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國內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很多人憋在家裡自己做飯,視訊菜譜成了剛需,但火的卻不是廚房類APP。

同事曾說過一句讓人細思極恐的話,“現在有啥不知道的,第一反應是去抖音搜一搜。”

不管大家喜不喜歡百度,百度牢牢把控著搜尋市場八成的份額,但當一家做內容分發推薦的平臺悄悄把觸手伸向了搜尋市場,而且過渡極其自然,就很可怕了。

可最怕的不是百度,而是騰訊。

七年前,騰訊不但戰略投資搜狗,還把騰訊搜尋業務——搜搜打包賣給了搜狗;七年後,騰訊全資收購搜狗,將搜尋業務又打包買了回來。

從資本層面看,騰訊虧了;從戰略層面看,騰訊急了。

自救

2013年,《屌絲男士2》熱播,最後一集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植入:360搜尋。

眾所周知,《屌絲男士》是搜狐自制系列網劇,搜狐旗下最能打的搜狗,正好也是做搜尋業務的。

一時間,360收購搜狗的傳聞滿天飛。

在事件真真假假、沒有定論的時候,馬化騰、張朝陽和王小川一起出現在搜狐媒體大廈。

很快,2013年網際網路領域最重磅的一筆交易官宣,騰訊以4.48億美元戰略入股搜狗,並將搜搜和QQ輸入法業務併入搜狗現有業務。

360徹底放棄了收購搜狗的想法,因為這是周鴻禕第二次碰壁,而第一次正好是在十年前。

2010年初,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前夕,谷歌退出了中國市場,給中國的搜尋市場留下了一片不大也不小的空白。

但所謂的搜尋大戰並未爆發,百度一口吃下了這片空白,市值一度超過騰訊併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榜首。

360和搜狗們,爭奪著百度之外那區區10%的市場份額。

不甘心,於是周鴻禕第一次想要收購搜狗,後者當年的市佔率為3.5%,位列第三,但一直虧損,強強聯手,未必不能給百度點顏色看看。

那次,也是張朝陽鬆了口,但王小川不願意,於是他去杭州見了馬雲。

2010年8月,王小川帶領搜狗團隊從搜狐分拆,搜狗公司獨立運營,阿里巴巴及馬雲個人分別作為戰略投資人進行注資。

但合作只持續了兩年。

2012年7月2日,搜狐釋出公告稱,已回購阿里巴巴所持有的搜狗約10%的股份。

與阿里分手後,搜狗獨自戰鬥了一年,最終又牽手騰訊,這次一牽就是7年。

2013年9月,騰訊成為搜狗最大股東;2020年7月,騰訊向搜狗發出全資收購要約。

7年前,搜狗投後估值12億美元,市佔率10%;7年後,搜狗市值30多億美元,市佔率11%,市值中近11億美元還是騰訊發出收購要約後一夜暴漲的。

7年間,百度還是百度,霸佔著搜尋市場近八成份額,搜狗在業務層面的表現沒有得到使用者的認可,也沒得到資本的認可。

但得到了騰訊的認可。

可是,騰訊本身就已經是搜狗第一大股東,佔投票權過半,何必非要全資收購呢?

依賴

問題的另一面,是搜狗對於騰訊的依賴。

2017年,搜狗上市時的招股書中明確提到,“若搜狗終止或者縮減與騰訊的合作,公司業務和增長前景將會受到負面影響。”

馬化騰曾在談及入股搜狗時表示,搜尋引擎市場講究規模效益,流量規模和變現能力息息相關。

上市時,搜狗搜尋流量中大約有38.2%來自騰訊,遠超過21.8%的自有流量。

搜狗營收的90%來自於搜尋和搜尋相關廣告,廣告依賴搜尋,搜尋離不開流量,流量是騰訊帶來的。

獨立,曾是王小川的執念。

2000年9月,ChinaRen被搜狐收購,王小川也加入搜狐。CMS內容編輯系統取代了搜狐的內容編輯系統,王小川則在搜狐做了三年兼職,於2003年從清華畢業後,正式加入搜狐公司任高階技術經理,後來晉升為高階技術總監。

