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親一

    我們先來看看曹操的謀士們,舉幾個頂尖的謀士的例子吧

    一是荀彧,被曹操譽為“吾之子房”為曹操諫言“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想放棄許昌的時候,被荀彧阻止,諫言“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

    二是郭嘉,官渡之戰時候提出“十勝十敗”,最終消滅袁紹之後,又促使曹操北征烏桓,最終一舉平定遼東

    三是程昱,曹操東征陶謙的時候,呂布偷襲兗州,只有三處小縣城了,被荀彧和程昱死守得全,要不曹操回軍兩個根據地都沒了,袁、曹在倉亭決戰的時候,程昱獻”十面埋伏“的計策,大破袁紹

    但是,但是來了,自從曹操消滅袁紹,統一北方之後,曹操就不大聽的進去謀士們的計策了,再加上不戰而得荊州,更是驕盈至極,自以為天下無敵了,也很少向謀士們問計了,要不也不會兩次相信蔣幹,最終敗於赤壁

    我們再回到本題中來,諸葛亮出山之時,曹操已統一了北方了,

    一諸葛亮和荀彧一樣,都是忠心漢室的,價值觀和曹操不是很一致的

    二就算曹操虛心的,放低姿態請了諸葛亮出山了,但是此時曹操已不願意問計於謀士了,要不就像徐庶進曹營,根本得不到重用。

    以上兩點的結局就是要麼曹操像荀彧一樣,殺了,要麼就是諸葛亮受不了曹操了,離開了

    我們再一次回到本題中來,三國的最終分裂諸葛亮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在劉備軍團中起的作用有限的,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出了隆中對的戰略,讓劉備意識到了益州的價值,但是還有另外一個人看到了益州的價值,就是周瑜,最終周瑜也是死在了出征巴蜀的途中,所以我們大膽猜測,加入沒有諸葛亮的結果

    一赤壁之戰曹操還是兵敗了,周瑜還是如常病逝於巴丘,曹操殺了諸葛亮,那麼三國有很大的可能性還是劉孫曹,只是劉禪沒有諸葛亮,蜀漢的國祚大減,東吳沒有蜀漢的支援,國祚大減,說不定不用等司馬氏,曹氏就統一了。

    二是勢必之戰曹操兵敗,周瑜還是如常病逝於巴丘,諸葛亮脫離了曹操,選擇了劉備,那麼歷史回到正常的軌跡上來了。

    三是赤壁之戰曹操還是兵敗,這個是改變不了的,周瑜沒有病逝,那麼很大的可能還是三國,但是劉備的勢力就僅有荊州的長江以南的部分,說不定國祚更長一些,東吳和曹魏二分天下,結局暫不可預料,但是孫權在在對待自己繼承人的事總是犯糊塗,所以東吳失敗的可能性更大。

    總而言之,三國從劉焉諫言以州牧代替刺史的時候開始,分裂已是不可避免了,董卓進京又加快了這一程序,只是不知道勝利者是誰而已,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勝利者已經快要決出來了,所以三國還是那三國,改變不了什麼了

  • 2 # 索亞王者觀影屋

    在三國時期,我們國家真的是出了很多的風雲人物,而且這一段歷史也是大家非常喜歡討論的,非常的精彩。三國時期的各個國家之間的爭鬥還有計策上的變化,都是非常的有研究性的,所以很多的作家也喜歡寫這一段時期的歷史,好像有說不完的故事一樣。

    而且這幾年來,大家也越來越喜歡看精彩的電視劇,有很多的電視劇也是非常喜歡編寫那段時期的故事,這些電視劇一多,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討論,因為每一部裡邊的劇情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每一個人物的形象的塑造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就有很多電視劇為了自己劇情的需要會對真實的歷史做一些改動。

    所以,我們從小到大以來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小說還有電視劇其實都不是真真正正的歷史,但是,這並不妨礙人們對歷史的進一步的猜想,因為這真的非常的有趣。有些人甚至腦洞大開,想出一些別的問題,就比如說我們今天討論的這個問題分,如果當初諸葛亮跟著曹操,天下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很多不一樣的看法,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分析一下。

