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每年8月23日前後是處暑節令,視太陽到達黃經150度,處暑中的“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也就是說夏天的暑氣到這個節令的時候,大體就會出現氣數已盡的情況。換句話說,炎熱的夏天將要過去了。這個時候的養生,順天時,順人和,一個首先要調整的就是睡眠時間。

《靈樞·營衛生會》言:“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靈樞·口問》對此又進一步解釋為:夜半“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白晝“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可見,就是針對這麼一個天天都在進行而且時間還不短的睡眠問題,我們仍然需要順應其陰陽變化的科學之理。

古人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實,這是和自然界的陰陽變化相匹配的。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晝為陽,夜為陰,而人體的陰陽之氣也隨著消長而變化,於是就有了寤(人體進入動態而睡醒)和寐(人體進入相對靜止狀態而欲睡)的交替。寤屬陽,為陽氣所主,寐屬陰,為陰氣所主。再者,從《黃帝內經》的營衛之氣(營氣是行於脈中,富有營養作用的氣;衛氣行於脈外,具有保衛功能的氣)的角度來看,就有異曲同工的兩種說法:其一是在《靈樞·營衛生會》中說:“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其二是在《靈樞·衛氣行》中說:“衛氣一日一夜五十週於身,夜行於陽二十五週,夜行於陰二十五週。”顯然,這裡所說的“起”指的就是應著陽氣生髮的時候起床,而這裡的“止“說的則是要順應陰氣轉盛而入睡。由此可見,人體的睡眠與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神靜則寐,神動則寤;情志過極則難寐。

從飲食調養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吃些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食品。下面提供一款食譜,以供參考選用。

驚悸易醒百合脯

[原料]生百合60克,蜂蜜2勺

[製作]將百合用清水洗淨放入碗內,澆上蜂蜜,放入蒸鍋內蒸30分鐘出鍋,或烘乾或風乾即可。睡前食用,此為七次用量。

[功效]清心安神。適於睡眠不寧、驚悸易醒者。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嶺南風情——在嶺南,處暑該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