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ack姜看世界

    公元263年(蜀漢景耀六年),魏國大將鄧艾偷渡陰平成功,一路殺奔成都而來。

    關鍵時刻,劉禪派出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率部前往抵禦。

    但此前並無戰爭經驗的諸葛瞻,並非久經沙場的鄧艾的對手,最後戰死於綿竹。

    諸葛瞻之子諸葛尚,張飛的孫子張遵,黃權的兒子黃崇等蜀漢重要將領也一同戰死。

    這一戰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根據《元和郡縣圖志》(唐朝時編纂的一部地理學專著)中的記載,諸葛瞻在跟鄧艾接戰前,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

    諸葛瞻在這句話中闡述了自己的三條罪過,其中的第二條讓人深思,他把姜維當成了政敵。

    眾所周知,姜維是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之一,就當時而言,這是蜀漢政權內部所有的荊州派都認可的。

    姜維自掌蜀漢軍權以來,其所作所為,也都是為了完成諸葛亮生前沒能完成的願望,即“北伐中原,復興漢室”。

    以此而論,蜀漢政權內部,最不應該敵視姜維的,就是諸葛亮的子孫。

    在東晉史學家孫盛寫的筆記中,還寫有諸葛瞻曾想剝奪姜維兵權,以永安都督閻宇代之的想法

    諸葛瞻為何會反感始終堅持諸葛亮北伐理念的姜維?

    根據記載,諸葛瞻試圖剝奪姜維兵權的行為,發生在公元262年(蜀漢景耀五年)。

    這個時候的諸葛瞻,已經慢慢的被提拔起來,位高權重,在此前一年,他開始跟董厥共掌朝政,《三國志·諸葛瞻傳》中記載:

    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

    董厥(荊州人)是諸葛亮還活著時,就開始為蜀漢效力的老人,從年齡推斷,差不多六十多歲了。

    而諸葛瞻當時才三十多歲。

    因此,諸葛瞻將會是未來蜀漢政權真正的主掌朝政之人,董厥只是發揮下餘熱,起到一個幫扶的作用。

    同時,蜀漢政權中的荊州派會盡力推諸葛瞻上位。

    劉禪也不會反對,他雖然不喜歡諸葛亮獨攬大權,但他也清楚,他離不開荊州派。

    對於劉禪來說,無非是起用黃皓這樣的人來制衡,只要不是出現制約不了的權臣,他肯定是用荊州派主政的。

    各方合力之下,諸葛瞻走上人生巔峰,只是時間問題。

    此時的諸葛瞻,或許已經在為自己將來主政考慮了。他建議剝奪姜維的兵權,是因為他跟姜維的理念不同。

    什麼理念?姜維是北伐主戰派,這是諸葛亮的心願,可諸葛瞻偏偏不是主戰派,他不贊同北伐。

    在前文引用的諸葛瞻建議剝奪姜維兵權時,所用的理由是:“維好戰無功,國內疲弊”。

    這和廖化在當時反對姜維北伐時所講的“"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力少於寇”,是相同的道理。

    諸葛瞻認為,姜維不顧一切的北伐耗盡了蜀漢的國力,加上廖化的反應,這在蜀漢政權內部,已經是相當強的共識了。

    另外,諸葛瞻建議替代姜維的人選是閻宇(荊州人)。

    從史書記載的閻宇個人經歷看,他曾先後擔任蜀漢庲降都督、永安都督。

    這兩個地方負責蜀漢在南中地區,以及對東吳方向的軍事,是以防禦為主。

    因此,閻宇是個典型的防禦型將領。

    諸葛瞻想用閻宇換回在蜀、魏邊界的姜維,其用意不言而明。

    所以,諸葛瞻未來將實行的國策是防禦型的,不搞什麼北伐了。

    或許,諸葛瞻心底深處還秉承著父親諸葛亮的理念,可蜀漢的實際情況,不允許他跟諸葛亮一樣。

    姜維主戰,諸葛瞻主停戰,這就是諸葛瞻把姜維視為政敵的根本原因。

    至於姜維跟諸葛瞻能否聯手合作?我個人感覺不可能,姜維對於北伐的執念太深,除非諸葛瞻支援他。

    可當時蜀漢政權內部,其實反對北伐的呼聲,已經超過了主張北伐的呼聲。

    連廖化這樣的元老都站出來反對了,諸葛瞻要想順利主政,就不能一意孤行。

    姜維無法改變,諸葛瞻無法支援,兩人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諸葛瞻要主政,軍權是不可能留給姜維這樣難以制衡的將軍的,肯定是需要自己能控制。

    不過,諸葛瞻的一切想法及後手,全部來不及實施了,姜維也不需要頭疼如何跟走上前臺的諸葛亮的兒子處理好關係。

    因為,在諸葛瞻建議剝奪姜維兵權的第二年,魏國大軍就來了。

    在這一刻,姜維和諸葛瞻都只能全力為蜀漢的生死存亡而戰,直至兩人都為此死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要讀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