椎傳》,也是這樣,江湖高手猶如閒雲野鶴,最後只留下一個神祕的背影讓人浮想聯翩。

    這篇故事,首先說明人外有人,出門在外別張狂。另外一點,說明做人要懂得拿捏分寸。比如和尼姑比武的時候,點到即止,雙方都有面子。男主不識時務,非要給人家好看,最後丟人的是他自己。

    中中國人的諺語,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很深刻啊。

  • 2 # 蕭晗之十二子門

    蒲松齡一介書生,故事亦是道聽途說,引申出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句子,這是佛教的提法,就是你是在塵世之中的,就是說當你出手一是破綻,然後當你展露手腳的時候,已經落入了別人的法眼,所以要想毫無破綻,這裡恐怕不好說也說不清楚,而在武林當中能人輩出,所以你的任何顯露都會是一種外象的表露,而佛家講究深藏不露,這裡一是出於防身的考慮,另外就是要留一個破綻,就是說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也可能不是全對,而這裡深深淺淺虛虛實實的,只是要你知道藝有高低,人各有所長,所以身在武林當中,一定要知道分寸,拿捏住自身的法度,這裡面規矩深嚴,羅列井然,所以對於一個外行人是不能夠輕易評頭論足,而於內行人也要看七分打三分,而於後輩來講則會是禮讓在先義舉在後,所以這句話的深奧之處還會是山外青山樓外樓,一個塵世的俗人假如涉及武行要知道深淺,即便是有事行走江湖亦要懂得幾分厲害,是人留三分薄面,山不轉水轉,世界如此之大又如此之小,樹敵太多終究無益?!

  • 3 # 暮有文化

    臨淄有個叫李超的鄉下人,沒讀過幾年書,但為人豪爽,樂善好施,頗受鄉里好評。

    一天,李超剛乾完活從地裡回來,突然從外面傳來了一聲招呼聲,李超走出去發現是一個和尚。

    那和尚說道:“打擾施主了,貧僧想化頓齋飯,討些水喝。”

    李超將他請進房中,很熱情的招待了他,又讓他在家中多住幾日,那和尚三番推辭,但李超一再強留,和尚便住下了。

    和尚為了報答李超的留住之恩,便說:“施主,貧僧出家人身無金銀,無以為報,但我乃少林人士,如果施主不嫌棄,想以武技相贈。”

    大概學習了三個月,李超的手腳功夫有了很大的進步,便覺得有些飄飄然。

    那和尚對他說,看你這樣子,定是將我的東西全部都學去了,演示給我看一下吧。

    李超收束了衣服,做了個起手式,便開始演示和尚傳授的武技。

    李超騰挪之間,頗為靈活,又如靈猴攀巖,翻轉跳躍。和尚笑著點了點頭:“看來已經全部學會了,你我比試一下吧。”

    李超負手站立,對和尚行了一禮便發起攻勢。二人相鬥片刻,李超一直想找和尚的破綻,但和尚防守嚴密,絲毫不給機會。

    突然,和尚抓住李超的一個破綻,飛起一腳,李超被踢飛出一丈之外,站起之後,慚愧的低下了頭,再也沒有先前的驕縱氣了,又接著跟隨和尚學習武技。

    沒過幾天,和尚向李超告別,說自己有事外出未來再見,還不知期,於是二人人分別。

    二人分別後,李超憑藉武技走南闖北,少有對手。一天,他來到濟南這個地方,行走在大街上,忽然被前方的一群人給吸引了。

    那人群中遠遠傳來了一陣叫好之聲,李超好奇的擠進人群,原來人群中有一小尼姑在賣藝,手腳靈活,給人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

    沒過一會兒,那小尼姑忽然對周圍的人說:“一人有些煩悶,各位有誰會拳腳功夫,可上來較量一番,也好熱鬧熱鬧。”

