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近日,再現蛇類殺人事件:印尼6.7米蟒蛇吞食54歲女人!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受害人名叫Jahrah,是當地家種植橡膠的農民,他於上週五離開家然後到自家橡樹園裡面去割橡膠。

家人見天黑之後Jahrah仍然沒有回家,於是大家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幾經波折之後還沒有找到她。

於是Jahrah的家人只能報警處理,在警方以及當地一些村民的幫助下,他們發現樹林裡的一條蟒蛇,它盤旋在地上一動不動,肚子鼓鼓的,看起來就像是吃多了的牛肚子。

大家一致認為,Jahrah有可能已經遭遇不幸,於是在大家的合作下,解剖大蛇之後,他們成功在蛇肚子裡面發現她,並且也已經失去了生命。

有村民推測,這是由於蟒蛇遭遇到驚嚇後,對人進行瘋狂地反擊,於是才有了這一慘劇的發生。

那麼,我們遇到蛇的時候該怎麼辦?

研究表明:蛇的視力很弱,甚至接近於零,他們之所以會捕獲老鼠、青蛙等動物,這主要是因為在他們的眼鼻之間的頰窩具備“熱定位”的作用,他們也能根據非常敏銳的嗅覺輕鬆對發出熱量的生物體進行紅外線定位。所以蛇會記住人的容貌會“復仇”的說法也是不成立的。

為什麼老人說不要隨意打蛇?當我們遇到蛇的時候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真實案例吧!

(一)有些蛇無毒,人可以靠近。

農村環境溫熱適宜,也是很多蛇蟲鼠蟻聚集的樂園,其中就有黑眉錦蛇、奶蛇、線條家蛇、王錦蛇、白條錦蛇等無毒的蛇,它們經常出沒於房前屋後,以鼠為食,對人沒有危害,被人們稱為“家蛇”。

家蛇多存在於農村的茅草房之中,平時很少出沒,它們主要以鼠和蛙為食,但有的也以家禽幼崽為食,因此。民眾也不太喜歡他們。

我們可以看到,家蛇是無毒的,只能對我們的家禽有危害,但它們也可以幫我們消滅害蟲和害鼠,整體來說,家蛇對於我們是有益的。

(二)有些蛇,禁止靠近!

由美國著名雜誌《世界野生生物》綜合各國學者的意見後,評選出的世界最毒的十種動物中蛇就佔了5席,它們分別是艾基特林海蛇、 太攀蛇、 褐色網狀蛇、 眼鏡王蛇、 黑曼巴蛇。

這些蛇都具備很大的體格,而且都劇毒無比,當被他們咬傷後,人立刻進入心跳加速,四肢麻木的狀態,繼而毒發身亡。

以太攀蛇為例,它是澳洲體型最巨大的一種毒蛇,成年的太攀蛇體長約1.5-2.0米,最重達6.5公斤。

太攀蛇的毒性非常強,皮下注射半數致死量0.025mg/kg,最多一次排毒可達110mg左右,這相當於毒死6-70個成年人的量,這是非常恐怖的!

(三)有的蛇也會“報復”人類!

你沒看錯,有的蛇會“報復”人類,但不是因為他們會記住人的模樣,而是因為蛇有敏銳的嗅覺,據悉,湖北的一農民程德明生前曾是捕蛇者,他平時所捕的蛇都是菜花蛇等,而菜花蛇身上所分泌的腺液信息素,就是紅花野雞項蛇的剋星;

他在一次偶然經過紅花野雞項蛇蛇窩的時候,先將一條野雞項蛇打死,而後又將一窩蛇全部活端了,這可闖下了大禍,也為他後來的遭遇買下了隱患。

在後來再一次路過紅花野雞項蛇蛇窩的時候,恰逢它們正在交配,這個時候的毒蛇十分兇猛,因此在毒蛇的圍攻之下,程德明最終還是倒下了。。。

通過上述真實事例分析,有的蛇無毒可親近,有的蛇有劇毒勿相近,蛇會攻擊人,主要是誤以為自己的領地被侵犯,因此,如果我們不小心偶遇蛇,最好的辦法就是敬而遠之,相安無事!

人與蛇應該怎麼樣相處?

蛇與我們人一樣,都是屬於地球上的生物,都具備生存的權力,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人與蛇應該彼此尊重。

蛇在自然環境中主要起到平衡生態系統的作用,青草→蝗蟲→蛙(鼠)→蛇→鷹構成了一條完整的食物鏈,如果我能大量捕殺蛇類,就會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害蟲、害鼠就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危害,影響人類的生存。

總結:

1.蛇因怪異的外形和特殊的生活習性而讓人們感到恐懼,事實證明,人類被蛇所傷害的事例大多都是人惹得禍端,而蛇傷害人的行為,純屬蛇的本能反應,絕非“復仇”、“記恨”等迷信說法。

2.蛇與人應該和諧相處,互不侵犯,互相尊重,人們應該保護好蛇的生存領地,當我們行走到野外、沼澤、原始森林等地的時候,一定要格外小心,記得要穿長衣長褲,高幫鞋子等衣物,保護好我們自己。

3.當我不幸偶遇蛇類時,我一定要簡而言之,繞道而行,不要主動去招惹它們,千萬不要去激起它們的敵意,這樣才能相安無事。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千峰萬壑自悠閒,翠色蒼茫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