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看見未來便能迎接未來。

作者|勝馬財經 李察

編輯|歐陽文

科學界有一句名言:“人類近200年內的發展,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尺度下,根本就不是一種發展,而是一種飛躍。”

這是因為人類誕生至今已經過去數千萬年,而人類的生活生產體系,維持了幾千年的技術水平,在短短的近200年內徹底被扭轉。

其中被公認的關鍵是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是蒸汽機的發明,將人從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了,帶來了生產力的極大提升,第二次科技革命,以愛迪生,法拉第為代表的電氣革命,使得電力被人類社會大規模應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則是以信息技術為發力點的技術革命。極大的加快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和協作方式。

當下,人類都在翹首以盼第四次科技革命,它何時到來?以那種方式?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引發了無數的思考和推測。

近年來,隨著IOT(internt of things)技術的火熱,關於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另一種猜想開始興起——以智能物聯為起點,將以物與物之間的鏈接,產生新的科技的改變,從而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未來的10到20年,引發社會的大變革。

何謂“物聯網”?

從概念上來看,物聯網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聯通,進一步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

物聯網這個概念從提出至今也有20多年的時間了,工業物聯網是物聯網行業最早發展、也是最快的領域,因為它給工業領域帶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是快速顯現的,企業會更有意願主動採用物聯網新技術。

舉個例子,美國Caterpillar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機械和礦山設備製造商。它與機器數據分析獨角獸Uptake合作,將機器聯網,然後將包括設備方位和路徑、閒置時間和機器使用等數據彙集並進行分析,對設備的運行路徑、停機時間和維護進行優化,減少運營成本並提升產量。

通過處理和分析這些數據,為線下實體零售門店提供顧客流量、商品營銷分析等服務。

近年來大陸也有很多例子,比如海康威視應用視覺技術進行商品識別,提供商品與設備遠程管理功能,將很多城市的無人貨櫃進行了智能物聯升級。

基於普通貨櫃進行改裝,加裝智能工控設備、攝像頭等硬件,海康威視提供算法生產平臺,能夠自定義識別算法,實現商品品類,商品排面,貨架佔比等智能識別功能。

海康威視的技術和服務,也是物聯網朝著智能物聯這個更先進概念發展的一種徵兆,即人工智能給這個產業帶來了更多的影響。

利用物聯網感知設備和AI技術的結合,會有很多新的變化:結構化的數據、數據進一步治理以後形成的大數據、大數據的挖掘或者洞察大數據背後的一些規律或者現象等等,可以在各行各業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智能物聯是

物聯網的PLUS版本

而談及智能物聯和傳統物聯網技術的異同,可以理解成“強化升級”。

人工智能為物聯網賦能,通過機器學習將物聯網數據轉化為有價值信息,並據此優化決策流程,使設備更加智能,改善人機交互體驗。同時,物聯網也通過萬物互聯和數據交換為人工智能提供源源不斷的數據,使人工智能有用武之地。

在海康威視看來,智能物聯是一種基礎能力,智能物聯為人與物、物與物提供了相連接、相交互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並不專屬於任何一個行業,但智能物聯確實存在先鋒、典型行業場景,如智慧安防、工業物聯、智能家居等;以前大家提到智能物聯,可能會馬上聯想到智能家居,但實際智能物聯可落地的領域要多得多。

物聯網本身有三個層次,分別是感知層、網絡傳輸層和應用層。

海康威視以視頻技術為起點,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持續拓展和佈局可見光、毫米波、紅外、X光等領域,融合發展聲、溫、溼、壓、磁等感知手段,打造全面、多維的感知技術平臺,實現在物聯感知層的技術支撐;

網絡傳輸不是海康威視的主業務賽道,但公司著重用好網絡傳輸外部條件;在應用端,海康威視三個事業群和創新業務一直在與行業夥伴探索和推進。

海康威視其實一直走在智能物聯的路上,只是能力一點點在補足。二十餘年來,海康威視不斷升級感知技術手段,提供的產品從物聯感知設備拓展到與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充分融合的智能物聯產品、IT基礎產品、平臺服務產品、數據服務產品和應用服務產品,從事的領域從綜合安防拓展到智能家居、數字化企業、智慧行業和智慧城市。

憑藉在眾多技術領域的積累和對行業市場的深耕,在2021年的年報中,海康威視升級了公司的業務定位,將業務領域明確定位為“智能物聯AIoT”。智慧安防是智能物聯落地的主戰場。

海康威視下注

智能物聯的底氣在哪?

