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沒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覺得裡邊是講一些神神鬼鬼的書,略有了解的知道里邊還加雜了一些黃段子,聊齋作者蒲松齡,清代時期一個秀才,生前沒有多大的頭銜成就,與他同時期的有大才子袁枚《子不語》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這兩個人比蒲松齡可有名氣多了,可以他們的作品並沒有像聊齋一樣被後人傳頌。可見聊齋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先來認識一下作者。蒲松齡,字留仙,山東人。19歲第一次參加秀才考試,就得了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山東。這一生起點很好,才氣大、年紀輕,按常理,只要努力,博個功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科舉時代有一句話“考場莫論文”,意思就是,有時候考場成敗多半在於運氣。蒲松齡的運氣就特別不好。此後五十年沒有寸進。

蒲松齡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在一家大戶人家當私塾先生,雖然談不上多窮困潦倒,但日子過得非常緊巴。因為上班的地方離家較遠,他雖然和妻子劉氏感情很好,一生也是聚少離多。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寫出聊齋。

你可能會覺得,中國文人不得志的太多了,蒲松齡的境況並不稀奇,杜甫不還有一句詩叫“文章憎命達”嗎?

還是有一點不一樣。

其他文人,即使在仕途上不順利,還是可以通過文學創作成就來做自己的精神支柱。中國古代文學,詩 文是正體。寫出一首好詩文,雖不見得當官,但在民間還是非常受尊敬的。

李白詩名遠播,連唐玄宗都要召見他,“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被四川節度使嚴武關照,所以才有成都的杜甫草堂。就連柳永那樣的填詞高手,雖然詞在文體上不登大雅之堂,但是皇帝也知道他啊,仁宗不還讓他“且去填詞”嗎?就算不當官,但是柳永在青樓妓院還是很受歡迎的。一個文人只要有現實成就感,只要還能聽得到身邊傳來的掌聲,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就還在。

但蒲松齡不同。他是一個人獨創了一個文體。今天我們都知道,這個文體叫短篇小說,但是當時可沒有這個詞兒。

如果你讀過一遍聊齋,你會被蒲松齡的用心震撼到,謀篇佈局之巧妙,遣詞用句之精當,再大的才子,如果不傾注畢生心血也是難以做到的。

看聊齋的時候,經常會有一種吃驚的感覺,寫小說,這種事在當時看來這麼不重要的事,但蒲松齡每次下筆,都有一種凜凜然的敬重。一字不苟且,一筆不草率。

聊齋裡很多小說最後都一段,“異史氏曰”,其實是借鑑於司馬遷的“太史公曰”。而這兩個人都是以一己之力,創立了中國文化的一種文體,更重要的是,在創立的時候,都極其孤獨,都是一個人,沒有知音,一杆筆面對千秋萬代,都花了一生的心血,都是篇幅巨大,都是在寫的時候不知道它能不能流傳下去,但是他們都寫了。

借用司馬遷的那句話:“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要不是發下這麼大的願,很難想象,他能堅持下來。

司馬遷寫史記是孤憤之作,他被漢武帝施了宮刑之後,形同廢人,一腔才情沒處施展,全部撲到了寫《史記》上面。

但是蒲松齡一生,並不是面對這樣的絕境。他的人生一直有很多可能。科舉這條路他一輩子也沒有徹底絕望。一直考到70多歲,考到走不動路為止。

他寫過《農桑經》傳播農業知識,編過《藥崇書》醫藥養生,編過《日用俗字》《婚嫁全書》。平時還為百姓寫過很多狀子,參加救災救荒。七十多歲時,還上書檢舉告發貪官。

回看蒲松齡的一生,19歲春風得意,然後一路高開低走,從世俗眼光看,他沒有任何成就。如果換一般人,心態早就崩了。但是蒲松齡沒有,一直那麼認真,每件事都認真,下筆的每一個字都認真。認真到就像他知道,這部《聊齋》在後世一定會光芒萬丈一樣。

做平凡的事,就像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一樣,過短暫世俗的生活,就像面對千秋萬代一樣。再普通的人生,也能開啟無窮無盡的可能。

蒲松齡生命的最後幾年,恩愛了一輩子的妻子劉氏先他而去。他來到亡妻墓前,“欲喚墓中人,班荊訴煩冤;百扣無一應,淚下如流泉。”

我人生中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天長永隔帶來的巨大悲傷。也是第一次知道,一個人的一生,不只是這一世,你還可以超出自己的生命大限,向親人、向後世,無論小聲傾訴,還是大聲呼喊。就算是對方聽不見,你還是有了屬於自己的深情的一生。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一)那些年連環畫中的好漢英雄 古代武將百猛圖 你心目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