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回覆列表
  • 1 # 洛禪居士

    大體上看,國際空間站可視為由兩大部分立體交叉組合而成:一部分是以俄羅斯的多功能艙為基礎,通過對接艙段及節點艙,與俄羅斯服務艙、實驗艙、生命保障艙、美國實驗艙、日本實驗艙、歐空局的“哥倫布”軌道設施等對接,形成空間站的核心部分。

  • 2 # 用戶3113042795452

    國際空間站的各艙段劃分是:

    一、“曙光”號功能艙(Zarya)

    “曙光”號(Zarya)功能艙為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於1998年11月20日由俄羅斯“質子-K”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二、“團結”號節點艙(Unity)

    “團結”號(Unity)節點艙是國際空間站的第二個組件,也是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節點艙,於1998年12月4日由“奮進”號航天飛機送入軌道。

    三、“星辰”號服務艙(Zvezda)

    “星辰”號(Zvezda)服務艙是國際空間站的核心,是航天員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場所,“星辰”號服務艙由俄羅斯出資和建造,於2000年7月12日發射,7月26日與國際空間站聯合體對接。

    四、“命運”號實驗艙(Destiny)

    “命運”號實驗艙(Destiny)是NASA命運號是NASA在1974年2月“空間實驗室”(Skylab)退役後的第一個永久性運作的在軌實驗室,於2001年2月與國際空間站“團結”號節點艙順利對接。“命運”號實驗艙是美國進行微重力科學與研究的場所,包括材料加工、生命科學、生物醫學實驗、流體試驗和地球科學等。

    五、“尋求”號氣閘艙(Quest)

    “尋求”號(Quest)氣閘艙是國際空間站主要的氣閘艙,由美國於2001年7月14日發射升空的。

    六、“和諧”號節點艙(Harmony)

    “和諧”號(Harmony)節點艙是國際空間站3個節點艙中的第2個,於2007年10月23日由“發現”號航天飛機發射升空。在國際空間站所起的作用是把美國“命運”號實驗艙和後來送入太空的歐洲航天局“哥倫布”號空間實驗艙、日本“希望”號空間實驗艙連接在一起。

    七、“寧靜”號節點艙(Tranquility)

    簡介:“寧靜”號(Tranquility)節點艙是國際空間站的第3個節點艙,由意大利泰利斯阿萊尼亞航天公司為NASA建造,長約7米,直徑約4.5米,在軌重量約18,160千克。“寧靜”號能夠為國際空間站上的航天員,以及包括氧氣生成器、水循環系統、廢物清理-衛生維護系統和“科爾貝爾”跑步機等在內的許多生命支持和環境控制系統提供額外的空間。

    八、“哥倫布”號實驗艙(Columbus)

    “哥倫布”實驗艙是繼美國“命運”號之後的第二個國際空間站實驗艙,它由歐洲10個國家的40家公司共同參與制造,是歐空局最大的國際空間站項目。

    九、“希望” 號實驗艙

    日本實驗艙 (Japanese Experiment Module,JEM),命名為“希望”號,日語為Kibō(Hope),意為希望。“希望”號實驗艙是日本對國際太空站的貢獻,由JAXA於2001年9月製造完成,也是國際太空站上最大的艙組。“希望”號實驗艙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座連接到空間站上的載人太空艙,是日本的載人航天器。

    十、“萊昂納多”多用途後勤艙

    “永久性多功能艙”(Permanent Multipurpose Module, PMM)是國際空間站的永久性擴展艙。“永久性多功能艙”的前身為“萊昂納多”後勤艙,該艙是由意大利製造的多用途後勤艙(MPLM),以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萊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命。

  • 3 # winstonnb

    國際空間站是世界最大的航天器,質量為419725公斤,加壓空間為916立方米,宇航員可居住空間為388立方米,翼展109米,桁架長度為94米,加壓艙段長為67米,所佔用的面積比一個標準足球場還要大。

    國際空間站一共由14個艙段組成,8節美國艙段,6節俄羅斯艙段,但它僅僅只配備了8個永久性睡眠區,也就是說國際空間站長期在軌駐留為8人,不過國際空間站宇航員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3人。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