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

中國產劇《消失的孩子》如果不是重複內容過於頻繁且多,便更能突顯出這是一部角度深刻,表達手法又細膩,還幾乎沒有說教感的有意義的電視劇。關於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少有這樣的題材,能將多種教育問題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呈現得這麼耐人尋味。能從中感受到一些說不清楚的透徹,傷感和無奈,哪種家長才能教育出健康的孩子,是個大問題。

《消失的孩子》中四個遇到問題的孩子都是可憐的,可憐的無人察覺,卻只能看到了其中最不堪的一面。第5集,楊莫失蹤8小時,恩懷正在承受一個優秀懂事的孩子所被認為不會遇到的負擔,林楚萍遇到了家人之外懂得自己的人,而袁午幾乎都已經下跪準備向大伯坦白父親去世被藏匿魚缸的事,但也都在承受,並未改變現狀。

警方從學校和蛛絲馬跡推測,楊莫的確是從302消失的,最大的嫌疑人可能是恩懷的爸爸。他反常的細節背後和楊莫的失蹤有著什麼關聯?這些暫無答案,而他對自己女兒的教育卻有著明顯問題。雖然恩懷優秀,但是他對孩子是疏於照顧的,幾乎將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的重量都給了恩懷一個人,如果他稍微重視一下,恩懷便不會坐家門口那麼久從而和楊莫家產生密不可分的聯繫。

楊莫失蹤,除了家長事無鉅細地過問和遏制,還有學校老師對孩子刻板的要求和一成不變的省事兒的教育。要他端正,要他聽話,要他注意力集中,不然就視為壞孩子,排擠他,不重視他,不發現他在學習環境中的喜惡。楊莫給恩懷的畫冊禮物,老師說是楊莫自己畫的,儘管道具看起來是印刷作品,但那也說明楊莫是有心的孩子。而他卻被視為問題兒童,一直被帶著責備教育。

林楚萍面臨的是女孩子基本都會遇到的錯誤羞恥感。她在所住房間被傷感,不敢聲張,報警都只願意找女警員。她擔心如果自己報警,事情傳到更多人的耳朵裡,她會成為被非議的對象,而那些非議中即便有同情和理解,她也還是會受不了異樣對待。而吳駿默默猜測一切,最後成了讓她能放心說出口的外人,對她而言,她衝破了原始認知下的恐懼,而那本該是她一開始就應該有的認知。

魏晨飾演的袁午是本劇中一個特殊的角色,他是一個已經娶妻生子的成年人,卻有著孩子般的弱小心境。在幾乎家長無菌的呵護下,面試失敗的結果他都承擔不起。而越是不敢,越是做錯。害怕變成壞孩子對不起父母,卻越掩蓋越壞。他幾乎沒有任何承擔意識,不敢衝破一個好孩子的範疇,最終成了賭徒和“怪物”笨蛋。

第5集,袁午的大伯找袁午的爸爸,袁午認為藏不住爸爸去世的事,下跪準備承認,但大伯卻完全沒有看出下跪和害怕是什麼異常行為,好像那是袁午通常做錯事應該有的反應。所以,他錯以為袁午不會惹出生死攸關的大麻煩,錯過袁午承認錯誤的機會,導致他只能繼續撒謊和掩蓋事實。不敢承擔所以闖出禍端,這部劇中的每個孩子都是可憐的,但卻沒有人知道該怎麼矯正。

4
最新評論
  • 陽臺上養樹莓,結果多,果子好吃,帶你來看看
  • 宇宙演化過程中的五個紀元,在最後一個紀元走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