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卡小白

    在三國演義裡,徐庶和諸葛亮到底都是很厲害的人物,諸葛亮被稱為知天文曉地理的人,甚至上知八百年,下知八百載。所謂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徐庶對於諸葛亮有極高的評價:“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 “願聞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 ,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 岡,名臥龍岡,因自號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果然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出山,正所謂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諸葛亮對劉備寥寥數語,讓劉備撥雲霧而見青天。那麼徐庶是不是自己形容的如此不堪呢?

    其實不然,諸葛亮優秀,徐庶更不同凡響:

    其一,徐庶和關羽張飛關係融洽,與劉備關係更情同骨肉。玄德請單福商議。福曰:“既有敵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關公引一軍從左而出,以敵來軍中路;張飛引一軍從右而出,以敵來軍後路;公自引趙雲出兵前路相迎:敵可破矣。”玄德從其言,即差關、張二人去訖;然後與單福、趙雲等,共引二千人馬出關相迎。此時徐庶雖然做軍師,但是軍中事情還是劉備做主。而諸葛亮做軍師,則大權獨攬,這讓關羽張飛看起來不爽。

    其二,徐庶能夠推薦諸葛亮,說明徐庶不僅是一匹難得的千里馬,更是一個好伯樂。而諸葛亮在劉備手下很少舉薦有本領的人,所有事情無論大小全部自己做,表面上看來諸葛亮很敬業,事實上卻表明諸葛亮善於發現人才。

  • 2 # 真城對待888

    中中國產歷史劇是搞笑臺詞的“重災區”,特別是當年那些粗製濫造的歷史劇,因為編劇的不嚴謹造就了很多搞笑臺詞。

    2005年上映的電視劇《明末風雲2誰主中原》,有一個鏡頭是李自成的大軍即將攻破北京,皇宮侍衛報告崇禎說:“啟稟皇上,大順軍已在發起總攻。”

    這個侍衛真是勇氣可嘉,敢在崇禎皇帝面前把“闖賊”稱為“大順軍”,這是迫不及待叛變嗎?不怕皇上把他當場斬了嗎?

    《康熙王朝》中太皇太后把自己死後才有的諡號掛在嘴邊“我孝莊”,這早就被吐槽慘了。更雷人的是《新三國》 ,並不參考《三國演義》原著設計臺詞,而是“創造”了很多“搞笑又浮誇”的臺詞:

    比如《新三國》“創造性”杜撰了《三國演義》原著中沒有的大將劉三刀,有句臺詞“三刀之內必斬呂布於馬下”。這是刻意來搞笑的吧。

    再比如,零陵郡太守劉度手下的武將邢道榮,這個人物確實在《三國演義》原著中存在,但劇中他和主公劉度有段對話就純屬胡扯了。當時劉備的軍隊進攻零陵郡,邢道榮吹牛:憑自己手中的梨花開山斧能讓張飛、趙雲有去無回,還能生擒劉備、活捉諸葛亮。劉度大喜過望,當場表態說,只要邢道榮擊退了劉備,就上奏朝廷,封他為車騎將軍。

    編劇是對“車騎將軍”這一官職有什麼誤解嗎?在漢朝,車騎將軍是級別非常高的軍官,僅僅比大將軍、驃騎將軍低,也就是全國軍隊的三號人物,相當於文官的三公(司徒、司空、太尉),放在現在怎麼也是元帥、上將級別了。而劉度只是一個太守,相當於地級市的市長,邢道榮更是個小角色,估計相當於民國的地方保安團長。市長要奏請朝廷把自己手下的保安團長封為元帥、上將,這還不搞笑嗎?

    讀史善察

    1302粉絲 · 2029贊

    搜尋

    諸葛亮臨死嘴裡含7粒米

    呂布死後貂蟬去哪了

    十大裝逼神句

    搞笑

    趙雲臨死前大喊四個字

    趙雲死後他的槍去哪了

  • 3 # 佛欣1

    徐庶在格局上強於諸葛亮,能夠向劉備推薦人才!用兵方面,沒有比過,也就沒有高下了!徐庶很低調!如果說劉備能夠用徐庶,沒準就可以天下統一!諸葛亮雖然有才,可是,什麼事情都得事必躬親,純粹是累死的!如果說多招攬人才,自己也可以減輕壓力!!曹操就是人才多,才把三國統一的!

