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三國亂世,難以獨善其身,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或疏忽大意,或遭暗算,總有懷著遺憾而亡的,而有那麼五個,算得上最冤的。

一、關羽

武聖關羽大家都很熟悉,在劉備進取川蜀之地時,遇到阻力,只得將張飛、趙雲、諸葛亮都叫過去,只留了關羽一人鎮守荊州,並且給關羽一個特權--假節鉞。意思就是不需要請示上級,自己做決定就行,要打要逃,大小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

那時候的關羽算得上繼呂布之後,三國戰力天花板,自認為天下無敵,再加上年紀也逐漸大了,害怕看不到統一,於是鋌而走險,發動了襄樊之戰,此戰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名望直接到達頂峰。

這時候的孫權坐不住了,派了呂蒙白衣渡江,說服了關羽的部下糜芳和傅士仁叛變,抄了關羽的後路,最終關羽無人搭救,敗走麥城,被呂蒙擒殺。

二、孟達

孟達本是益州劉璋部下,他和法正都覺著劉璋不是個明主,便決定投奔劉備,然後裡應外合,幫助劉備拿下了益州。劉備後來派孟達攻下上庸,但是又怕孟達一人難以維持,就派劉封去幫他。

關羽之死和孟達脫不了關係,關羽逃亡時,曾派人到上庸去找劉封和孟達求救,但是卻遭到拒絕。

劉備知道後,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處死了劉封。孟達害怕遭到牽連,就帶著人馬投奔了曹魏,結果孟達在曹魏過得並不舒服。

恰巧在這個時候,諸葛亮寫信勸孟達回去,但是卻被曹魏的人發現,司馬懿趕忙派兵攻打孟達,希望把孟達扼殺在搖籃裡。

孟達遭到襲擊,趕忙向諸葛亮求救,但是諸葛亮卻拒絕救援,最終孟達被曹魏所殺。

由此看來,是諸葛亮假借司馬懿之手殺掉孟達。好一個借刀殺人。

三、張郃

前期猥瑣發育,後期無人能敵。張郃本是袁紹部下,官渡之戰後便投降於曹操。幾乎張郃在曹魏的表現,是中規中矩,算得上名但排不上號。

後來隨著三國名將的凋零,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夏侯淵、許褚、張飛、關羽、呂蒙等都沒了,張郃成了曹魏的戰力天花板,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張郃就抓住機會,擊敗了馬謖,攻下了街亭,接著後面幾次都讓諸葛亮十分頭疼。

司馬懿也頭疼,自己本就有造反的想法,張郃又是曹魏的死忠,那張郃對於他未來的叛變之路來說就是個隱患,而這個隱患越早除掉越好。

所以有一次諸葛亮撤退時,司馬懿明知道是個陷阱,但還是讓張郃去追,最終張郃被諸葛亮給暗算而死。

兩個老狐狸有來有往,司馬懿心裡在想,上次借我的手滅孟達,這次算你還我的。

四、魏延

魏延和張郃一樣,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也是本國的最強戰力。魏延是在劉備入川時加入的蜀漢集團,表現也是十分出色。

劉備當上漢中王以後,任命魏延鎮守漢中,而魏延也是不負眾望,數十次將曹魏拒之門外。後來劉備病逝,諸葛亮北伐,魏延作為先鋒,也是多次立下戰功,還差點把司馬懿活捉。

但是魏延生性孤僻,和楊儀經常鬧矛盾,要不是有諸葛亮和費禕攔著,魏延差點就把楊儀給砍了。

諸葛亮星落後,費禕為了穩定局面,藉著楊儀和魏延的矛盾,將魏延孤立,設計將魏延殺死,接著將楊儀冷落,再抓住楊儀的酒後胡言,徹底清除了蜀國的兩大隱患。

一個武將沒有死在戰場上,死在了內部的爭鬥,也是有點唏噓。

五、陸遜

吳國的人才實際上也不少,猛虎孫堅在聯合伐董時打下名氣,小霸王孫策則是為江東的宏偉藍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孫權將江東人才發揮的淋漓盡致。

赤壁之戰時,東吳第一大都督周瑜,以少勝多,大破曹操,讓三國鼎立局面逐漸成型。

後周瑜病逝,魯肅便接替了周瑜的位置,聯劉抗曹,徹底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讓曹操再也沒有能力一口氣吃下兩家。

魯肅去世後,呂蒙便是江東大都督,白衣渡江,擒殺關羽,奪回荊州。

但是呂蒙死得早,接下來就是陸遜。當時剛上任的陸遜年紀並不大,更別說什麼威望。

但是陸遜機敏過人,善於抓住時機,夷陵之戰火燒連營,將劉備擊破。

北方的曹魏想抓住時機拿下雙方,但是沒想到陸遜更快,這邊剛完事,緊接著北上抗曹,將曹魏擊退。

只可惜孫權年紀大了,思維沒有原來那麼清楚,涉及到立太子時,手下群臣也開始鬧事,都想給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搞得孫權風聲鶴唳,看誰都有問題。

此時從大局出發的陸遜,深知道廢長立幼的危害,趕忙勸孫權不要做傻事。

而大臣們看著公正廉明的陸遜格格不入,想盡辦法拉陸遜下來。孫權也被大臣搞昏了頭,逐漸疏遠陸遜。最終陸遜憤忿而卒。

人無完人,人心可畏啊!

7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趙心童連續打出3杆破百,4–1擊敗賓漢姆,晉級英國公開賽32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