    我們先說說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為什麼不選擇跟著曹操,很多人都認為曹操那邊有才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他即使去了那邊也很難會有什麼比較大的成就,所以他才會不選擇去曹操那邊。其實,在史書也是這麼說的,諸葛亮有一次在和好友聚會的時候,有一個人說他想回到自己的家鄉,歸順曹操。

    他就勸導他說,全天下這麼大,北方的有能力的人又那麼的多,你想要展露出自己的才華,何必要回自己的老家呢?可以看出,他自己也認為北方的能人實在是太多了,沒有辦法好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還不如繼續呆在蜀漢。

    但是,有人就非常的反對這一種意見,他們認為,其實諸葛亮也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因為他知道全天下可能沒有多少人的頭腦會比自己厲害了,曹操那邊雖然能人非常的多,但是沒有誰能掩蓋掉自己身上的光芒,他要是真的跟從了曹操那邊,那估計司馬懿什麼的都要靠邊站,更別說其他人了。

    假如說他真的順從了曹操,那麼可能會有三個方面的變化,第一個就是劉備會輸的非常的慘。因為他是曹操的宿敵,他們倆互相看不順眼。因為史書上記載說,劉備在去了諸葛亮的住所好多次之後他才決定要出山的,所以說,在當時的蜀漢那一邊真的沒有什麼非常有能力的人來讓蜀國的處境不那麼的艱難。

    在建安十三年的時候,他臨危受命,去了東吳說服了孫權來做成了聯盟,在之後的赤壁之戰時也是狠狠的打敗了對方那個強大的對手,要是沒有諸葛亮的話,劉備真的沒有那麼多場戰爭的勝利。

    第二個後果就是說要是當時的蜀漢沒有諸葛亮的話,就沒有之後天下分為三個國家的局面,因為當時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就給他定下來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在之後也是順著這個方向一直在走的,劉備之後取得了很多的地方,終於進入了益州,稱王稱帝了。

    在之前,他其實一直寄居在劉表那裡,根本就沒有什麼成就,自己的兵馬也是非常的少,自己的前途也是非常的渺茫,根本看不到一個比較好的未來,更別說要稱王了。所以他當時沒有諸葛亮的話,他以後會成為什麼樣子的人,還真的是一個沒法說的問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不會有歷史上的那麼厲害。

    第三個後果就是曹操肯定會贏,而且他還會幫助他建立一個非常強大的王朝,而且他們的軍隊也會被訓練的非常的厲害。在諸葛亮治理蜀漢的時候,他就建立了一個官員不貪汙,人民心裡都害怕犯罪,都有很強的法律意識,也不會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這樣的一個社會,非常的好。而且在諸葛亮死了之後過了上百年,四川那一邊的人民還是非常的想念他,這就說明他的政績真的是非常的厲害.

    所以說,要是他當初跟的是曹操的話,他肯定也是會幫曹操建立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也很多人會說,曹操這個人的權利心非常的重,他在位的時候肯定也不會讓諸葛亮掌握特別多的權利。確實是這樣的,但是大家忘了一點就是他比諸葛亮要整整大了二十六歲,所以在他之後諸葛亮也會掌握非常多的權利,也可以好好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且很有可能的是曹操還會把自己的身後事全都託付給他。

    而且,諸葛亮在蜀漢的時候,就把他們的軍隊給調教成了非常厲害的軍隊,還打贏了很多場仗,所以,曹操的軍隊本來就非常的厲害,就更不用說如果是諸葛亮親自調教的話,他們會更加厲害的。

    所以,我們可以說,要是當時諸葛亮跟的是曹操,那麼中國歷史上會出現一個非常厲害的王朝的,那麼,當時諸葛亮為什麼沒有跟從他呢?因為史書上說,諸葛亮的家族裡邊有很多的漢朝的官員而且他自己也是一個非常相信儒家的理論的,所以他對蜀漢有不一樣的感情,才會跟從了蜀漢那一邊。

  • 3 # 布依獨集

    三國時期三方霸主,劉備、曹操、孫權各佔領一方勢力。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因為得了諸葛亮這位賢才,在諸葛亮“料事如神”般的輔佐下,所以能稱霸一方。而諸葛亮也是因為劉備在隆中三顧茅廬之後,才請出了隱居十年的諸葛亮。在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檔口,曹操其實已經取得威震一方的名聲,而劉備卻是寄人籬下幾乎一無所有。那麼如果當時諸葛亮沒有選擇劉備為主,而是選擇了曹操,那麼,結局會是怎樣的呢?