那時,是真正的中文網際網路搜尋大戰的年份,四大門戶之一的搜狐參戰,張朝陽將重任交給了王小川。

王小川做出了搜狗,可不但沒有完成張朝陽“滅掉百度”的目標,連自身的生存都很艱難。如果不是搜狗輸入法的意外崛起,搜狗或許已經淡出了市場。

2010年,搜狗從搜狐分拆單獨運營,隨之而來的就是王小川在張朝陽、周鴻禕、馬雲、馬化騰等大佬之間斡旋自救的故事。

解決了被360收購的危機後,王小川一直試圖講自己的故事,但都不夠性感。

搜狗曾將人工智慧作為戰略重點,並基於此推出了旅行翻譯寶和速記筆等硬體產品,但沒有收穫太大的反響。

搜狗也曾入局內容分發業務,但是搜狗號推出得太晚了,又是沒有什麼反響。

2017年登陸紐交所時,搜狗開盤價達到13美元,但2020年最低時僅有2.95美元。2020年一季度,搜狗虧損擴大至3160萬美元,同比擴大710%,這是上市以來最大單季虧損。

騰訊的收購要約,無疑是雪中送炭。搜狗隨後的公告提到:張朝陽把所有投票權用於支援本次交易,並且將其持有股權全部賣給騰訊。

就連自稱有選擇困難症的王小川,也很快作出了同意的迴應。

字裡行間,依然透露出“不願意”,就像曾經不願意被360奪走控制權,只不過這次沒有選擇了。

再回到問題的第一面,騰訊也沒有選擇嗎?

為何非要全資收購?

表面上看,不管誰佈局搜尋業務,似乎都是要和百度開戰。

但實際上,騰訊在2013年入股搜狗時,一併打包了搜搜業務,就已經意味著在砸下幾十億的搜尋市場轉攻為守。

而時間也已經證明,其他人儘管去爭奪剩下的市場,百度只是看著他們打打鬧鬧,李彥巨集早有更深的佈局。

所以,騰訊以收購搜狗的方式殺回搜尋市場,意不在百度,也不只在搜尋。

騰訊是在掌控了流量話語權後反攻搜尋,而搜尋則是位元組跳動佈局內容推薦的必經之路,騰訊和位元組跳動終究避不開彼此,交鋒的戰場不是搜尋,就是內容。

搜尋功能的加入,將一部分決定權返還給使用者,又能進一步優化推薦演算法。

此外,相比於專門做搜尋的百度,騰訊和位元組跳動所做的“搜尋”有很大不同,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地說:不需要廣告。

技術決定搜尋的體驗,內容則是搜尋的根本。二者都是基於內容與流量優勢做搜尋,以搜尋來完善現有業務的體驗,並不需要這個業務本身帶來太多利潤,自然也不依賴廣告收入。

從這個角度看,位元組跳動要做搜尋,目標顯而易見。騰訊的應對及時且迅速,但還是顯得被動。

2019年3月,搜狗和騰訊達成合作續簽協議,未來五年內,搜狗依然作為騰訊預設的搜尋工具。

但是,微信內部於2017年成立了搜尋應用部。在微信生態內,有兩個搜尋體系同時工作,搜狗服務負責微信埠的全網搜尋,而微信自己的搜尋服務,則針對微信生態內的訂閱號、小程式。

張小龍不喜歡別人教他做產品,他更喜歡花時間來精心打磨。

這兩年微信密集推出的新功能中,即便是很強大的小程式和視訊號,都沒有收穫匹配其功能的反響,就是因為微信自帶的“極簡基因”,而“搜一搜”這個功能,躺在列表裡那麼久,會用的人有多少呢?

技術、內容、流量都是騰訊的優勢,實在沒有理由做不好搜尋,何況對手都打到家門口了。

收購搜狗,很可能只是開始。

結語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造就了以BAT為首的網際網路新巨頭,也把某些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的先驅者拍在了沙灘上。

創辦於1998年的搜狐,在門戶,郵箱,社群,遊戲,視訊等領域都是最早的佈局者之一,現在市值不到7億美元,大概是搜狗市值的五分之一,還不如手裡兩棟寫字樓值錢。

那麼5G時代到來之前,曾經的新巨頭又成了老巨頭,面對即將到來的變革與源源不斷的挑戰者,也很難完全不慌。

而對於創業者而言,創辦一家公司並做大做強,最終賣給BAT,算不算是最好的歸宿?

王小川絕對算得上國內網際網路領域的天才,卻也沒有給出不同的答案。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為Mate 40系列版本命名曝光:依然有超大杯和保時捷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