  • 4 # 行者

    正史上徐庶這樣推薦諸葛亮,當時並不是臨別: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  以下是演義小說原文:  庶勒馬謂玄德曰:“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願聞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因自號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鏡先生曾為備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龍、鳳雛’乎?”庶曰:“鳳雛乃襄陽龐統也。伏龍正是諸葛孔明。”玄德踴躍曰:“今日方知伏龍、鳳雛之語。何期大賢只在目前!非先生言,備有眼如盲也!”《三國演義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在三國時代,要想成就一番霸業,光有武藝高強的武將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智謀之士參與謀劃,為其出一些妙計奇謀;蜀主劉備在沒有諸葛亮之前的遭遇就說明了一點。我們知道那時稱這種謀士為軍師,在諸葛亮之前,劉備的軍師叫徐庶,也正是徐庶臨走時走馬薦諸葛,向劉備推薦的諸葛亮。當然劉備肯定會問徐庶關於諸葛亮的才能了,那麼徐庶評價諸葛亮是怎樣的呢?

    劉備送別徐庶之後,徐庶騎馬往許昌曹營奔去,不一會兒又回來了,他回來的目的就是為劉備推薦諸葛亮。當然先是對諸葛亮其人的評價,這樣也才能更好的向劉備說明諸葛亮的過人之處。他說道:“這個人不是我徐庶能比的,您應該親自前去請他,而不能派手下去。你如果得到他,就像周朝得到姜子牙,漢朝得到張良一樣,他有經綸濟世,挽救乾坤的大才能。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但以我看來,就是當年的管仲樂毅也比不上他。”

    劉備問徐庶:他的才能和德行和你相比怎麼樣。徐庶接著說到:我怎麼能和他相提並論啊,我跟他比起來,就像是下等馬和麒麟相比,烏鴉和鳳凰相比一樣,我微不足道,他可是當今世上的第一謀士啊。並且告訴了劉備,這個人叫諸葛亮,也是漢代大臣的後代,住在隆中臥龍崗,以種地為生,自號臥龍先生。得到他的輔助一定可以成就霸業的。

    從徐庶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諸葛亮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拿出了古代幫助帝王成就霸業的姜子牙、張良、管仲、樂毅相比,並且不顧貶低自己,把諸葛亮比作麒麟,鳳凰。當然也正是徐庶評價諸葛亮,才使得劉備成就了自己的帝業,也才造就了“隆中對”“三顧茅廬”等代代相傳的佳話。

    徐庶和諸葛亮誰厲害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劉備落難,路經水鏡山莊,遇司馬徽,司馬徽其人,襄陽名士,素以知人薦才而聞名於世,劉備因禍得福,於是便有了“伏龍、鳳雛安天下”之說。“伏龍”指的是當時躬耕南陽的諸葛亮,“鳳雛”則是指心中有丘壑的龐統。

    原來二人都是這水鏡先生的弟子,聲名大噪於時。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水鏡先生司馬徽還有第三個弟子,那就是徐庶。與聲名鵲起屢立戰功的諸葛孔明相比,徐庶似乎在漢末的政治舞臺上並未顯現出過人之處,但細細觀察便不難發現,徐庶和諸葛亮在某些方面是可比肩而立的。

    於出身而言,寒門子弟難出頭,出身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這個人能夠在政治這條道路上所走路途的遠近。諸葛亮是琅琊諸葛氏的後人,諸葛氏是當時的豪門,不能否認,這無形中為諸葛亮的仕途鋪平了道路;相比之下,徐庶出生寒門,早年為躲避仇家改了名諱,徐庶的起點是低的,他所經歷的苦難也是以諸葛亮的家室難以想象的。

    細思之下,也正因為如此,徐庶求學儒舍,奔劉備,薦諸葛,這些作為更加反襯了徐庶其人的可貴之處,夫君子之志不為貧賤所移,此其一也。而如果要從才略上去評價諸葛亮和徐庶孰勝孰劣,答案是呼之欲出的,諸葛亮燒赤壁,奪荊州,這一系列的部署都顯示出了他卓越的軍事天賦,但若要執著於此,未免有失偏頗,同為水鏡先生的弟子,徐庶與諸葛亮的才能是不相上下的,他自始至終缺少的是一個契機和可供他自由揮灑才能的舞臺,自古忠孝難兩全,徐庶選擇了成為一個孝子而不是一個謀士,世間安得兩全之法?從這個角度上說,徐庶與諸葛亮誰厲害似乎是一個歷史留給我們的沉思的題。

