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

長大後的我們憂傷地唱著”童話故事都是騙人的”,卻不知道童話故事本身就並不美好。那些美好的結局,不過是身處在絕望生活裡的人們,通過遙遠的想象讓自己活下去的勇氣,畢竟在殘酷的現實裡,只有我們的心是唯一自由的,只有我們的思緒可以抵達任何地方。

每一個童話都不是作家的捏造,也不是文人們的再創造,而是來自深層的人民內部,或是在勞作過程中排遣無聊與痛苦的即興創作,或是在家庭聚會時慰藉彼此心靈的固定曲目。如果人們聽到一個觸動心靈的好故事,這些故事就會在聽者和講者之間迅速傳播開來,並一遍一遍地講述。

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童話故事的講述與斷文識字毫無關聯,它只與人類的普遍情感和講述者感到的現實有關。因為只有講述並非記述,所以同樣一個故事,在每個人的每次講述中都會有所不同,而中心思想和核心梗概卻永遠不變,甚至會通過一遍一遍的講述得以加強。

而這種通過千萬遍講述,中心思想和核心梗概得到加強的故事,則更可能在文字教育普及之後,用書面文字記錄下來,用以更廣泛的傳播,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或聽到的童話故事。

因為我們現在聽到或看到的童話故事只留下了當初故事的中心思想和核心梗概,讓我們更加容易以為童話故事不過是出於某種催人奮發目的的心靈雞湯,是某種植入性廣告,因此在我們長大後,面對現實的一場場暴擊,就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童話故事都是騙人的”。

但來自生活最深處的苦難者們講述的故事永遠不可能是騙人的,他們那些逃也逃不脫的苦難,只有通過某種誇張的想象才能得以逃脫,只有通過某種想象出來的暴烈報復才能獲得某種心理上的平衡。而這些非常逃離現實的成長故事能以一種沒有現實依據的方式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直至今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給身處絕望和困境中的廣大人民帶來了心靈的撫慰和療愈,讓他們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也活得不至於太痛苦,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貧困與人們的冷漠中於新年的煙火中死去,卻仍可以帶著最聖潔的幸福微笑去迎接這世上最終極的苦難與絕望。

一個孩子的心永遠是那麼明亮而簡單,他們的願望無非是獲得食物和關愛,但由於他們自身的弱小和無辜,永遠只能靠別人的給予和饋贈,然而這些簡單的渴望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易得,特別是在父母也是殘忍冷漠和沒有心靈感知能力的人時,孩子的苦痛就更加深重了。

一、童話以家庭關係為創作土壤,揭示出了弱者在真實生活裡最無望的生存狀態

《白雪公主》裡那個令人極度不適的繼母,在格林童話的第一版裡是生母,後來為了銷售量,改得更適合成為兒童的睡前故事,文中的生母成了繼母。格林童話的許多故事都做了這種淨化處理。

家庭,本是一個由愛產生,用愛聯結的場所,但在極度缺乏教化的時代,一切都只不過是弱肉強食。在中國,因為很早施行仁政教化,很少有人承認家庭不是一個父慈子愛、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姐妹和睦的狀態,但真實的情況並不真正樂觀。

而來自德國的格林童話從人民內部蒐集世界角落裡隨處散落的語言,很多生活深處的真實故事就這樣顯露出來。

《白雪公主》中對女兒嫉妒的生母,《灰姑娘》中對最小女兒和妹妹迫害的生母和姐姐,《獸皮姑娘》中逼婚親生女兒的國王,《會唱歌的骨頭》中合謀殺死自己親弟弟的兩個哥哥……無不讓我們看到那些人性中透著徹骨寒意的極致殘暴。

童話故事中的那些被害者無不是家庭關係中的最弱者——父母之於兒女,哥姐之於弟妹——他們有什麼還手之力呢?或許在他們的生命裡,他們在一開始就認定這些人是他們心底最堅實的倚仗呢!

一個人要經歷多少次莫名其妙的傷害和絕境突圍,才明白一切並非命運的使然,而是自己矇昧的天真和良善所賜?

畢竟在人世裡,無論我們有多強大,只有面對他們,我們才會徹底不設防啊!

畢竟在生活中,無論我們有多理智,只有是他們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我們才會拚命地去把故意理解成情非得已啊!

然而,至於他們一次又一次把我們置於真正絕境的理由,卻是隻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被淨化處理後的格林童話,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烏托邦的美好,但在童話原初版本的真實情境裡,我們要越過怎樣的心理躍遷和智力挑戰啊,畢竟在真實的場景裡,從來都不會有什麼超能力的加持。

二、童話沿著想象的光,帶給善良而苦難的人們一絲安慰與振奮,讓他們可以告慰自己的靈魂

越是在那些最無望的深淵裡,人們越是會本能地向光驅近。那些跌入在命運谷底的孩童、平民,要如何度過那些生不如死的日月,只有童話!

