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到今年底,全球的5G應該可以說完成了第一波建設,大城市的5G差不多普及開來,但這不是5G的結束,因為後面還有更好的,尤其是5G要實現從能用變成好用的跨越,毫米波技術也是時候登場了。

下面就為大家普及一下毫米波在5G方面到底有多大分量。

什麼是頻段?

首先簡單了解一下波段概念,波段是無線電通訊頻率中的一小段電磁波譜,通常以通道(channel)的方式來運用,或將相同型別、屬性的無線應用集中配置在某一處,舉例來說如:

中波波段(AM broadcast band):(530kHz — 1610kHz,若在美國可至1700kHz)

短波波段(Shortwave bands)(5.9MHz — 26.1MHz)。

高頻頻段(High frequency)(頻率在 3M-30M ,波長從 100 米到 10 米),二戰前的早期雷達使用這個頻段,因為當時技術能夠得到可靠的大功率器件的最高頻率。由於波長太大,對小物體的檢測效能不好;但是可以超視距工作。

甚高頻(VHF,Very high frequency):頻率範圍是 30M 到 300M,其波長範圍是 1 米到 10 米,因此這個波段又稱為米波波段、超短波波段。米波雷達的天線較小,二戰時可以安裝在艦船上,作為搜尋/警戒/預警雷達使用;該波段使得飛機難以隱身。

實際上5G是多種技術的集合,光是頻段上就分為兩部分——FR1和FR2,前者頻率範圍是450MHz——6GHz,又叫6GHz以下頻段,這是最常見的,也是目前的主流。

FR1就是我們常說的sub 6GHz,低於6GHz的部分,這部分將是5G當前的主流應用範圍。我們知道頻率越低,覆蓋能力越強,穿透能力越好,但目前很多頻段已經在之前的網路中使用,各國使用狀況不同,普遍而已,目前3.5GHz是5G應用最廣泛的頻譜。

毫米波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這麼重要?

在介紹我們的主角之前,先對無線通訊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這樣便能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我們都知道,“高傳輸速率”是5G的一項關鍵技術指標。那麼怎樣提高傳輸速率呢?這裡的傳輸速率,即單位時間裡通過通道的資料量。所謂的無線通訊是利用無線電磁波進行通訊。無線通訊的基本原理是將聲畫資訊變換為含有聲畫資訊的電訊號,再把電訊號“寄載”在比該訊號頻率高得多的高頻振盪訊號上去,然後用發射天線以無線電波的形式向周圍傳播。

這是電磁波譜,它是按照電磁波的頻率順序進行排列而畫出來。頻率,是電磁波的重要屬性。無線通訊領域,主要研究的是圖中綠色部分。

前面說了,頻率是電磁波的重要特性,不同頻率的電磁波有不同的特性,也就意味著有不同的用途,所以我們在電磁波這條“大路”上進一步劃分車道,分配給不同的物件和用途。

毫米波就位於微波與遠紅外波相交疊的波長範圍,其實它也是兼有兩種波譜特點的。FR2頻段的頻率範圍是24.25GHz——52.6GHz,也就是毫米波(mmWave)。

毫米波為何大紅大紫?有何優勢?

各國之所以看中毫米波的商用價值,是因為其他的頻譜資源已經不夠用了。事實上,頻帶利用率不是越高越好就行。所以,人們很自然地將目光轉向另一個更簡單粗暴的方法——提高頻譜系統頻寬。

但問題是目前常用的6GHz以下的頻段已經基本沒有更多的資源可利用了,因為4G時代已經非常擁擠。這時候,人們想到了過去一直沒太關注的毫米波頻段。

毫米波的最大特點是高頻率,但在30-300GHz之間也不是所有頻段都可以隨意使用的,因為有些頻段效能比較差,所以目前很難被使用。3GPP協議38.101-2 Table 5.2-1中,為5G NR FR2波段定義了3段頻率,分別是:

n257(26.5GHz~29.5GHz);

n258(24.25GHz~27.5GHz);

n260(37GHz~40GHz);

以28GHz和60GHz頻段為例,通訊領域有一個原理,無線通訊的最大訊號頻寬大約是載波頻率的5%,所以兩者對應的頻譜頻寬分別為1GHz和2GHz,而4G-LTE頻段最高頻率的載波在2GHz上下,頻譜頻寬只有100MHz,毫米波的頻寬相當於4G的10倍,由此看來,這是一個有待開發的藍海。

