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古人云:帝王無家事。前朝後宮,息息相關,牽一髮而動全身。

意思是皇帝的事沒有家事,都是國事,哪怕後宮的一個小閃失,都會對朝堂有重大影響。

還有一句古話叫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很多人打拼天下時,驍勇善戰,功勳卓越,但戰事平定,開始治國理政後,才發現治理好國家,比攻城略地更有難度。稍有不慎,自己攻打的天下就拱手送給了別人。

五代中,後唐開國皇帝莊宗李存勖軍事天賦突出,比肩亞歷山大,統一了中國北方,建立了後唐王朝。然而,稱帝后,他在窮奢極欲的帝王生活中迷失自己,很快被反叛,年僅42歲就殞命,著實令人唏噓。

那麼,李存勖24歲就繼承了晉王王位,39歲統一中國北方,建立後唐政權,是如何在42歲時就民心渙散,迅速土崩瓦解了呢?由美國漢學家戴仁柱所著的《火與冰:後唐莊宗李存勖》一書,從一個外國人的角度,向我們講述了李存勖跌宕起伏的一生,也讓後人從他的經歷中吸取經驗、教訓,為做好當下事提供參考。

一、軍事才華突出,揹負建立王朝使命

1. 洞察力強,謀略超群。

李存勖剛成為新晉王時,叔父李克寧被人鼓動陰謀造反,李存勖先下手為強,設了一場鴻門宴,讓陰謀破產。晉軍人數上處於劣勢,通過謀求契丹求援的方法,讓契丹保持中立。通過馳兵救趙,與趙王王鎔結成聯盟共同對抗梁軍。常常利用出其不意的時機將戰果最大化,利用自然環境的變化等攻打敵人,把漢人的精明與沙陀的戰爭直覺合二為一。

2. 善用人格魅力收買人心。

李存勖經常帶兵親征,到一線作戰,給受傷的士兵敷藥,與一線將士們同甘共苦,團結下屬,鼓舞人心。在勝利後,舉行熱鬧的慶典,對於戰死的將士,加以紀念,反覆宣揚他們的榮譽。主動優撫名將。對於周德成、李翤昭等名將,李存勖鼓勵他們重振激情,自願參與到他的大業中。

二、不拘一格降人才,成就一統北方霸業

1. 任用宦官張承業。

張承業在財政管理方面是一把好手,對內招攬人人,對外尋求發展機遇。張承業深通謀略,與李存勖的母親曹氏合作,幫助李存勖消滅了所有挑戰新王的敵人。晉短短數年間成長為一個統一北方的大國。

2. 啟用漢人高參郭崇韜。

郭崇韜同樣有高超的軍事才華,在奇襲汴州,一戰八天滅梁等戰役中,都立下大功。

3. 競合對手李嗣源。

李嗣源為李存勖的義兄,他與李存勖一樣擁有一流的軍事才華。在晉軍滅燕、抵禦契丹進攻、奪取開封等重要戰役中,李嗣源盡忠職守,所向披靡。

有了這三個核心班底人員的參與,才成就了李存勖的霸業。

但李存勖本身有一些劣根性,再加上稱帝后治國理政才能未及時跟上,導致了他英年早逝。

三、保江山無良策,帝業毀於分崩離析間

1. 好賭貪財,寵信伶人埋禍根

晉陽人好賭博,李存勖生長在晉陽,也有這種玩物喪志的喜好。同時,他崇尚武力,輕視文人,認為戰場上衝鋒陷陣後,私生活可以有所放縱,也讓他在私德上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特別是稱帝后,他和劉皇后兩人各自為政,大肆斂財,導致國庫空虛,國力羸弱。

吹拉彈唱,放到藝術家身上是好事,放到帝王頭上,就是誤國誤天下了。李存勖從一開始就對戲劇感興趣,不僅喜歡伶人,還喜歡自己參與表演。登基之後,不管是皇太后,還是其他核心班底人員對他的約束力都日漸衰弱,他把伶人的位置抬高到史無前例的高度,給他們委以重任,包括成為地市重鎮及中央軍隊的監軍。這些沒有任何政治本領的伶人,擁有莫大的權力後,貪汙腐化,恃寵而驕,影響了朝政穩定。

打江山時百姓多擁戴你的軍事威望,守江山時,百姓們就多不容忍你的腐化墮落,李存勖這些劣根性,在相對和平的年代顯現出來,引發了朝中重臣的不滿,為他的短命擰上了緊箍咒。

2.奢靡揮霍,任性妄為失民心

政治鞏固比擴張領土更為重要,李存勖在政治上的幼稚讓他付出生命的代價。

同光二年一系列的暴雨和地震等天災,給百姓們帶來了非常大的疾苦。這種情況下,皇家一般大赦,或開倉放糧,可以減少百姓饑荒之苦,穩定政局。而李存勖對百姓的困苦漠不關心,照樣玩樂,沒有任何體恤舉動,讓老百姓寒了心。

莊宗的鋪張浪費、奢靡揮霍,使他與樞密使的關係持續緊張。後唐遷都洛陽後,大興土木,起高樓、建宮殿,都花費了巨大的財力和物力,讓人聯想到了隋煬帝的昏聵。鄴都大亂後,軍隊受損嚴重,急需補給,劉皇后控制大半內庫,不願掏錢,讓將士們離心離德,反對皇帝。後終在興教門亂鬥中,被流矢重創而死。

看莊宗短暫的一生,金戈鐵馬,叱吒風雲,快意人生,然這些都是武略發揮出的功效,他的文韜是比較欠缺的。莊宗作為一名沙陀人,雖然認真研習漢文化,但骨子裡的崇尚武德,導致他稱王以後疏於私德管理,安逸思想佔據上風,政治能力低下。這正是莊宗英年早逝的原因。

3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科普,港風眉形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