    “三顧茅廬”的故事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劉備為了請出名聲在外的諸葛亮可謂是絞盡腦汁,最終終於用“情義”打動了諸葛亮,這看似是諸葛亮感動於劉備的義舉,實則是諸葛亮久居深山,對天下大勢觀望許久以後深思熟慮的結果。要是當時曹操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他會同意嗎?不好說。在對明君的選擇上,諸葛亮也有自己的想法:第一,與自己外儒內法的治國觀念相統一;第二;能留給自己足夠的發展空間。這兩點,當時的劉備幾乎佔全了,劉備身邊當時除了幾名武將幾乎無人可用。而曹操呢?曹操的奸猾幾乎無人不知,當時曹操的身邊其實也有足夠能與諸葛亮匹敵的賢才比如荀彧等人,曹操的情況確實跟諸葛亮內心所期待的明主的標準大相徑庭啊,所以在那種情況下,諸葛亮選擇輔佐曹操的概率是非常之小的。

    即使諸葛亮當時真的做了一個跟自己內心不相符的選擇,那麼留給諸葛亮的,只有兩種可能:第一,諸葛亮不會得曹操的重用,至少是不會的到像劉備對他那樣的重用,也就很難出現類似於“空城計”這樣令人稱奇的戰役了;第二,諸葛亮被曹操所棄,甚至被曹操所殺。

    第一種情況,諸葛亮在去了曹操的陣營之後,可能發現自己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在曹操已經經歷了幾場較大的戰役,取得了威震北方的名氣之後,與手下原有的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等謀士已經磨合出了默契和信任,諸葛亮不見得能再插入進去。而曹操營下的謀士的水平絕不低於諸葛亮,即使個個都不如他,那麼聯合起來也絕對能夠抵過一個諸葛了,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更何況是眾多優秀的謀士呢。那麼諸葛亮會少了絕大部分的發展空間,他也就不見得像在劉備手下那樣名聲大躁了。

    第二種情況,諸葛亮被曹操所棄,甚至死在曹操手下。其一,前面提過諸葛亮的理念與曹操的理念幾乎是大相徑庭的,而曹操又是一個十分多疑的人,他要求自己的手下必須絕對服從於自己。諸葛亮進了曹營,與曹操意見不合而發生爭端是必不可免的,一次兩次可能因為惜才曹操就忍了,但多次發生這種情況的話,照曹操的性子,要麼是既然你跟我意見不合,那我就不用你了;要麼是曹操懷疑諸葛亮的用心,而直接將他給殺了。

    諸葛亮對於劉備可謂是雪中送炭,但對於曹操不一定就是錦上添花,在曹操手下,作為觀眾我們都會為諸葛亮無法施展才華而感到可惜,更何況是諸葛亮本人呢。那麼諸葛亮即使真的去了曹操麾下並且得到了重用,那麼劉備就一定會輸嗎?天下一定會統一嗎?答案是不會。即使劉備沒了諸葛亮,照劉備的人格魅力來講,還會出現另一個不亞於諸葛亮的謀士出現在他身邊,繼續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進行著很長一段時間的分裂割據。

  • 4 # 細說三國0

    假如歷史是這樣,那結果會怎樣?

    從演義中來看三國,如果說諸葛亮跟曹操發生了主僕關係,那整個三國時期的局勢會怎樣?

    曹操知人善用,再加上自己的文韜武略,絕對是三國時期最牛逼的人物之一,當他統一北方的時候,幾乎大半個天下都在他的手上了。

    但關鍵時刻的死,讓他失去了最得力的謀士,從而在接下來的損失慘重,可以說是元氣大傷,也就是在這個事件之後,整個天下大勢就發生了轉變。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可以說是頂級謀士的存在,幾乎要被神化了,用兵如神,運籌帷幄,決戰千里,甚至還可以未卜先知。

    只是我們在看三國的故事的時候,有些時候就會糾結,如果劉備有多幾個城池,如果有多一些兵,如果能夠有更好的運氣,那肯定會讓諸葛亮有更大的發揮。

    好,如果諸葛亮在曹營,那麼他肯定也會混得很不錯,起碼可以是曹操身邊最重要的謀士之一。

    在統一北方之後,拿下荊州,也許諸葛亮就不會讓曹操去打東吳了,畢竟東吳有天險,長江流域並不是那麼好攻過去。

    如果當時他往西涼方向進攻,守住天險,也不讓東吳攻過來,兵力集中過去打西涼,那以曹操當時號稱百萬雄師,還不算把西涼給踏平啊!