Ookla最近在美國進行了5G網路速度測試。測試結果表明,5G毫米波系統的下載速度大約是4G LTE的二十倍,是未接入毫米波頻段的5G手機下載速度的五倍

除了速率高,毫米波還有不少其他的好處,毫米波的波束很窄,相同天線尺寸要比微波更窄,所以具有良好的方向性,能分辨相距更近的小目標或更為清晰地觀察目標的細節。

解決技術短板,成就千億美元大市場

現在看來目前國內運營商以Sub-6GHz作為5G網路的主力,很少用到毫米波,原因很簡單,因為5G毫米波存在一個硬傷——訊號。

兩大致命短板:

1.氧分子對它的吸收會比低頻譜明顯,所以毫米波頻譜衰減的比較快;

2.該頻段穿透障礙物的能力比較差,無法穿過障礙物。

毫米波是波長約在1-10毫米之間的電磁波。電磁波頻率越高,波長越短,穿透能力越差。

一片樹葉、一張紙、甚至是一滴水的遮擋,就可以讓毫米波5G訊號徹底“翻車”。

採用毫米波訊號的5G手機幾乎可以被任何東西擋住訊號,電話亭、一棵樹、玻璃、雨傘、甚至是...空氣,只要基站和手機之間有遮擋,可能轉個身,網路會立刻回落到4G。而採用Sub-6GHz和毫米波同時覆蓋的運營商則相安無事。

成本問題——基站太多,貴!

除此之外,毫米波的覆蓋範圍有限且成本昂貴,較大的路徑損耗意味著覆蓋範圍僅限於數百英尺,需要大量的小型基站,但這都得需要錢。除此之外,5G毫米波商用還需解決路徑損耗的問題。

但這些技術難題在我們高超的工程師手底下一點點的解開了:

對於路徑損耗,窄波束寬度的模擬波束成形能夠克服,利用現有站址開展全面的系統模擬實驗;身體、牆體、植被、雨滴的阻擋會嚴重影響訊號的傳播,因此,利用路徑分集和反射,可以引領波束賦形和波束追蹤技術發展;由於頻寬更大,從本質而言毫米波能耗更高,這為外形尺寸較小的終端帶來嚴峻的散熱挑戰,高通釋出的調變解調器、射頻和天線產品,可應對外形尺寸和散熱的挑戰。

當前有不少國家主要圍繞26GHz的毫米波頻段進行測試,但規模化部署仍存在一定的技術性挑戰——包括覆蓋率有限、網格部署成本較高、障礙物的阻斷等。阿聯酋在毫米波的部署中,重視毫米波在高移動性應用中的作用,依靠波束賦形來解決技術痛點,從而減少部署成本。

所以,想要5G毫米波體驗好,必須建很多基站——幾乎每個角落都需要!

那為什麼5G毫米波這麼“弱雞”卻倍受青睞,原因很簡單。

5G毫米波載波頻率更高,訊號頻寬更大。以60GHz頻段為例,每個通道的頻譜頻寬達到2.16GHz,相比之下,4G-LTE頻段可用頻譜頻寬只有100MHz。說白了就是5G毫米波網速很快,比Sub-6GHz的5G更快。ITU IMT-2020規範要求5G速度可以達到20Gbit/s,單靠Sub-6GHz是搞不定的,得用上毫米波。

毫米波受到的頻段干擾更少。1.9Ghz-6Ghz頻段彷彿是擁擠的地鐵,Wi-Fi、藍芽、衛星廣播等都“擠”在一起,難免會有“打架”。而毫米波頻段就像是無人區飛馳的敞篷跑車,時延極低,容量高,可以同時有更多裝置連線。

但剛才提到,毫米波技術本身仍存在一定缺陷,就中國而言,毫米波產業鏈有待成熟,核心技術和核心器件成熟度較低,系統化和標準化工作有待推進,相較於已經深度部署的低頻段,毫米波的技術優勢不太明顯。

在5G裡面它有多大價值?

