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在出獄後晚年的李清照,在病中的生活,一樣可以過得詩意安閒,“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下面一起來賞析這首《攤破浣溪沙》:

《攤破浣溪沙》

宋·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

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閒處好,

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背景

這首詞大概作於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當時趙明誠已病逝三年,李清照幾經顛沛流離來到杭州,孤苦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婚後卻遭家暴,李清照寧願陷身囹圄,毅然選擇離婚,後來在親友的營救下,終於獲釋。這是怎樣痛苦的一段經歷!即便放到今天,又有多少女子能夠承受得住呢?

出獄不久,李清照就病倒了。好在經過一段調養,她的病有了起色。這不,她又有精力寫詩了。

“病起蕭蕭兩鬢華”句,屬於客觀的記錄。長期臥病在床,如今終於能下床活動了,看到鏡中斑白稀疏的兩鬢,心情低落是難免的。但作者即刻打住,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便有了“臥看殘月上窗紗”句。

“殘月”漸漸從窗戶邊升起,說明已經到了黎明時分。因為天尚早,所以用一個“臥”字,而且病人身體乏力懶散,臥著是最好的養病姿態。另外,這短短的七字,也將作者閒雅的情態、散漫的心情一併收入,真是妙極。

接下來,到了該吃藥的時候。“豆蔻”是一種藥物,性溫,能祛溼行氣,將其投入沸水中煎煮,便成“熟水”。飲用此水,利於疾病的康復。“分茶”即煎茶,是一種獨特的烹茶遊藝,病中之人是沒有精力去完成的,因此說“莫分茶”。

吃完藥,天已大亮,閒來無事,拿一本書細細品讀,就在這時,卻下起雨來。(未必是一日之事)

“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這樣的心境,真是讓人豔羨!

身處病中,人們更容易關注到自己的內心,也就進一步接近“閒”的境界。閒倚枕上,讀自己喜歡的書,不為記誦求知,累了便順勢而臥,閉目養神,這是何等的愜意自在。若耳邊響起沙沙的雨聲,便恰當好處。所以,作者用一個“佳”字。

與“佳”相關的,還有一處好風景,那便是淡雅的“木犀花”。

“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木犀花”也作“木樨花”,即桂花。桂花也是李清照最愛的花卉之一,她深情地贊之曰“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小而黯淡,不以色媚人,只以香怡人,說它“醞藉”,可謂深得桂花神韻。

此外,作者每日欣賞桂花,應該是“人向花”才是,但她偏說“花向人”,將桂花寫得十分溫柔多情。

總之,全詞不過寫尋常之景,抒尋常之情,顯得從容淡泊。在李清照後期詞作中(多悲苦愁深之作),可謂別具一格。

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再現蟒蛇吃人事件:印尼6.7米蟒蛇吞食54歲女人!遇蛇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