    這話一連說了三遍,但人群寂靜,沒人上前,李超看了半天,頗有些技癢,便自告奮勇的上前。

    二人相對站立,李超擺了一個少林功夫的起手式,那小尼姑看後說道:“原來也是少林人士,敢問師承何處?”李超不說,小尼姑再三追問,李超這才說出師父的姓名。

    那尼姑笑著說:“原來師承憨大師,既然是憨大師的弟子,那我自願甘拜下風。”

    李超說道:“還未較量,怎能認輸?咱們簡單的切磋一下,點到為止。”小尼姑點頭應下,二人開始比試。

    李超和小尼姑你來我往,較量的不可開交,李超逐漸感覺自己佔了上風,拳腳更加凌厲了。正在這時,那小尼姑突然自己跳到了圈外。李超問為何如此,小尼姑笑而不答。

    因為多年和人較量,從未逢敵手,此時交戰正酣,那小尼姑突然認輸,給李超一種有力使不出的感覺。於是請求再和小尼姑交手,小尼姑一再拒絕。

    李超突然對小尼姑出手,小尼姑匆忙應對,二者又交手了片刻,李超飛起一腳,小尼姑五指做刀狀,削向李超的膝蓋,李超一下被打落在地,半天爬不起來。

    小尼姑趕忙上前說道:“實在對不起,一時沒收住手,還望見諒。”

    李超回去之後,緩了一個月才能下地走路。不久,那和尚來了。

    和尚問李超為何會如此,李超簡單的說了自己和小尼姑交手的事情,和尚大驚道:“幸好你提了我的姓名,不然你這條腿怕是保不住了。”

    暮有話說

    李超本是一個莊稼漢,因為為人豪爽,樂善好施,這才得和尚教授武藝。李超學到武藝後,有些飄飄然,再加上和尚是少林人士,武道正統,因此李超在很多年都難逢對手,這也讓他養成了驕縱的氣息,不將人放在眼裡。

    最初,李超和和尚交手時,被和尚一腳打敗,和尚是想讓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而李超當時也收了心思。

    但是,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李超本身的實力也提升了,可是後來和在尼姑的較量中,他並沒有吸取原來的教訓,此刻他又忘記了自己是誰了,於是這才被那尼姑擊敗。

    也幸好李超在較量之前說出了和尚的姓名,尼姑這才留手,讓李超保住了腿,不然李超只能在床上度過下半生了。

    其實李超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應該保持謙卑之心,時常告誡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因為一點小小的進步,就忘記了自己是誰。

  • 4 # 怡然自得9961

    中國最好的武功都在故事裡面。國際上格鬥獎金動輒幾百萬美金,如果真有這麼多高手,這些獎金外中國人都得白送。武功一個是招數,可以幾個月學會,但是最根本的是功夫,要從小訓練,不能中斷一天,可以參考泰拳。講故事吹武功,武俠小說最厲害,南帝北丐,東斜西毒,武功蓋世,還可以在天上飛來飛去,如果真有這麼厲害,隨便教一點給中國人,日本怎麼敢侵略中國,如果敢來,晚上睡覺的時候,可以保證每個日本士兵沒有腦袋起床。所以,中國武功大多屬於童話,拉出來溜溜的時候,都是白給。中國文化不踏實,花裡胡哨的東西非常多,應該要改一改了,以免貽笑大方。

  • 5 # 黃牛短笛

    我個人覺得這個小說雖然諷刺了李超的驕傲自大,但是也不能全怪他,理由有三個:

    1、李超本人沒有讀過多少書,不太懂得韜光養晦的道理,也沒有深刻認識到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2、李超後來的經歷證明了他確實鮮遇對手,他的武功雖然不及那小尼姑但肯定有同輩人中也算是出類拔萃了吧,也有一部分驕傲的資本了吧。

    教訓:1、和尚尼姑不要惹,這個行業中隱藏著太多的高人。

    2、不要在大街上隨意顯露自己的本領和身份,免得給自己帶來麻煩。

    3、要懂得見好就收,不要逼人太甚,”為人留一線,江湖好相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恆大隊長鄭智退役會不會被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