雖說短板尚在,但應用價值不可估量,工業場景和智慧城市將是5G毫米波的重要用武之地

在工業場景中,高容量、低延時的網路特點有助於提升工業的智慧化和自動化程度。目前芬蘭很重視毫米波技術在未來工業級方向的應用,此外智慧城市也是未來毫米波的重要應用領域。

總而言之,5G毫米波頻寬高,時延低,容量高。在日常生活中,5G毫米波可以幫助你秒速下完藍光視訊、在擁擠的球場享受高速網路。在專業場景,5G毫米波可以實現工業機器人的遠端控制、自主工廠運輸、遠端醫療等。

應用場景比想象中更廣

毫米波在未來的應用場景可能超出想象。首先,毫米波的特性決定了它可以主要被應用在大頻寬、高容量的場景,面向高頻段的eMBB場景,可用於人口密度大、網路容量需求大的熱點區域。

1. 大型場館

毫米波很適合在大型場館如音樂會、體育館等人口密集區域進行部署,可以帶來數千兆位元的速率以及低時延和無限容量的體驗,以往在萬人體育場觀看演出時手機訊號幾乎為零、上不了網的情況不會再有,可以為觀眾帶來獨有的個性化體驗。

2. 室內場景

毫米波可以更好地在室內場景部署應用,實現媲美WiFi的上行和下行鏈路覆蓋,還可以利用更大的頻寬滿足實現數千兆位元中指突發速率的需求,總之就是讓你的上網體驗更優質。

需要注意的是,毫米波的波長很小,所以天線也可以做得很小,這樣未來在5G毫米波部署時,在普通巨集基站基礎上一定會有很多微基站(就是小基站)得到部署,在城區街頭、室內角落,你都有可能看到。

3. 固定無線寬頻接入

毫米波還可用於固定無線寬頻接入業務,滿足典型如4K、8K電視的傳輸需求,滿足市郊居民區的視訊需求,一個典型的場景是家裡購買一臺CPE裝置部署無線網路,然後即可通過電視聯網觀看高達8K的超高清視訊。

何時能有支援毫米波的手機?

可以說,毫米波將會改變我們室內室外的互聯狀況,極大釋放5G潛能。同時,我們隨手不離的手機也會進行革新。

其實目前很多手機在硬體上面,都已經開始支援5G毫米波,但是廠商會根據不同國家或者地區的市場,做出改變。目前國內市場以Sub-6GHz為主導,而美國市場,以5G毫米波為主導。

截至目前為止,依然只有高通方案商用,也就是高通的驍龍855+X50 modem+QTM052模組這樣的晶片組合。基於這種硬體平臺打造的5G手機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毫米波5G手機架構:

例如,美版的S20+與S20 Ultra均支援Sub-6GHz和5G毫米波,而Verizo推出的特殊版三星S20,更是解決了S20因為機身過少,無法放下支援毫米波的兩個分立天線模組這個問題,同時支援Sub-6GHz和5G毫米波。

總的來講,如果在國內市場,你可能還買不到國行版支援毫米波手機,因為對於廠商來講沒有推出的必要。而在美國市場,你可以買到。對於國內消費者的話,完全不用為手機缺失對毫米波的支援而恐懼,離它真正在國內的商用還有一段距離。

不過別傷心,今年即將釋出的iPhone12 兼具同時支援Sub-6GHz和毫米波雙重功能。

中國目光長遠的毫米波策略

在5G 毫米波系統部署初期,24.25-29.5GHz 和37-43.5GHz 的接納度是普遍最高的,全球領先的國家和地區正在計劃將這些頻帶的細則落地,這兩個頻帶也已經在R15 協議中明確規定,並建議按800MHz 定義系統頻寬。對於計劃在26.5-27.5GHz 上部署的國家,主要是南韓,則建議部署400MHz系統頻寬,主要是為了在實踐中逐步明確分配,避免在24.25-27.5GHz 上出現碎片化。

中國選擇中頻頻譜部署 5G 的策略發揮了極大的優勢,不但能充分發揮國內的技術與產業鏈優勢,也的確有力推動 5G 在國內的部署與應用。

工信部官方資料顯示,截至到今年 6 月底,中國建設開通的 5G 基站已經超過 40 萬座,而真正連線到 5G 網路的使用者也達到了 6600 萬。根據法國回聲報提供的資料,美國的 5G 使用者是 100 萬,差不多是中國 5G 使用者數量的百分之一。

與此同時,在三大運營商助力下,5G 應用也不斷 “乘風破浪”,實現在工業、醫療、交通等垂直行業的 “多點開花”,並打造出一系列行業標杆。

今年夏天,R16將完成,一旦可用,網路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mmWave頻譜的能力,充分發揮5G技術潛力。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為曾助力安卓走向成功,現在鴻蒙系統怎麼能不成功?谷歌接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