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作為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安排,P2P網貸平臺退出是防範網路借貸平臺風險的重要方式。

市場比較關心的問題是,網貸平臺宣佈退出,那些還未來得及下車的P2P出借人,應該怎麼辦?

應該選擇哪種兌付方式?

從目前的已公佈兌付方案的網貸平臺來看,推出商城(以物抵債)、在投本金打折債轉、2-5年內進行兌付、債轉股、債權轉給第三方等是各平臺目前主要採取的推出兌付方式。

例如,網信此前上線以物抵債商城“有解商城”,公告內容顯示:債轉商城“有解商城”上線並試運營一天,2254件商品全部兌換告罄。

以物抵債是符合法律法規的一種還債方式。不過,對於“以物抵債”的兌換方式,投資者們也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能拿點東西不錯了,總比血本無歸的好”。但更多人則對此表示,商城中的商品兌換價格遠遠高於實際價格,網信是在赤裸裸的變相收割出借人。

有的平臺是把債權轉給第三方,比如微貸網引匯出借人將債權轉讓給杭州鯤鵬非融資擔保公司,將合作AMC進行資產處置。這其實是將出借人債權轉移到了線下,既能便於催收,也能一定程度避開非法集資立案的法律風險。

在沒其他好方法的情況下並非不可取。不過要看出借人是否願意付出時間的代價。最後本金能對兌付多少也很難說。

有一些平臺則採用打折債轉方式,將出借人在投本金打折兌付,一定程度上,能讓出借人在最快的時間追回比較理想的在投金額。但是關於折扣力度也是大家普遍擔心的問題。

目前來看,有打折計劃的平臺中,折扣程度有2-5折的,也有6-7折的,差距比較大,且有的平臺還是衝提差打4.5折,有的平臺則是在投本金最高打7折債轉。

結合各平臺打折兌付的比例,小編認為,在政策不確定因素下,相較而言,在投本金(含歷史收益)高於6折兌付比例相對來說已經很高了,或許是出借人最快速度變現大部分本金較佳的選擇。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說,就算打6-7折資金也是有損失的,覺得自己虧了。首先,要認識到P2P本身也屬於一種投資行為,是投資就存在風險,要理性接受。

而且,隨著P2P整治加速,惡意逃廢債現象加劇,擠兌越來越多下,後面又有什麼風險還未可知。更何況現在很多平臺已經出現轉讓的折扣越來越低的情況。

所以,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如果自己涉及的平臺能6-7折左右兌付在投本金(含歷史收益),那麼建議出借人綜合自身現狀儘快決策,切勿因為猶豫錯過好的機會,再後悔可能就來不及了。

當然,有的P2P平臺考慮到出借人利益,除了最高打7折兌付還提供了備選方案,比如2年或者幾年內等催收回款進行兌付,出借人有可能拿回本息。

“有可能”就意味著還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就是到時候投拿不回本息。2年時間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太多,追債效果也不能完全保證。

所以,小編還是建議,如果心理預期可以接受,又不想再勞心費力,倒不如儘快選擇最高打7折兌付及時止損來得好。

也有一些平臺會提出推薦某個認購投資專案以此抵賬。這時你可以理性分析,是否看好該投資專案,如果不能夠合理的分析抵債專案的價值(如虛擬幣炒幣),可以選擇拒絕,要求以現金方式償債。如果看好專案,可以適時選擇這種方式。

過度恐慌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很多平臺宣佈退出時,隨之而來的是瘋狂蔓延的恐慌情緒。

受此影響,有些出借人會通過經偵介入幫自己追回本金。這種方式或許對已經跑路的平臺更有用。對於主動宣佈退出的網貸平臺,如果後期因為出借人舉報被警方立案,追繳工作並不一定能有大家理想中的效果。反而會花費大量時間調查,登記,最後等多久兌付還不一定,且隨著暴雷平臺越來越多,警方追繳工作越來越困難,最後能返給出借人多少比例的本金,也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

當然,還有平臺的出借人得知平臺清退訊息後,一時恐慌情緒難捱,選擇集體上門維權,最後使平臺兌付更加困難,得不償失。

這個時候不能盲目擠兌,要抱著及時止損的目的,和平臺一起應對困境。要知道,恐慌心裡會給“老賴”可趁之際,惡意逃廢債會和公眾輿論都會增加平臺的兌付難度。

接下來,一定要及時關注平臺官方訊息,詳細了解並重點關注平臺最新兌付方案通知,按照流程要求完成債權登記確權工作,耐心等待回款。

切忌不隨意相信官方口吻之外的說法,也不要輕信煽動作出集體上門鬧事的衝動舉動,給自己維權和平臺清退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只有讓平臺儲存好實力,才能保證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做後期的債權催收工作。加快兌付方案和相關工作的進展。

如何看待個別平臺兌付時間長?

之前選擇了1年或者2年後兌付的出借人中,有不少人問,為什麼平臺清退實際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兌付?

這個問題與平臺運作模式有關,良性P2P平臺是充當資訊中介的身份,因此,一個合規的平臺實際上並不能將投資者的錢放在自己的口袋裡,而應當借給實際的借款人。

若借款人拖欠還款,平臺追溯債權需要一定的時間,有的平臺因為出借人恐慌情緒發生惡意擠兌,追債的時間自然而然就會比較長,並不意味著平臺不想兌付。

這也是為什麼在前文小編建議大家,一定要理性,相信平臺,保護好平臺,切忌恐慌情緒被有心之人利用,在現有方案下,能儘快兌付就選擇儘快兌付的方式,及時止損。

整體來看,對很多平臺本身而言,他們也希望通過自身努力加快兌付工作進展,難的是這一過程中除了要按照監管規定走清退流程,還要應對惡意逃廢債大軍和出借人恐慌情緒帶來的壓力。

而對出借人來說,平臺宣佈良退,除了理清自己的債權,還要冷靜和平臺進行溝通和後續工作的確認,不要用極端方式求急不求品質,從而損壞大家的利益。

借款人的錢可以不還嗎?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平臺宣佈退出後,很多借款人趁著出借人恐慌之下的擠兌情緒,打起了拖欠借款的主意,更有甚者,趁火打劫,乾脆不還了。

最終導致平臺回款非常不順利,進而投資者找平臺追索債權的不順利。

但是,平臺退出網貸業務,並不代表借款關係的消滅。

借款人如果惡意逃廢債,除了徵信會出現汙點,終會面臨被全網公告、限制高消費、不能坐飛機、坐高鐵等結局。情節嚴重,還將涉嫌構成刑事犯罪。

互金通訊社了解到,目前,已經宣佈良性清退的平臺中,不少平臺在不斷加大催收力度,上報失信人名單,對接多個徵信機構,並與三方催收公司達成合作,進一步加強對逾期借款人的催收力度。

【寫在最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管是P2P還是其他理財類產品,大家在作出投資決定的時候,就應該做好面對風險的準備。此外還應加強自身金融知識學習,提高風險辨識能力,如果一味盯著收益,始終抱有僥倖心理,就註定要為最後的結果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代價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金錢的部分損失甚至完全損失。

不管是出借人和平臺,都要常存敬畏之心。平臺選擇退出,出借人和平臺方都不能置身事外,風險還在可收拾的局面下,團結一心,理性應對,才是儘快解決問題的關鍵。

願大家早日安全下車!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比特幣站上萬元大關,年漲幅40%超過黃金,遠低於以太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