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是三十多年前的人會做生意點?還是現在人不會做生意?

    顯然都不是,只是因為,三十多年前,沒有做生意的人,物質匱乏,商業活動基本停滯,這個時候開個小賣部都能賺錢,因為少,別人買東西,只能你這裡來買。

    現在呢,那條街上沒有兩三家小超市?藥店也是一條街三家,而在以前,一個鎮也就兩三家藥店,一個鎮也就那麼三五家小商店,做生意當然賺錢了。

    一句話,時代不同了,面對的經濟環境也不同了,競爭大了,跟做生意的能力無關,

    項羽也是一樣,因為秦始皇行郡縣廢分封,實行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地方上是派遣的郡守縣令,軍隊基本沒有,一旦朝廷內部不穩,地方上有人造反了,郡守縣令是解決不了的,朝廷派兵鎮壓,還沒派過來,造反已經擴大了。

    可以說,因為偌大一個國家,軍隊基本在北方和南方,中原和六國故地基本無主,面對無主之地,當然是誰佔領就是誰的了。

    所以,陳勝一造反,群雄並起,群雄是各自為政的,每個人佔領一個縣的地盤,或者一個縣幾個大佬分治,殺了縣令,這個縣令,這就是你的,你就是一方諸侯了。

    當時,像劉邦、項羽這樣的人有多少呢?沒有一千,估計也有八百了,項羽能成功,有這方面的因素。

    當然,我並不是說項羽不厲害,而是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厲害,當時像這樣的人很多,只是在後來的淘汰賽中,修建淘汰了。

    比如張良、酈商都是一方大佬,遇到劉邦後,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加入劉邦的團隊,

    後來滅秦,項羽分封,劉邦又打破分封,開始楚漢戰爭,

    楚漢戰爭,打的其實是站隊問題,當時大多站隊項羽或者中立,劉邦分兵兩路,一路自己帶領,跟項羽打,一路韓信帶領,打諸侯王,逼他們站隊劉邦。

    到了後期,諸侯王多站隊劉邦了,項羽成了孤家寡人,是一群人群毆項羽。

    垓下之敗,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諸侯聯軍70萬對項羽十萬大軍。

    項羽最後死於東城,楊喜等五人群毆致死,如果他回到了他的地盤,你認為有什麼用?

    往樂觀的想,留守楚國的將軍接納他,他繼續做楚王,然後諸侯聯軍圍攻楚國,結局能好嗎?

    項羽能成功,一方面固然能力超群,另一方面也是時勢造英雄,最後失敗,也是時勢變了。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天要亡我,非戰之罪。

  • 2 # 尋根拜祖

    項羽即使再有一百次重整旗鼓的機會,他也不會成功!爭天下,不是一場取決於臨場發揮的足球賽,其背後是暗合天下大勢的歷史趨勢!執行歷史走向審判的裁判,就是這個大趨勢,它必然會讓違背規則的人淘汰出局!

    楚漢戰爭打了四年多,從戰爭開始前,項羽開歷史倒車的政治模式,就決定了他的失敗。更何況他本就不是政治家,是一個被司馬遷過度美化的軍閥而已。所以,項羽即便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都做不到消滅劉邦,玄機就在這裡!

    楚漢戰爭的結局是偶然還是必然?

    楚漢戰爭整整打了四年零四個月,最後劉邦耍了個滑頭,撕毀墨跡未乾的鴻溝條約,乘項羽不備搞了個突然襲擊。似乎項羽敗於劉邦的陰謀,偶然性很大,其實不然。

    我們來看一下,楚漢戰爭爆發初期,及鴻溝條約達成的時候,天下形勢的變化。秦國被滅後,項羽以西楚霸王的名義,分封天下諸侯,雖然他沒有戴上CROWN,名義上是楚懷王的部下,但事實上天下盡在項羽手中。

    項羽一共分封了二十幾位的諸侯王,基本大勢已定,除了田榮、陳餘和彭越等,少數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流亡分子外,其餘基本都可以算作項羽的“臣僚”。

    而到鴻溝條約簽訂之時,項羽的擁躉還有誰?除了一個首鼠兩端的臨江王共敖外,項羽就是光桿司令一個。雖然,四年的戰爭,劉邦也疲憊不堪,但項羽更慘,他幾乎是窮途末路!

    這就是項羽肯籤和約的原因,再打下去他連光桿司令都做不成了,而和約對劉邦來說,就是個迷惑之計。他已經擁有從東到西,以及燕趙北方之地,再加上長沙國等,事實上已經形成了對項羽的合圍。

    用圍棋術語來說,項羽可以中盤投子了!

    可是這四年多里,項羽勝多敗少,劉邦幾次輸得就剩褲衩,老命差點丟了。為什麼結果卻倒了個個?四年的拉鋸戰,其結果絕不是偶然一戰形成的,它早就揭示項羽必敗的結局!

    項羽是政治家還是軍事家?