那一抹假想的光,雖然不太真實,但與他們所處的絕境正好匹配。因為任何絕境之下的感受,都有點不真實——明明在青天白日下,身邊的人都在自在的生活,而你卻被迫進入煉獄般的苦難中不得逃脫——你的真實處境是與真實生活隔絕的。

這種隔絕造成的抽離感,剛好是想象的溫床,它可以暫時地混淆現實與想象,讓你在一種似夢似幻下得以生存。而想象出來的那些超現實的美好,不僅可以讓你剛好忘卻你現在所處的痛苦,甚至可以重燃一些你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

就像白雪公主來到野獸出沒的森林,在小矮人的屋子裡享受甜點、家務、關愛。在這段被親生父母拋棄甚至還要被致死的絕境裡,我們可以看到,白雪公主是平靜快樂的,是享受當下每一分每一秒的。其實真實的情況下,在這些伴著不現實的超常經歷的想象中,主人公可能正經歷著最核心的煉獄生活。這些超現實的想象,可能只是極端痛苦做了轉換式呈現,就像電視劇中故意省略掉的某些不適觀看的核心情節,此處用廣告部分穿插一樣。

現在,你大概明白了那些故事中的超能力是如何來的,正是那些超過人承受極限的痛苦時刻——靈魂開始與身體分離,靈魂獲得了某種程度的自由的時刻。所以可以說,是想象救了那些致命受難者的命!

童話關注的是人與人的關係,特別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它來自於最真實的生活與最真實的感受,因為童話產生的年代,人類的活動都是以家庭為核心展開的。這說明人最深層的生存危機並非來自於自然界,而是來自於人,特別是你身邊最可能提供幫助的親近之人。

如果你生活中的親近之人,能迴應你相同的善意,再糟糕的生活你都能保持相應的平靜,而如果你生活中的親近之人總是利用你、誘騙你、壓制你,無論你擁有多麼美好的生活表象,你都不會感受到快樂。

而童話故事中,在最絕望的情境之下,人也有改變的可能,也能夠獲得最終的幸福,這給了我們無解的生活難題一個最優解,讓我們的心開始泛著一圈圈聖光,去迎接生活的最殘酷。

三、在無限幸福的生活裡,還需不需要童話?

越是在那些最無望的深淵裡,人們越是會本能地向光驅近;越是在最平淡無奇的光裡,人們會不自覺地去尋找黑暗。

幸福從來都不易得,那是無數的孩童與弱者以生命與鮮血、意識與非意識堆疊起來的厚重結果。而現在的孩子處在了衣食無憂、充分獨享家庭之愛的時代,卻對暗黑遊戲充滿了興趣,不得不令人枉然。

時光倒錯,孩子的心再也感受不到疼痛了,也就無法瞭解真正的絕境之下,一顆孩子的心有著怎樣一種渴望了,於是他們渴望著受虐,渴望一些危險陌生的領域。這不是現代孩子的通病,是處在所有時代養尊處優的孩子的通病。

所以,孩子真正的幸福是什麼?不是隻給他們好的撤掉全部壞的,而是讓他們自己去經歷去感悟,去感受現實的真正疼痛,讓他們不再去拼命爭取某種虛幻的受虐感覺。

也許,一個能真正讀懂童話的孩子,才能稱得上一個真正的人,才能在成年後不再說出那句“童話故事都是騙人”的話,才能對他者貝有同情心,才能對這個世界更包容,不再做憤青。

結語

這本《噓!格林童話,門後的秘密——寫給大人看的書》能一眼萬年,看穿人最深層的惡毒與渴望,它們交相輝映在我們的人生,編織出無比奇詭而又無望的故事,最終成為我們每個人心底的秘密與渴望。無論是最殘忍的施害者還是最無辜的受害者,他們都能在童話裡獲得最廣泛的共鳴,並統一把自己裝扮成最無害的受害者。

童話,讓你看到最絕望情況下的希望,而童話門後的秘密,讓你我真正正視這個世界最殘酷的真相和最無解的期望。正是我們,才讓這個世界交織著罪惡和慾望,一輪一輪地纏繞下去,永無終結。

走入道的模式,用自己的無為和有為去打開人類心靈的最終極死結吧,或許我們就不再需要這些又苦又甜的故事來給我們的心靈一些戰慄般的麻醉感了。

2
最新評論
  • 陽臺上養樹莓,結果多,果子好吃,帶你來看看
  • 《隱入塵煙》一個苦難的故事,讓我們瞭解他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