  • 5 # 人人把錢賺

    在三國中徐庶和諸葛亮都是謀略高超之人,當徐庶被曹操用假書信騙到曹營,臨走之前告知劉備說此臥龍崗有一位比我勝之十倍的賢才君可前往求之。諸葛亮與徐庶比較的話我認為兩人謀略諸葛亮要比徐庶高。

  • 6 # 海上風箏

    “庶如螢火之光,亮如皓月之明。”諸葛亮有著:“經天緯地之才,扭轉乾坤之能,神鬼莫測之機,包藏天地之志”,是時代的奇士。這個評價不可謂之不高,但要說兩個人誰更厲害,這就要從哪個方面來看了?若論雄心壯志,雄才大略,當然是諸葛亮 更勝一籌,若論用兵打仗,我認為不相上下吧!若要比參悟人生呢?徐庶可謂真的徹底看穿三國大局,人力難改 。看明白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伴君如伴虎這些道理,於是不可為便不為之,看破而不說破,退隱江湖,獨善其身。反觀諸葛亮,逆天行事,明知三分天下之大勢,在羽翼未豐之時,非要滅曹,似乎有些急於求成,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方面來看,似乎徐庶更勝一籌。

  • 7 # 高海元

    在三國演義裡,徐庶和諸葛亮到底都是很厲害的人物,諸葛亮被稱為知天文曉地理的人,甚至上知八百年,下知八百載。所謂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徐庶對於諸葛亮有極高的評價:“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 “願聞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 ,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 岡,名臥龍岡,因自號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果然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出山,正所謂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諸葛亮對劉備寥寥數語,讓劉備撥雲霧而見青天。那麼徐庶是不是自己形容的如此不堪呢?

    其實不然,諸葛亮優秀,徐庶更不同凡響:

    其一,徐庶和關羽張飛關係融洽,與劉備關係更情同骨肉。玄德請單福商議。福曰:“既有敵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關公引一軍從左而出,以敵來軍中路;張飛引一軍從右而出,以敵來軍後路;公自引趙雲出兵前路相迎:敵可破矣。”玄德從其言,即差關、張二人去訖;然後與單福、趙雲等,共引二千人馬出關相迎。此時徐庶雖然做軍師,但是軍中事情還是劉備做主。而諸葛亮做軍師,則大權獨攬,這讓關羽張飛看起來不爽。

    其二,徐庶能夠推薦諸葛亮,說明徐庶不僅是一匹難得的千里馬,更是一個好伯樂。而諸葛亮在劉備手下很少舉薦有本領的人,所有事情無論大小全部自己做,表面上看來諸葛亮很敬業,事實上卻表明諸葛亮善於發現人才

    在三國時代,要想成就一番霸業,光有武藝高強的武將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智謀之士參與謀劃,為其出一些妙計奇謀;蜀主劉備在沒有諸葛亮之前的遭遇就說明了一點。我們知道那時稱這種謀士為軍師,在諸葛亮之前,劉備的軍師叫徐庶,也正是徐庶臨走時走馬薦諸葛,向劉備推薦的諸葛亮。當然劉備肯定會問徐庶關於諸葛亮的才能了,那麼徐庶評價諸葛亮是怎樣的呢?

    劉備送別徐庶之後,徐庶騎馬往許昌曹營奔去,不一會兒又回來了,他回來的目的就是為劉備推薦諸葛亮。當然先是對諸葛亮其人的評價,這樣也才能更好的向劉備說明諸葛亮的過人之處。他說道:“這個人不是我徐庶能比的,您應該親自前去請他,而不能派手下去。你如果得到他,就像周朝得到姜子牙,漢朝得到張良一樣,他有經綸濟世,挽救乾坤的大才能。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但以我看來,就是當年的管仲樂毅也比不上他。”

    劉備問徐庶:他的才能和德行和你相比怎麼樣。徐庶接著說到:我怎麼能和他相提並論啊,我跟他比起來,就像是下等馬和麒麟相比,烏鴉和鳳凰相比一樣,我微不足道,他可是當今世上的第一謀士啊。並且告訴了劉備,這個人叫諸葛亮,也是漢代大臣的後代,住在隆中臥龍崗,以種地為生,自號臥龍先生。得到他的輔助一定可以成就霸業的。

    從徐庶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諸葛亮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拿出了古代幫助帝王成就霸業的姜子牙、張良、管仲、樂毅相比,並且不顧貶低自己,把諸葛亮比作麒麟,鳳凰。當然也正是徐庶評價諸葛亮,才使得劉備成就了自己的帝業,也才造就了“隆中對”“三顧茅廬”等代代相傳的佳話。