    從項羽和劉邦個人角度做一個對比,不難看出他倆的差異,劉邦是政治家,項羽是軍事家。劉邦是政治家,所以他有能力讓一群軍事家為他服務。項羽是軍事家,所以他只能讓一群軍事家給他當羅羅,讓一群政治家當奴僕。

    所以,劉邦這頭羊,就是有馴虎服狼的本事,而項羽這頭虎,跟著他的只有羊!

    劉邦起家的時候,只有芒碭山裡的幾百流民,都是跟土坷垃打交道的農民。項羽起家就佔了祖先的光,跟隨的都是豪門大族,最不濟也得是遊俠豪強。可是這些人都慢慢地改換陣營,跑到劉邦那裡了:陳餘、英布、田榮、陳平、韓信、張良,或者被項羽鬱悶死了,如范增。

    項羽作為一名軍事家,卻做著政治家的事,這種錯位,讓他犯了無數的致命失誤。比如鉅鹿之戰後,坑殺四十萬降卒,導致自己無法立足於三秦;分封諸侯時,以一己私利為出發點,導致諸侯人心不服;暗殺楚懷王,讓自己出於政治上的被動;安於彭城,失去治天下的機會。

    等等,等等,無法一一列舉。這就說明,項羽根本沒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單憑軍事實力,可以解決區域性爭端,統治天下靠的是政治智慧,軍事的問題,最終還要靠政治根治,項羽不具備。即便他獲得東山再起的機會,結局也一樣,更何況江東父老難道是項家的韭菜,任意收割?

    決定成敗的支點是帝國模式

    項羽在分封天下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他要失敗。中國的歷史從周朝的封建制,到秦朝的郡縣制,其實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周王朝的衰敗及滅亡,已經昭示,分封制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走不下去。

    項羽恢復分封制就是開了歷史的倒車!試想一下,連西周靠血緣關係的分封,都導致了禮壞樂崩,進而發展成天下分崩離析。請問項羽有什麼能耐,能保證心懷異志的諸侯王,服服帖帖地聽命於他?

    結果驗證了,項羽剛剛罷兵,立刻烽火再起。劉邦為什麼要剿滅異姓諸侯王,甚至同姓諸侯王最後也導致了七國之亂?原因也在這裡。

    當然,對項羽來說,當時的狀況他有點騎虎難下,大家都是奔著封王來的,變成郡縣制有難度。不過對項羽來說,我估計他腦子裡從來就沒有想過,郡縣制與分封制誰優誰劣。劉邦顯然更聰明,他採取了“混合所有制”作為過渡,封建與郡縣並存,該封的封,穩定後再削除。

    項羽呢?分封完就衣錦還鄉,以為從此可以縱情歌舞了,從來沒想到,他的“復古”其實是提前給自己在烏江邊挖了一個大坑!

    被司馬遷吹大的項羽

    項羽此人本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東西,除了超強的軍事才能。像他這樣的軍事強人,歷史上數不勝數。其實項羽更多的是靠自己個人的戰鬥力,而不是智謀,從這一點來說,說他是軍事家都抬舉他了。

    就這樣一位軍閥,何以在歷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被後人推崇備至呢?源於司馬遷個人的價值觀。司馬遷一生,出於對漢武帝內心的恨,對劉漢皇帝大多采取嗤之以鼻的態度,比如劉邦。

    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一邊隨處不忘“剮蹭”一下劉邦,一邊將劉邦的對手竭盡美化之能事,以項羽最為典型。

    仔細梳理史實,不難看出,項羽本質上就是一個軍閥,典型的肌肉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既沒有治國才能,更沒有心懷天下的胸襟。他這樣的人,註定就是歷史天空中的流星,有光芒只是一瞬間。

    綜上所說,即便項羽過了烏江,即便江東父老就是項家的韭菜,即便他東山再起,他面臨的還是失敗!項羽恐怕自己也看清了這一點,回到江東,只怕割不了韭菜,還會被韭菜絆個跟頭,所以,他已經沒有活路了!

  • 3 # 路遙lgy

    項羽在兵進咸陽時,分封十八路諸侯王,自封“西楚霸王”,從而可以看出,項羽雖然勇猛,卻沒有君臨天下,自己建立統一國家的志向或者興趣,他只知道恢復楚國,只想著回到他的家鄉去。

    當年項燕兵敗,渡江後想重新再來,可是秦將王翦早已經準備好了渡江的船隻,追擊項燕。項燕根本來不及重整旗鼓抵抗,項燕看大勢已去,揮劍自殺。

    歷史往往有驚人相似的地方,項羽兵敗垓下,願跟隨他出楚國,渡江作戰的八千子弟,已經沒有幾個人活著了。項羽即使過江,重整旗鼓,江東除了土地,哪裡還有那麼多的人充當兵源。

    再說了,以劉邦的狡詐,以往都是項羽追著打他的,只這一次垓下勝利了,他不可能讓項羽有重整旗鼓的時間與機會的,他一樣會緊追不捨的追擊項羽,直到項羽死去。

    所以即使項羽回了江東,也沒有贏的機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源音箱與無源音箱的區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