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咔咔啊

    作品名稱:七碗茶

    作品別名:《七碗茶歌》、《七碗茶詩》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處:《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 者:盧仝

    《七碗茶》是唐代詩人盧仝的七言古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重點的一部分,寫出了品飲新茶給人的美妙意境,廣為傳頌。

    七碗茶詩內容

    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 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麵。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 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

    一碗喝下去滋潤了嘴唇和喉嚨;

    兩碗下肚打破了孤獨煩悶的心情;

    三碗喝下後搜腸刮肚尋章摘句,只記得文字五千卷;

    四碗喝下輕微發了些汗,平生經歷的不平事,都向渾身的毛孔發散;

    五碗喝下後感覺全身的肌肉和骨頭清爽無比;

    六碗下肚感覺飄飄欲仙,通達神靈;

    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覺得兩腋下習習清風徐徐生出。

    詩人得茶真味,誇讚飲茶的樂趣和妙用。昔魏文帝曾有詩:“與我一丸朗,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體生羽翼。”蘇軾卻認為盧仝的“七碗茶”更神於這“一丸藥”。在詩作中他還多次提到茶能洗“瘴氣”:“若將西庵茶,勸我洗江瘴”“同烹貢茗雪,一洗瘴茅秋”。

    所謂“且盡盧仝七碗茶”,說的是一個典故。盧仝,唐代詩人,一生愛茶成癖,其膾炙人口的《七碗茶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自唐以來,歷經宋、元、明、清各代,傳唱千年而不衰,至今詩家茶人詠到茶時,仍屢屢吟誦。其中“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更為後人耳熟能詳,描寫飲七碗茶的不同感覺,步步深入,極為生動傳神。

    ,羽化登仙。

  • 2 # 小白無敵6

    七碗茶詩原文及解釋如下:

    1、原文:

    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 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麵。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 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

    2、解釋:

    一碗喝下去滋潤了嘴唇和喉嚨;

    兩碗下肚打破了孤獨煩悶的心情;

    三碗喝下後搜腸刮肚尋章摘句,只記得文字五千卷;

    四碗喝下輕微發了些汗,平生經歷的不平事,都向渾身的毛孔發散;

    五碗喝下後感覺全身的肌肉和骨頭清爽無比;

    六碗下肚感覺飄飄欲仙,通達神靈;

    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覺得兩腋下習習清風徐徐生出。

    擴充套件資料:

    詩人得茶真味,誇讚飲茶的樂趣和妙用。昔魏文帝曾有詩:“與我一丸朗,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體生羽翼。”蘇軾卻認為盧仝的“七碗茶”更神於這“一丸藥”。在詩作中他還多次提到茶能洗“瘴氣”:“若將西庵茶,勸我洗江瘴”“同烹貢茗雪,一洗瘴茅秋”。

    所謂“且盡盧仝七碗茶”,說的是一個典故。盧仝,唐代詩人,一生愛茶成癖,其膾炙人口的《七碗茶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自唐以來,歷經宋、元、明、清各代,傳唱千年而不衰,至今詩家茶人詠到茶時,仍屢屢吟誦。其中“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更為後人耳熟能詳,描寫飲七碗茶的不同感覺,步步深入,極為生動傳神。

  • 3 # 檸檸乖乖2019

    《七碗茶》

    唐代詩人: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 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麵。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 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

    《七碗茶歌》是《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寫出了品飲新茶給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潤,第二碗幫人趕走孤悶;第三碗就開始反覆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拋到九霄雲外,表達了茶人超凡脫俗的寬大胸懷;喝到第七碗時,已兩腋生風,欲乘清風歸去,到人間仙境蓬萊山上。一杯清茶,讓詩人潤喉、除煩、潑墨揮毫,並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寫出了茶之美妙。茶對他來說,不只是一種口腹之飲,茶似乎給他創造了一片廣闊的精神世界,將喝茶提高到了一種非凡的境界,專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記世俗,拋卻名利,羽化登仙。

    盧仝(音tóng 〈形〉)(約795~835年),號玉川子,濟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陽(今河北涿縣),唐代詩人。盧仝一生愛茶成癖,被後人尊為茶中亞聖。

    盧仝著有《茶譜》,被世人尊稱為“茶仙”。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廣為傳頌,並演變為“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常常將之與“ 茶聖”陸羽相提並論。

    至今的九里溝還有玉川泉、品茗延壽臺、盧仝茶社等名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命科學專業就業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