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1704579310007

    唐代大詩人杜牧,寫過一首名詩《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大意是說: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難以事前預料。能夠忍辱負重,才是好男兒。項羽啊,江東子弟人才濟濟,若能重整旗鼓,楚漢相爭,誰輸誰贏還很難說。杜牧對項羽是同情的,為他自刎烏江感到遺憾。如果項羽渡江回江東,卷土重來,結果就不好說了。

  • 2 # 聰明的芙蓉王3

    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抒發了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之情。

    勝敗本身打仗常有的事,忍辱負重才是男兒應該做的,江東豪傑眾多,東山再起也是有可能,表達了對豪傑項羽的惋惜之情

  • 3 # 用戶3269395834178

    《題烏江亭》是杜牧路過時所作:“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明顯的是杜牧歎息項羽失敗後的自刎烏江,哀歎英雄,與其自刎,哪如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其實,到了北宋,王安石對此寫了《疊題烏江亭》,已經實事求是地進行了客觀評價:“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 4 # 用戶6745035785625

    《題烏江亭》這首詩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總結失敗的教訓,不善於把握機遇,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於得人、用人,惋惜他負氣自刎,使如日中天的英雄事業歸於覆滅,詩中暗寓諷刺之意。認為項羽不能正確對待兵家一時的勝敗,不能正確認識失敗的主觀原因,不能正確分析全局形勢,喪失了能屈能伸“包羞忍恥”的大丈夫氣概,喪失了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鬥志,喪失了重新奮起繼續戰鬥取得最後勝利的機會。後世詩家對杜牧此詩持批評態度的居多,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王安石《烏江亭》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卷土重來,以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爭賣命了。

    李清照在《烏江》這首詩中,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楚霸漢之爭中最後以失敗而結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項羽,表示了欽佩和推崇。這首五絕,通過歌頌一位失敗了的英雄——項羽,表現了詩人崇尚氣節的精神風貌。對南宋統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個有力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