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寂寞1315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大本營需要一個有能力且值得信任的人來鎮守。

    其二,諸葛亮對征伐東吳態度暗昧。

    其三,避親嫌疑。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官居要職,他曾寫信勸阻劉備討伐東吳,這時如果諸葛亮也勸阻劉備東征,就有和諸葛瑾相互串通的嫌疑。諸葛亮有至親在東吳,不跟隨劉備徵東吳,也有避嫌之意。

    其四,劉備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劉備認為,諸葛亮主要顯示的是其治國理徵才能,戰場經歷很少,又鑑其比較年輕,劉備有意鍛鍊培養其治國守成才能,對諸葛亮戰場過於謹慎不冒險的思想不認可,因此不刻意讓諸葛亮跟隨自己去征伐東吳

  • 2 # 郭夢迪喲

    您好,諸葛亮並沒有直接阻止劉備伐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外交策略: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謀士,他的主要任務是為劉備出謀劃策,製定外交政策等。如果他直接阻止劉備伐吳,可能會被視為干涉主君的權力,破壞主君的聲譽,損害劉備的統治地位。

    2. 安全因素:吳國在當時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如果劉備不與吳國交惡,吳國可能會對蜀漢構成威脅。如果諸葛亮直接阻止劉備伐吳,可能會影響到蜀漢的安全。

    3. 利益考慮:劉備伐吳的原因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增加蜀漢的領土和資源。如果諸葛亮直接阻止劉備伐吳,可能會影響到蜀漢的利益。

    綜上所述,諸葛亮沒有直接阻止劉備伐吳,是因為他要考慮到主君的權力、安全和利益等多方面因素。他會通過製定合理的外交政策和建議,幫助劉備實現他的目標,同時保護蜀漢的安全和利益。

  • 3 # 晴空萬里98047

    不是不阻止而是阻止不了,劉備當時當上了皇帝在加上關羽喝張飛的死讓他被憤怒衝昏頭腦,為此一意孤行的決定要去北伐。

  • 4 # 上善若水1342526

    諸葛亮在劉備入川之前就已經預見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因此他一直在為劉備的長遠發展著想。

    在劉備攻打東吳之前,諸葛亮曾經多次向劉備提出過要先攻取南方的荊州和益州,以鞏固自己的根基,等待時機再進攻東吳。但是劉備沒有聽從他的建議,而是一意孤行地攻打了東吳,結果遭到了失敗。因此,諸葛亮並沒有跟隨劉備一起伐吳,而是留在荊州和益州鞏固劉備的根基,為劉備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5 # 朴實船帆nq

    據歷史記載,諸葛亮曾多次勸說劉備不要攻打吳國,認為吳國雖然地勢狹小,但其國君孫權善於用兵,實力不容小覷。同時,攻打吳國也會分散蜀國的兵力,而使曹操得到機會。最終,劉備也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放棄了攻打吳國的計劃。因此,諸葛亮不跟著劉備一起伐吳是出於考慮到蜀國長遠利益的綜合判斷。

  • 6 # 鐵血征伐

    1、諸葛亮堅持聯吳抗曹的決策,在當時讓劉備絕望。桃園三結義,劉關張義薄雲天,肝膽相照,為後人傳頌,三人情同手足,可以說兄弟情義大於天,在劉備看來什麼都可以失去,但就是不能失去二弟、三弟。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時候,劉備對袁紹說,如果關羽不勝,願意坎我三兄弟的頭顱,可見三人情義非同一般,再到後來關羽守華容道,違抗軍令,劉備願意一起受死,一同被罰,諸葛亮無可奈何,也饒恕了關羽。

    2、諸葛亮善於管理內政、後勤。劉備占領荊州後,諸葛亮的主要任務就是管理荊州,收取捐稅,負責軍資等等,劉備的軍隊在諸葛亮的訓練下,素質極高,而且數量至於不斷的增長,物資更是齊全。劉備得到益州後,諸葛亮也是主要負責後方的管理工作,雖然是名為軍師,但卻從事丞相的工作,後來諸葛亮還編寫了《蜀科》等法律,建立了全面的國家系統,可見諸葛亮之才非同一般。

    3、劉備舉全國之兵伐吳,益州必然空虛,諸葛亮就成了留在益州的最合適人選。所謂三軍未行,糧草先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必然要有強大的物資力量,需要經濟作為基礎。而最重要的是,蜀國也要發展經濟,勞動生產,讓劉備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比什麼都重要。

  • 7 # 龍王溝風景區信訪

    原因是首先是諸葛亮不同意伐吳,並且他的哥哥是東吳的官員。

    其次是劉備御駕親征,後方空虛,需要有人鎮守後方,穩定內部局勢,諸葛亮是最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