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日前,一則訊息迅速被大小媒體所轉載,剎那間就形成一股有媒體報道稱,華為已經開始研發IGBT,目前正從某國內領先的IGBT廠商中挖人。訊息並沒有來自華為官方的聲音,但是因為涉及到華為,這則訊息已經讓證券市場的相關股票獲得迴應。

當然,這則新聞大火的原因不僅僅是華為,IGBT這位時代技術明星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IGBT是什麼?從字面上,這是一個英文單詞的縮寫,直譯過來就是: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這個講太多也許講不明白,但是有兩個事情和它有關聯:1,IGBT目前大部分依賴進口;2,IGBT是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高鐵等許多產品上的重要器件,而新能源汽車是中國下決心要實現彎道超車的行業,高鐵是中國已經在國際上領先的領域。

因此,華為要研發IGBT就有了許多不言而喻的重大意義。

就新能源汽車而言,IGBT屬於汽車功率半導體的一種,因設計門檻高、製造技術難、投資大,被業內稱為電動車核心技術的“珠穆拉瑪峰”。此前,該技術主要掌握在國際巨頭手中。一般來說,IGBT的主要作用是交流電和直流電的轉換,並承擔電壓的高低轉換的功能,外界充電的時候是交流電,需要通過IGBT轉變成直流電然後給電池,同時要把220V電壓轉換成適當的電壓以上才能給電池組充電。電池放電的時候,通過IGBT把直流電轉變成交流電機使用的交流電,同時起到對交流電機的變頻控制,變壓必不可少。IGBT還可以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調節整車輸出功率。車載空調系統的調節,也需要IGBT晶片的作用。

可以說,IGBT是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技術與產品保證。

儘管IGBT這麼重要,但是IGBT也並沒有那麼神祕,因為,中國有一家企業早已經在2018年就推出了IGBT4.0代的產品,這家公司就是比亞迪。

據悉,2005年,比亞迪就正式涉足IGBT領域,從2008年的1.0版本,一直到2017年的4.0版本。

製造IGBT難度極大,在大規模應用的1200V車規級IGBT晶片的晶圓厚度上,比亞迪處於全球先進水平,可將晶圓厚度減薄到120um(約兩根頭髮絲直徑)。

IGBT成本約佔整車成本比例的5%。長期以來,國內IGBT都是進口英飛凌、三菱等國際巨頭,“一芯難求”。

根據集邦諮詢《2019中國IGBT產業發展及市場報告》,受益於新能源汽車和工業領域的需求大幅增加,中國IGBT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到2025年,中國IGBT市場規模將達到522億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達19.11%。

顯然,比亞迪早就預測到IGBT市場的巨大機會,這也是比亞迪開發IGBT的巨大動力。曾經有一次,比亞迪一名高管在談到某一核心零部件時,談到國外某著名跨國公司故意刁難的情形時非常動容。跨國公司在技術合作方面的種種“刁難”,使得比亞迪有了更強的自主研發的動力。

比亞迪的IGBT技術到底如何呢?資料顯示,比亞迪IGBT4.0在諸多關鍵技術指標上都優於當前市場主流產品,電流輸出能力較當前市場主流的IGBT高15%;同等工況下,綜合損耗較當前市場主流的IGBT降低了約20%;溫度迴圈壽命可以做到當前市場主流IGBT的10倍以上。

目前,許多世界跨國公司都在尋求與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展開合作,戴姆勒已經與比亞迪合作並推出DENZA品牌,豐田將於2020年與比亞迪正式建立合資公司,奧迪也正在與比亞迪積極接觸,如此等等。

比亞迪紛紛吸引跨國公司趨之若鶩的重要原因,就是比亞迪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與產品,比如電池技術,比如e平臺,再比如IGBT技術。

作為中國汽車企業最主流的代表公司,屬於那種最為低調的一個,但是低調並不等於無所作為,低調只是比亞迪埋頭苦幹進行核心技術研發增強核心實力的表象。

日前,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作業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智慧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慧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因此,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巨大,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比亞迪,將真正實現未來全新汽車時代的彎道超車。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誰才是央行數字貨幣最強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