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3
回覆列表
  • 1 # 馬玲玲

    《介之推不言祿》講述介之推跟著晉文公在外流亡回國後,晉文公酬勞功臣,獨獨遺漏了他,他不誇功,不求賞,反而和老母隱居綿上深山,最後而死的故事。感悟:“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雖有所作為但不與人爭。我們生在這個社會,從小就不得不面臨競爭,有時候甚至忘了競爭的目的何在。

    現代人常抱怨壓力大,緣何?他們不由自主地參與到各種競爭中,迷失了自己,把勝過他人當做生存的必要條件,其實有所作為才是生存的王道,這也是老子真正想要告訴我們的。

    即使是在當代甚至是未來,這種處世哲學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 2 # APOLLO619

    介子推本身是百姓人家,為了掙錢養家便去了有錢人家裡做事糊口,也就是晉國公子重耳的家裡。

    春秋時期,戰亂紛紛,晉國內部也發生了戰爭,當時的晉獻公昏庸無道、沉迷美色,特別是妃子姓驪名姬的孃孃,于是千方百計的想要廢掉太子申生,讓驪姬孃孃的兒子做太子。晉國內部一片混亂,為了求生只好帶著家屬四處逃竄,介子推很忠心,不但沒有逃跑,還一路追隨重耳。逃竄的日子很是可怕,飢寒交迫,病厄交加。就在這個時候,介子推挺身而出,為了不讓公子重耳餓死,就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來維持重耳的性命。

      在十九年的生死逃亡中,重耳終於迎來了黎明前的光束,他搖身一變就成了晉國的帝王,介子推也成了重耳的左膀右臂。

  • 3 # 漂流的健哥

    晉獻公時,晉國宮廷發生內訌,公子重耳出逃至衛國,衛國不敢收留,他只逃往齊國,途中沒有吃的,大家只能吃野菜充飢。

    重耳咽不下野菜,侍從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成湯端給重耳喝。

    重耳喝完後連稱味道好,後來在趕路時,重耳發現介之推走路一瘤一拐,經過追問才明白經過,重耳感動不已,並許諾回國後重賞介之推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平定了叛亂併當上國君。

    重耳對跟隨他出逃的人都重重封賞,唯獨忘了介之推。

    介之推也認為自己無功,即使自己不割肉,重耳一樣會當上國君,于是帶著老母歸隱山林。此文即為記敘介之推決定隱居時與母親的一段對話。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