智能物聯的應用需求呈現碎片化、場景化特徵,如何在滿足個性化需求、形成場景化解決方案的同時,最大程度的獲得商業上的規模效應,是對所有行業參與者的挑戰。

因為用戶需求的碎片化、個性化,導致需求的準確性把握不易實現,所以產品的多樣化、定製化變得必要,解決方案的行業細分和需求定製特點愈加突出。

因此,為客戶、用戶提供營銷服務支持也因為碎片化需求愈加扁平和專業,生產環節的小訂單、柔性化成為必須,企業運營所需的其他所有環節,都為適應這種碎片化的行業特性而改變。

過去二十年,海康威視見證和參與了安防行業的發展壯大,智慧安防是智能物聯落地的主戰場。公司在技術產品、營銷服務、生產製造、生態打造方面,都逐步構建起了適配智能物聯碎片化需求的核心競爭力。

在技術產品層面,海康威視已經積累了包括物聯感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在內的3大類支撐技術。提供的產品從物聯感知設備拓展到與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充分融合的智能物聯產品、IT基礎產品、平臺服務產品、數據服務產品和應用服務產品在內的5類軟硬產品。通過多年的產品研發創新,目前在售硬件設備型號近3萬種。

在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方面,公司一直堅持基線+定製化的產品研發路線,人們的需求千差萬別,而定製的關鍵是從個性化和標準化中找到平衡點,將“定製產品”的客戶共性需求,作為下一代“基線產品”技術平臺開發的目標,實現規模化生產與個性化需求並行。

在營銷服務層面,公司在營銷體系建設上長期持續投入,形成了大陸和海外在營銷組織、本地化人才團隊、合作伙伴等方面的深厚積累,營銷人員能夠和客戶用戶快速交流需求,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動和業務溝通。

據瞭解,公司現有32個省級業務中心,300多個城市分公司、覆蓋國內絕大部分地級市;在海外設立了23個大區功能中心,下設66個分支機構。公司在國內以公共服務事業群、企事業事業群、中小商業事業群的組織形式拓展行業應用;在海外經銷與行業相輔相成,推行一國一策。

同時,公司內部相互配合,通過行業帶動區域、區域推動行業、營銷帶動研發、研發推動營銷的有機組合、力深入洞察用戶需求,使營銷和技術研發工作都能有的放矢,推進公司業務穩步向前。

最終落實到生產製造環節,針對智能物聯產品訂單零散、需求切換頻繁、齊套性要求高的情況,這些年,海康威視打造了敏捷、柔性的製造體系,滿足小批量、多批次、大規模的產品製造需求。

生態開放,AIOT的碎片化特徵導致很難由智能物聯領域中的一家企業為客戶提供全鏈條的服務,因此構建開放合作生態,攜手合作夥伴共同開拓AIoT是必然路徑。海康威視開放生態賦能體系已全面形成,提供包括設備、平臺、數據和應用的全面開放能力,為行業應用開發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例如在設備端,海康威視早在2020年就推出了嵌入式設備開放平臺(HEOP),在HEOP架構下,各類硬件實現容器化開放,各種算法實現按需生產,自由切換;在應用端,海康威視AI開放平臺為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一站式算法訓練平臺,助力合作伙伴快速完成業務佈局。截止2021年底,服務企業用戶超過8000家,生成模型50000個,累積落地項目4000個。

看見未來便能迎接未來

我們知道,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與影響的。

在前幾次的人工智能繁榮中,人工智能技術內在的侷限是最終導致衰落的根本原因。傳統的機器學習算法所能應用的場景和實現的功能都有明顯的侷限,而更多的數據對於傳統的機器學習模型來說也沒有太過顯著的意義。

在現階段,數據獲取的技術、信息傳遞的通道技術,和處理數據的計算能力都有所提高,而人工智能本身則通過深度學習算法的進步得以具備更好地利用上述設備設施的條件。

這些綜合的因素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成為技術的發展與革新新的希望,也正因此,智能物聯被認為極有可能促進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真正實現,讓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實現又一次革命性的發展。

因為涉及領域寬且深,需要的技術配合龐雜,因此智能物聯產業是多種技術融合,賦能各行業的產業,整體市場潛在空間超十萬億元。

根據IDC的數據與預測,2019 年全球AIoT 市場規模達到2264 億美元,預計到2022 年達到4820億美元,2019-2022 年複合增長率為28.65%。根據艾瑞諮詢數據,2021 年中國AIoT 整體市場規模將達6548 億元。

智能物聯是個大市場,能夠容納非常多的公司。同時,它也還沒有定型,各家公司都可以在產業鏈上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這個位置一旦找對,就基本奠定了未來發展的基礎,遠的不說,單看第三次工業革命,成就了現今人們依然能夠耳熟能詳的幾大巨頭IT公司。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所謂大道相通,如果未來的方向大致確定,越早“落位”的企業,在日後越能坐穩自己的位置,這些企業的共同之處往往在於,若干年後回過頭來看時,它們的先發優勢早在技術革命的萌芽階段就已經建立起來。

END

關注我們,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5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不能與雞蛋一起吃的食物?提醒大家多注意一下,不要不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