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穿越歷史煙雲,那段浴血奮戰、救亡圖存的不屈歲月,依然震撼人心。

在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之際,今天,蘇州抗戰老兵和烈屬寄語年輕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努力奮鬥、開創未來。

向他們致敬!

聽他們述說!

封光,男,1929年出生。

他身經百戰,從1943年加入新四軍開始,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他手寫回憶錄,記錄珍貴資料,充實社群紅色資源,帶頭髮揮餘熱,投身公益事業,志願加入社群的紅色講解員團隊,為上萬人介紹過轄區的紅色遺蹟,以親身經歷,口述歷史,傳播紅色文化,積極帶領年輕人觸控歷史。他在豫東戰役解放開封過程中榮獲三級英雄稱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立三等功。

“這些歷史不能被淡忘,只要我還講得動,就會一直講下去,希望後人牢記歷史,傳承抗戰精神,激發愛國熱情,讓紅色記憶永不褪色!”

施光禮,男,1927年出生,原任空軍第十三航空學校顧問。

1945年5月入伍,他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在北韓戰場上,施光禮擊落美軍戰機四架,榮立一等功、二等功一次,獲得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頒發的“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及軍功章,被志願軍空軍授予英雄模範人物。

“祝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祝福祖中國人民幸福安康!希望後人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弘揚愛國精神,在新時代努力奮鬥,扛起我們的使命與擔當!”

薛大慶,女,1950年出生,原任空軍錦州醫院內科主管護師。

她的父母親都是軍人,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父親在北京入伍,成為一二0師的一名戰士,當年在賀龍師長的率領下,奔赴山西抗日前線。1946年解放戰爭,母親在東北應徵入伍。父親的抗戰經歷對年幼的薛大慶產生了觸動,受父母親影響,薛大慶覺得參軍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因此19歲就報名參軍,毅然選擇成為一名醫護人員,抵禦外敵、保家衛國。其丈夫和兒子也都是軍人,一家五口人全部投入到國防事業中。

“希望後人銘記這段偉大的抗戰歷史,永遠記住‘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骨氣的民族,身為中中國人,一定要愛黨愛國,把祖國建設得更強大!”

吳雲達,男,1927年出生,原總後幹部學校訓練部副政委,享受副師職待遇。

抗日戰爭時期,他在溧陽參加戰鬥併火線入黨。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丹陽攻堅戰、七戰七捷,漣水戰役,1947年至1949年參加過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洛陽戰役、泰州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

“年輕人應當志存高遠,要‘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把個人的理想信念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相結合才有價值。”

李建明,女,1930年出生,原長春獸醫大學衛生處副主任醫師,享受副師職待遇。

她的父親李大光是抗日戰爭烈士,她於1945年2月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6月參軍入伍,194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7月離休。1955年授予少尉軍銜,後晉升為中尉軍銜,1955年授予解放獎章,1988年授予獨立功勳榮譽章,榮立三等功一次。

“父親是我心中屹立不倒的英雄。年輕人從小就要立下志向,好好讀書,長大以後報效國家。”

於芝林,男,1926年2月出生。

1941年1月參加八路軍。曾任宣傳隊員、衛生員、護士、學員、護士班長、醫療隊軍醫、衛生處醫保幹事、副隊長、七十九師醫院院長,九十八師醫院外科主任、醫務處主任、副院長(副師職)等職。先後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多次被軍區評為先進工作者,榮獲獨立自由獎章、三級解放勳章和三級榮譽勳章各1枚。

“希望大家繼續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長大後為祖國做貢獻,有一分光便發一分熱。”

顧仲良,男,1922年8月出生,1947年在孟良崮戰役中火線入黨,後擔任上海警備區青浦縣人民武裝部政委。曾參加過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戰役。

“我們要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希望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繁榮。我們老同志要發揮正能量、發揮模範作用,鼓勵年輕人為祖國奉獻青春。”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04歲望城抗戰老兵:我們都是拿命和鬼子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