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節氣“處暑”要到了。每年公曆8月22日至24日間某一天即為處暑,今年處暑時間為8月22日。

處暑,即“出暑”,意味著炎熱高溫的夏季已到尾聲,熱氣將逐漸消散。但即便到了處暑,也未必見得就秋高氣爽了,因為處暑期間依舊時常高溫,正如老話講“處暑處暑,熱暈老鼠”。

雖然相比盛夏時節,處暑以後的氣候要舒服得多。但聽村裡老人講,進入處暑節氣以後,需儘快適應新節氣,並要格外注意三個方面:

一、適當添衣

雖然“春捂秋凍”,秋季需及時添衣以免著涼,但處暑期間早晚溫差較大,增添衣服要得當,不要一下子捂得嚴嚴實實,不利於陽氣收斂。因為身體熱氣向外散發時,會有寒氣被交換進去,如果換進的寒氣過低,身體就會出現不適應。因此,處暑期間早上添衣要得當,感覺不冷即可。

二、防止直吹睡覺時,儘量不要讓風扇、空調對著吹,特別中午天氣熱更不宜直吹。晚上睡覺要用被子蓋好肚子,窗戶不要留縫隙,最好是關閉狀態,避免寒氣入身損傷身體。

三、護好肚臍雖然老話講“頭涼足,暖身子”,但肚臍的作用少有人知。肚臍的皮下脂肪很少,容易被穿透彌散,且此處神經末梢分佈豐富。如果防護不當,寒氣容易通過肚臍進入身體。因此,處暑後宜經常按摩肚臍。

另外,老輩人講,“進入處暑要注意溫燥和涼燥。涼燥怕冷,易頭痛鼻塞、咳嗽,飲食上需多祛風散寒的食物;溫燥怕熱,易咽喉疼痛,宜多吃潤熱止咳的食物,避免燥邪傷身”。

處暑時節要多吃番茄、茄子等清淡食物,多喝熱水,不宜過早大量進補,可適當攝入雞蛋、瘦肉、魚等。這個時節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溼潤度。各位朋友,你認為老輩人傳承的經驗有道理嗎?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你會吃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