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昨天(7 月 27 日)晚間,市場傳出訊息,騰訊有意以每股 9 美元的價格併購搜狗,如果交易完成,搜狗將從美股退市,成為騰訊的間接全資子公司。

無論對搜狗本身還是中國網際網路格局,這都是個重要的節點。

過去十餘年間,這家“小公司”在巨頭的夾縫中生長,它在資本層面與巨頭捆綁結盟,又在發展中保持著相對的獨立。用創始人王小川的話說,搜狗是“中國網際網路的變數”,“因為搜狗,網際網路會變得不一樣”。

搜狗脫胎於搜狐的內部創業專案,但在“搜字輩”的背後,騰訊已是搜狐的單一最大股東。

今天在社交媒體上被廣泛傳播的這張合影,就拍攝自 2013 年的新聞釋出會,當時騰訊注資 4.48 億美元,取得搜狗 36.5% 的股份。此後騰訊數次加註,截止目前,持股比例已達39.2%,擁有 52.3% 的投票權,在實質上決定的搜狗的發展。

2013年,馬化騰、搜狗 CEO 王小川和搜狗董事長張朝陽一起出席釋出會併合影。

不過更多人將這份迴應看作一份標準的“公關辭令”,搜狗走入騰訊陣營似乎已板上釘釘。另外一方面,這也預示著搜尋的戰場烽煙再起。

“三級火箭”難帶動搜狗增長

掙錢一直不是搜狗的強項。

搜狗起家於二十一世紀初中國網際網路的搜尋大戰。彼時,為了對抗新崛起的百度,傳統入口網站都啟動了自己的搜尋專案。坊間傳聞,當時張朝陽直接給王小川下了死命令:“給你六個人頭,咱們把百度滅掉”。

但很快,百度上市大漲 300% ,之後隨著 Google 退出中國,百度一統中文網際網路搜尋江山。據傳,這曾讓搜狗團隊內部感到極度受挫。

搜狗存活下來,歸功於王小川推行的“三級火箭”理論。

基於從搜尋場景獲取的資料,王小川想到了做輸入法和瀏覽器,並在這三者間構建了一個引流閉環——依靠輸入法的優勢,提高瀏覽器的安裝量,進而向用戶推銷自家的搜尋引擎。

這被奉為搜狗增長的“法寶”。理想狀態下,高頻工具是一級火箭,是流量入口,二級火箭沉澱使用者的應用場景,三級火箭變現。

從這個角度看,搜狗輸入法是成功的,憑藉遠勝 Window XP 預設輸入法的體驗,搜狗一度壟斷了 70% 的中文輸入法市場,成為“裝機必備”軟體。

在末端的流量變現環節,搜狗的商業模式跟所有的搜尋引擎一樣,靠廣告投放掙錢。

今年一季度,搜狗靠搜尋及與搜尋相關的收入為 16.58 億元,佔搜狗總營收的 90% 以上。剩下 10% 來自搜狗近年來大力發展的 AI 智慧硬體業務(主要是 AI 錄音筆)。

搜狗的營收結構相對單一。尤其是從 2016 年開始,隨著網際網路流量成本節節攀升,搜狗利潤快速下滑,今年第一季度毛利潤僅為 15.7%,創下了 2018 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搜尋新故事,騰訊要怎麼講?

如果說站在搜狗一端,依靠騰訊系強大的生態引流,是改善營收乏力現狀的最簡單路徑。那麼,對於騰訊而言,這樁收購則是為了補齊自己心心念唸的搜尋能力。

騰訊對搜尋是有執念的。關於這一點最有力的證據,就是 2017 年成立的搜尋應用部。此後,微信“搜一搜”逐漸向全網搜尋平臺發展,其中,站內搜尋由微信自己搞定,站外搜尋則依靠搜狗提供技術支援。

當時外界對這個決定有諸多不同的聲音,質疑在演算法和 AI 當道的年代,搜尋還能有什麼故事可講。

從營收的方面來說,搜尋的故事確實講到了頭。社交媒體瓜分了大量廣告主,不然,“搜尋鼻祖”如 Google、百度們,也不會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紛紛喊出 “All in AI” 的口號。

但廣告之外,移動網際網路也賦予搜尋引擎新的價值。

激烈的流量爭奪戰下,搜尋成了各個網際網路公司的必備技能。

當搜尋迴歸到工具的屬性後,其價值將更多由它所聯通的內容來決定。這方面微信除了有公眾號內容作為支撐外,還能連結起購物、服務、諮詢類的小程式,這裡蘊含著更廣闊多樣的搜尋需求。

隨著搜狗這個“變數”落定,可以預見的是,中文網際網路上一場圍繞搜尋的新戰爭,即將打響。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三隻金蛋齊上市,網際網路金融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