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1204年,長期閒居鉛山的辛棄疾被重新起用,朝廷任命他為鎮江知府,希望他在北伐中能發揮作用。

而辛棄疾,對這次的北伐也充滿希望,情緒十分高漲,激動興奮之中,他寫下了一首詞,抒發自己的雄心壯志,成為了傳誦千古的名篇。

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首詞吧!

那一天,辛棄疾登上北固亭遠眺,看著眼前的“千古江山”,不由自主地感嘆“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江山千古依舊,卻再也找不到像孫仲謀這樣的英雄人物。

孫仲謀,即三國時期的吳太祖孫權,他一手創建了孫吳帝國,與曹操、劉備三國鼎立。孫權年少喪父,卻白手起家、年輕有為,其謀略與沉勇,令人稱奇。

孫權曾在京口建都,在這裡創造輝煌。登上京口北固亭,站在同一片土地上,詞人不禁心想,假如這樣的英雄人物在世,又何愁不能收復故國呢?

可惜的是,“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英雄的身影早已湮滅在歷史的風煙之中,無處可尋。世間再無孫仲謀,這怎能不令詞人扼腕嘆息呢?

這片土地上,不但曾有英雄孫仲謀,還曾有英雄劉裕。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是詞人眼中所見之景,那個黃昏,他登高遠望,只見夕陽的餘暉灑滿花草樹木,目之所及只是最尋常的街巷,誰又能想到,這樣平平無奇的地方曾經住過一個所向披靡的大英雄呢?

人道寄奴曾住”,這個英雄小名叫“寄奴”,大名叫“劉裕”。劉裕是南朝宋武帝,他出身於京口,又從京口起兵,先後滅了南燕、後秦,最後又推翻了東晉,開創了劉宋王朝。

劉裕當年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可想而知。詞人看到的是眼前荒涼普通的黃昏之景,想到的卻是歷史上振奮人心的戰爭場面。

他多麼希望自己能如同劉裕一樣,戰無不勝,消滅掉敵人,收復故土,凱旋而歸啊!只可惜,他的一生,“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雖有抱負,卻是壯志難酬。

儘管辛棄疾希望早日殺敵復國,但是,對於出兵一事,他的內心還是很謹慎的。因此,在本詞的下片,他回顧了劉裕之子劉義隆的一次失敗經歷,提醒皇帝不要草率北伐。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元嘉”是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狼居胥”是地名,“贏得”是“落得”的意思。元嘉二十七年(450),宋文帝在草率的情況下,命令王玄謨出兵北伐,他本想如同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樣,建功立業,不料卻大敗而歸,落得個倉皇而逃的下場。

宋文帝的敗北,讓辛棄疾想到了趙宋王朝的屈辱,被金朝打得只能南渡。

接下來,“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是辛棄疾對自己這一生戎馬的回憶。

《宋史》記載:“紹興三十二年,京令棄疾奉表歸宋,高宗勞師建康,召見,嘉納之,授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並以節使印告召京。”

也就是說,紹興三十二年(1162),辛棄疾正式開始為南宋朝廷效力。而他寫這首詞的時候,則是開禧元年(1205),剛好是四十三年。登高遠眺,他彷彿依稀看到了自己這四十三年的金戈鐵馬、南征北戰之景。

即便自己努力了幾十年,但是依然沒能收復舊山河,也算是跟元嘉草草的宋文帝同病相憐了吧!

宋文帝派出去的王玄謨,後魏太武帝拓跋燾在打敗他後,帶軍直取瓜布山,于山上修建行宮,成為了後來的佛狸祠。因此,辛棄疾才說“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幾百年過去了,佛狸祠依然還在,只要一想到佛狸祠,詞人就會想到敗北的宋文帝,進而想到出師未捷的自己。

可惜的是,宰相韓侂冑出師北伐,卻因為用人不當而慘敗。辛棄疾至死都沒能實現他的理想,宋朝的舊日山河,永遠也不可能被收復了。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塘匯李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