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朗公寺,又名大宗山朗公寺,坐落於臨沂市蘭陵縣大仲村鎮政府駐地東3.5公里處的大宗山,為臨沂古代四大名剎之一,創建於東晉成帝鹹康五年(339年),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重修,明弘治三年(1490年)擴建,清代多次增建重修。鼎盛時期僧侶愈千人。朗公寺始建於東晉成帝鹹康五年(公元339年),因朗姓高僧所創而得名,歷經南北朝,隋、唐、元為鼎盛時期,為古琅琊郡寺院之首,被稱為齊魯四大名寺之一,曾與萬德靈巖寺和杭州靈隱寺相齊名。歷史興衰朗公寺歷史悠久。據寺內碑文記載:建寺於東晉,歷經南北朝,興於隋唐,元鼎盛時期佔地數百畝,僧侶500餘人,曾為古琅琊寺院之首,當時可於長清靈巖寺和杭州靈隱寺相齊名。朗公寺歷經南北朝,興於唐代,盛至明清,衰於民國,毀於文化大革命。朗公寺歷經滄桑,幾度興衰,綿延至今,成為深山古剎,1997年得到部分修復。天王殿:四大天王虎目圓睜,腳踩八怪,十分威武。寺內東西配廊房、鐘鼓樓、碑亭等建築。杏抱槐:朗公寺以西三十步,有一奇觀―――杏抱槐。宛如母子,相偎相依,扶老攜幼,親情綿綿,蔚為壯觀。塔林:上寺西行50米,古柏中有塔林一處。塔林為寺中歷代僧人圓寂安葬之處。僧人圓寂後,屍首葬於塔林,靈魂經南邊的天橋赴西天極樂世界,當時有塔七十八座,塔高不一,高者十餘尺,低者亦有二人高,塔基石為鼓形,塔身為六面體巨柱,塔頂為圓錐體,掩映於松柏之中,巍偉壯觀。

杏抱槐傳說

“六百年前槐抱杏,老去卻讓杏抱槐。方知烏鴉反哺意,草木歲歲換春來。”這如同類繁衍生息 。朗公寺以西三十步,有一奇觀——杏抱槐。杏樹有一摟粗,樹樁部有一小小空洞,洞中生長出一棵幼槐,有成人拳頭粗,高過一人,茁壯挺立。傳說,這棵杏抱槐原為槐抱杏。唐代初期,槐樹摟半粗,高三丈,懷裡的杏樹三人多高,已開花結果。老槐樹除了撫養幼杏成長,還常為相愛男女牽線保媒。天有不測風雲。一年夏天,一妖孽被火龍追趕,遁匿槐樹間。火龍口噴火焰,寺中僧人發現老槐樹幹已被燒煳,懷中杏樹枝葉燒禿,樹下怪物肉煳骨朽。隨後,火龍口噴清水,灑在槐抱杏根下,騰空而去。槐抱杏大難不死,時過境遷,年幼杏樹鍛鍊得幹堅、枝挺、葉茂,長成一棵麥黃杏,繼承老槐樹天職,懷中又抱小槐樹,小槐樹乃老槐根生。“六百年前槐抱杏,老去卻讓杏抱槐。方知烏鴉反哺意,草木歲歲換春來。”當地人稱,老槐為祖父,杏為兒子,小槐為孫,祖孫三代,傳宗接代。這如同人類繁衍生息。

農曆三月初八朗公寺逢大會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15時21分一聲巨響,火箭發射成功,9分鐘後全世界目光轉向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