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1313237890613
-
2 # 用戶2999103899042088
甄士隱的諧音是“真事隱”,即把真事隱去,留下“假語存”(賈雨村)。士隱,據周汝昌先生考證,出自《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禮疏》雲:遭真事隱去也。值亂世,道德違費,則隱而不仕。是則“真廢物”、“真事隱去”言外意也。[1]甄士隱的女兒甄英蓮小時便被拐子拐走,後來被同時賣給一個無甚權勢的人家和薛家,結果薛蟠把那人打死,案子落到賈雨村手上,他不念英蓮是自己的恩人的女兒,把這件事順水推舟討好薛家,討好賈家。後來英蓮跟隨薛家到了賈家,在大觀園中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最後還是逃不過“應憐”的命運。士隱丟了愛女,家裡又著火,到岳父處又受欺,最後在兩個仙人的指引下出家走了。
甄士隱是和賈雨村相對照而寫的,作者在開卷第一段裡就明白表示他撰擬這兩個名字的寓意:真事隱(將真事隱去)、假語蠢(假語蠢言)。作者是通過他們兩個人,先從外部介紹四大家族、榮寧二府,是鋪墊的作用,同時也暗示了故事悲慘的結局,給全書定下了一個基調,也埋下了伏筆。
寫甄士隱是為了寫一個經歷了骨肉分離、家遭火災、下半世坎坷而終於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時也是提繫著全書主題的一個線索。
作者把《紅樓夢》由盛至衰最後敗落這一主題,首先從甄士隱的經歷這個雛形故事中預演出來,甄士隱的徹悟也預示著小說的主人公——賈寶玉未來相類似的結局。但原書只到八十回為止,續書讓甄士隱在結束時出現應當是符合曹雪芹原來意圖的,所不同的是甄士隱和賈雨村那一席充滿了庸俗的富貴榮華的議論,只能看作是續書者思想的反映,歪曲了甄士隱在書中所起的作用。
真事隱去的是甄士隱,“借‘通靈’之說”,他是借用賈寶玉來將真事隱去。作者開頭就講: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這個是說“甄士隱”,意思是將真事隱去。他是怎麼隱去的呢?“借‘通靈’之說”,他是借用賈寶玉來將真事隱去。已經將真事隱去了,那作者所寫必然不是“真事”。他寫的都是令“堂堂須眉誠不若”的“彼裙釵”,而且已經不是“真事”了的她們的故事。 再說“賈雨村”。“……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作者是用“假語”、“村言”敷衍的故事,就是假話或者假借的話、鄉村野老無根據的話。這個“假語村言”絕不是“假裝說‘村言’”的意思,因為前邊還有個“用”,他是“用假語村言”,不可能“用”、“假語”兩個動詞放在一起,表示“用假裝說‘村言’”,說不過去,沒有必要有了“假裝說”了還用“用”。 甄士隱一開始就遭變故破敗了,這其中隱含著作者對《紅樓夢》故事的大致走向,他就是要《紅樓夢》僅僅成為一個“夢”,意思是裡邊的人根本就沒實現他們的“夢”,最終也會像甄士隱一樣,走向破敗。甄士隱的故事可以看做整部書的一個“引子”。不管是不是高鶚續的後四十回,他讓沒落的貴族重新有了希望覺不符合曹雪芹的本意;不過他最終讓賈寶玉出家,這個也算照顧了前邊的這個“引子”,因為甄士隱就是最終出家。 賈雨村沒有破敗,他進一步參與進了滔滔浮世。作者就是用他這個“假語”、“村言”來進入故事的敘述。賈雨村深諳官場,又有很大的野心。 作者題目“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就點出了意圖。甄士隱識通靈,看到了“通靈寶玉”,賈雨村聽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知道了“閨秀”。他們兩個各自引出男主角和眾女子。一個是以做夢的方式,意思是“通靈寶玉”是從夢幻中來,一個是談話方式,意思是“閨秀”為世俗之物。不過這裡有個隱喻,甄士隱“識通靈”是說他有悟道之基,賈雨村“懷閨秀”是說他有入世之想。另外,這個“閨秀”還不僅僅指貴族小姐,可能還隱含著指甄士隱家的丫鬟嬌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