    徐庶和諸葛亮誰厲害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劉備落難,路經水鏡山莊,遇司馬徽,司馬徽其人,襄陽名士,素以知人薦才而聞名於世,劉備因禍得福,於是便有了“伏龍、鳳雛安天下”之說。“伏龍”指的是當時躬耕南陽的諸葛亮,“鳳雛”則是指心中有丘壑的龐統。

    原來二人都是這水鏡先生的弟子,聲名大噪於時。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水鏡先生司馬徽還有第三個弟子,那就是徐庶。與聲名鵲起屢立戰功的諸葛孔明相比,徐庶似乎在漢末的政治舞臺上並未顯現出過人之處,但細細觀察便不難發現,徐庶和諸葛亮在某些方面是可比肩而立的。

    於出身而言,寒門子弟難出頭,出身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這個人能夠在政治這條道路上所走路途的遠近。諸葛亮是琅琊諸葛氏的後人,諸葛氏是當時的豪門,不能否認,這無形中為諸葛亮的仕途鋪平了道路;相比之下,徐庶出生寒門,早年為躲避仇家改了名諱,徐庶的起點是低的,他所經歷的苦難也是以諸葛亮的家室難以想象的。

  • 8 # 夏雨風

    徐庶取名單福,幫助劉備打敗了曹操討伐軍。

    曹操派蔣幹手下"飛毛賊"深入虎穴,畫下了單福畫像送至曹操,一謀士說"這不是徐庶嗎?"

    曹操將徐母請進曹營,並令"飛毛賊"送函至徐庶:"若干天內,速來保徐母。"

    徐庶揮淚與劉備告別,在轉身離去之時向劉備透露了同窗好友諸葛亮隱身之處。並說"諸葛亮一向以管仲樂毅自詡,望公宜禮賢下士,,方可得之人。其才百倍於我,不在張良之下"。

    劉備謹記,遂有三顧茅廬。三顧之時,正值隆冬大雪紛飛,張飛說:"不用大哥出馬,我保證綁了他來。"

    劉備說"諸葛亮非凡夫俗子,不可莽撞無禮。"

    三人冒雪前往。這才有了"隆中對",聽得劉備壯志凌雲,大有效光武之神勇,匡扶漢室大一統。聽得關張熱血沸騰,大有逐鹿中原建不世之功。

    諸葛亮未出江湖已對天下大勢瞭如指掌。劉備相見恨晚,如魚得水。在諸葛亮輔佐下,劉備和孫權結盟,重創了勢頭正旺的曹操,接下來單挑曹操,在漢中取得完勝。然後經略西南,做了漢中王。

    漢獻帝被曹丕強壓下禪讓魏政權。劉備在諸葛亮等勸進下,建立了季漢(蜀漢)政權。諸葛亮輔佐二代漢皇,五出祁山,六伐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身後名列古代十大武宗之一,與姜太公、張良等並駕齊驅,名垂青史!

  • 9 # 惡來鑑史

    庶曰:“此人不可屈之,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比較:論軍事能力徐庶不否定沒有能力,論政治。諸葛亮絕對是政治家。

  • 10 # 聶敏104888541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其實,從後來孔明龐統的表現來看,孔明龐統的才能根本就不比徐庶強,孔明比周瑜差遠了,龐統之才不及張任。徐庶率劉關張趙以三千殘軍破了曹仁五萬精兵的八門金鎖陣,孔明率關羽領荊州精銳破不了曹仁樊城八百弱旅。倒是龐統法正魏延都有奇謀,卻被心胸狹窄的孔明先後謀害。

  • 11 # 高春景

    當然諸葛亮,諸葛亮出山前把家中人作了安排,使曹操要挾不成。徐庶連母親都不懂,歸曹母親喪命,死於己還是曹。高下立判。

  • 12 # 職之周

    諸葛亮在出山前,一共有三個好朋友。分別是徐庶,石韜、孟建。當年他們一起談學習、一起談生活、談理想、談未來。

    許多人總認為,徐庶是一代高人的風範,所以心不甘情不願的進入曹營,其實徐庶也很想在曹操那裡好好表現,只是他根本就無法擠入權力核心。

    許多年以後,諸葛亮都不禁替他惋惜。因為徐庶當年如果一直跟著劉備混,肯定比這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的考試成績與道德品質哪方面更重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