    曹操擅長的是步兵,而諸葛亮擅長排兵佈陣,兩個人走在一起,西涼當時並沒有太過厲害的謀士,自然不會是對手,要拿下那些地方,對於曹操加諸葛亮的組合自然是非常輕鬆的事情。

    如果連益州都拿下,那天下就剩下東吳了,就算耗也能把東吳耗死。

    我們看三國演義都知道,之所以三國時期能夠僵持,完全是因為有互相制衡,所以彼此 都不敢亂來,誰都不想做第一個打破僵局的人,或者是誰都不敢那樣做。

    但如果諸葛亮在曹操身邊,先把赤壁之戰這樣的大事情給擺平,不讓曹操有損失,又通過長江制衡著東吳發展,那麼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國時期的事情了,劉備可能也就只能乖乖的東奔西走了,又或者是提早進入益州,但肯定不是去奪天下,而是去投靠,完全的投靠,當時除了東吳,就是益州合適了,也算是親戚,以劉備的性格,肯定最後會拉下面子投奔過去的。

    當曹操跟諸葛亮搞定西涼,搞定了漢中之後,這時候東吳還是那個東吳,而曹操則是幾乎掌控天下的曹操了。

    而劉備在益州肯定也是鬱鬱寡歡,因為劉璋不是胸懷大志的人,他肯定也不會對外擴張。

    在當時的局勢裡,如果你不擴張,就意味著隨時被吞掉,因為敵人的實力正在不斷的增長。

    諸葛亮還在隆中,就已經把益州,荊州這幾個地方當做天下大勢的關鍵之地,他自然不會讓曹操放過這些地方,拿下西涼這個後花園,再去突破益州,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畢竟當時益州雖然土地肥沃,但卻有欠開發,很多都是少數民族地區,他們甚至連農耕工具都沒有,也是諸葛亮他們教他們怎麼做,才真正把農耕發展起來。

    如果諸葛亮在曹操陣營,以曹操所佔的那些地方,再加上諸葛亮的治理手腕,不出十年,估計國力也是可以翻幾番。

    恐怕到時候東吳也只是諸葛亮動動嘴皮子就可以解決了,畢竟國力在那,誰敢挑戰?

    所以諸葛亮跟曹操如果組合在一起的話,那三國的整個故事畫風肯定是要完全被顛覆了。

    但當時諸葛亮不會選擇曹操,因為曹操已經有那麼多人才,諸葛亮要在那裡發揮才能,比要在劉備陣營中可是難多了。

    諸葛亮肯定也不會沒有考慮過的,畢竟當時曹操聲勢浩大,想要投奔的人也不少。

    個人覺得諸葛亮之所以不投奔,不完全是因為匡扶漢室,要找一個正統的皇室,關鍵還是看不到太多機會,就好像現在的職場,如果要在世界五百強企業混出個名聲,和一個有潛力的創業公司相比,創業公司的投資回報顯然會更大一些。

    遺憾的是歷史沒有如果,諸葛亮沒有跟曹操走在一起,不然也許整個歷史就會因為這兩個男人而變得不一樣了。

  • 5 # 北京不向北2020

    曹操不會是諸葛亮的選擇!這個假設是不可能存在的。原因有二,

    首先,諸葛亮自詡管仲樂毅,這兩個人實際都是執政戰國時一國的核心人物!無論是齊桓公還是燕昭王,都是對二人託國相委,可以說獨攬大權也不為過!

    曹操雄才大略,手下文武燦若群星,曹操手下的謀士都是各司其職,並沒有管樂之類人物出現的可能!加之曹操親族人才濟濟,每每被委以重任的都是曹氏和夏侯氏的自己人!諸葛亮在有才,無非和司馬懿一樣蟄伏待機而已!這對於諸葛亮的追求來說是不匹配的!

