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旅途上,每天都在演繹著遇見,聊齋城遇見蒲翁十二世孫女就如同遇見一陣清風,遇見了一朵花。一路與我相伴,寒冬裡的聊齋城在她口中娓娓道來,變得生機勃勃起來。

圖中那一抹黑色的背影,即為蒲翁十二世孫女,現為聊齋城最佳講解員。

聊齋城是蒲家莊村民在柳泉、蒲松齡墓等歷史人文景觀基礎上開發建設的大型園林式景區。漫步聊齋城,避開都市鬧城的喧囂,可以盡情體味一代文豪蒲松齡筆下所描繪的狐鬼仙妖世界。

聊齋城旅遊景區內的蒲松齡紀念館,較為完整地保留了蒲松齡當年居住的原貌。故居為典型的北方農村院落,院內有蒲翁當年著書的聊齋、蒲松嶺生平展室、蒲松齡所鍾愛的文石展廳和當代文人騷客的書畫展廳。

柳泉,又名“滿井”,為當年蒲翁設茶採風之地。現立有沈雁冰題寫的“柳泉”石碑。青石砌就的泉口,泉水四溢。歷史流轉,歲月蹉跎,卻磨滅不了一眼泉水。或許,歷史的本身就讓人感動。風雨不動的姿態,任它如何變遷,一切如故……柳泉深處,不知寄存了多少人的祈願。

踏著斑駁著歷史印跡的柳泉古道,走進這座茅草亭,一位和藹的老人早已等候了許久。沒錯,他就是聊齋的作者,神祕的柳泉居士!黃銅塑就的蒲松嶺像,飽經風霜的採風亭,積滿歲月沉澱的石桌,已成為一種符號,一種象徵,蒲公那雙深邃的眼睛沉思的表情,啟迪著我們一代一代奮然前行......

繼續前行,來到滿井寺。拾階而上,巨大的“福”字引得我放慢了腳步。

滿井寺,為古寺重建,以雙重門拱牌坊為入寺山門,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鐘樓等建築。鐘聲陣陣,在溫馨的午後,連著靜止的Sunny,不動聲色流瀉在眼角眉梢,吟誦一頁心靈的皈依。

蒲松齡除《聊齋志異》外,還創作了上千首俚曲作品,俚曲茶座正是演唱觀賞俚曲的上佳去處。

駐足品茶,聽上幾段俚曲,欣賞一下蒲氏子孫的墨寶,自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掛滿油燈的枯樹,不由得想起聊齋裡的聶小倩。

狐園養了數只白狐。

帶著萬般敬仰與感恩之心,我到了蒲公墓前。在蒲公碑前無比虔誠地心中一拜。時光,最難思量,從指尖滑落的光陰輕而易舉就斑駁了故事。

聊齋城的最後一個景點——聊齋宮。建築外景似瓊樓橫空,碧湖青山,如天上宮闕。

走進來,燈光也暗了許多許多。從最初的地府海洋到仙界,洞內運用了彩塑及高科技手法,淋漓盡致的展現了“龍宮完婚”“飛狐”等多個故事……經歷了地底的一番掙扎,你終可以羽化登仙,免輪迴之苦。循著天界入口,即可以登上聊齋宮頂,一覽美麗壯觀的聊齋城全貌。清風徐來,湖光山色萬般迷人,剛剛的緊張恐懼感一掃而光,

推薦旅遊線路: 蒲松齡藝術館――狐仙園――石隱園――柳泉――柳泉古道――俚曲茶座――滿井寺――聊齋宮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三騎日本北海道,千萬留心,田野騎遊並非每次都是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