    其次;劉備其實是諸葛亮唯一的人選!劉備白手起家,選賢任能,任人唯賢!頗有漢高祖當年的神姿。

    從實際情況看,劉備所用之人都是才幹卓著之輩,但是劉備本人的才幹在三國裡面並非是出類拔萃的!這樣的君主和漢高祖又有不同,高祖雖然用三傑,但三傑之下的周勃,樊噲,陳平,曹參等等也都是一世人傑!可以委以重任!

    劉備則不同,手下並沒有能夠類似諸葛亮希望的頂尖人才!關張趙都是頂尖武將,但是運籌帷幄,調理內政都沒有能力,其他的文臣都有才,但是和諸葛亮都有足夠的差距,所以劉備對諸葛亮委以重任,如魚得水是板上釘釘的!

    所以說,亂世主擇臣,臣擇主,無非是一世人傑,選擇各自適合的舞臺罷了!

  • 6 # 沉淪ll東方玉仁

    很難說!

    劉備奔波半生,始終英雄無用武之地,直到“隆中對策”,諸葛亮為其做出戰略規劃:先取荊州再奪益州,成鼎足之勢;先不圖江東而以之為援,待北方有變,派一上將軍出荊州取許都、洛陽,劉備自蜀中奪長安;最後再平定江東,一統天下。

    劉備的第一步完全是按這個規劃做的,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果諸葛亮沒有加入劉備陣營,會不會有其他人幫他規劃?很難說!會不會劉備自己靈機一動想到了?天知道!

    諸葛亮若不在,赤壁之戰的結局會怎樣?也很難說。要知道,孫劉聯盟是魯肅和諸葛亮一起促成的。當然了,沒有諸葛亮,也可能會聯盟,關鍵是時間夠不夠用?兩個軍事集團的聯合是很複雜的,需要各自權衡,相互談判,責任分擔,利益劃分……,諸葛亮一句“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讓劉備迅速做出了決定,到了東吳,又用“田橫齊壯士爾,尚能守義而不辱……”這樣的話來激孫權,可以說諸葛亮的存在,大大加快了孫劉兩大軍事集團聯合的速度。

    如果這邊還沒談妥,曹操大軍就殺到了,先收拾了劉備,再專心對付孫權。沒有了劉備、關羽的牽制,周郎能勝嗎?很難說。

    如果孫劉敗了,那不用說了,孟德一統天下,還哪來的“三國”。

    假如,即便沒有諸葛亮的參與,孫劉也勝了,那就回到我前兩段所說的情況了,看劉備下一步怎麼做。

    對於歷史發展,一件小事兒出現差異都可能引起巨大的改變,何況是諸葛亮這尊大神!

    所以,很難說!

  • 7 # 萬萬萬花筒

    他肯定不會投靠曹操

    諸葛亮在出山以前已經選擇了,他投奔過孫權,但是覺得孫權不會重用自己。

    曹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當時社會是一個以儒家學說為主的社會,像曹操的所作所為是和儒家相違背的,諸葛亮也是當時的大儒名士,也是絕對不肯投身曹操的。

    後來他出山輔佐劉備,開始也沒有得到重用,但他一步一步讓劉備看到了他的才能,受到重用,成為千古丞相的。 曹操改名成劉操,並建立蜀國,世界上也就沒你了,可能 假如諸葛亮投奔了曹操,歷史會不變!

    一切已成過去,無論是個人或是國家,都不會改變歷史.

    就如太陽的產生,恐龍的滅亡,中國未能進入2006世界盃決賽週一樣.

    我們只有借鑑歷史,面向未來,創造將來,為人類服務. 想象不出這個假如,諸葛亮投奔劉備不是《三國演義》裡被三顧茅廬感動那麼簡單,諸葛亮其實早在此之前就已經審時度勢、認真謀劃過了,三顧茅廬只是一個契機。綜觀當時的各種情勢,他只有投奔劉備這條路可走。據說他出山時,他的岳父就說,人逢其主卻生不逢時——投靠劉備是對的,但他只預料到天下三分,卻沒想到分久必合。

  • 8 # 大玉兒在臺灣的小記錄

    諸葛亮跟曹操的話,以他們倆加在一起的雄才大略,三國一定是不復存的,,曹操一定會稱霸天下,早日統一稱王稱帝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板級硬體工程師前途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