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俄羅斯曾用一批新式的T-72型坦克從寮國換回一批老式的T-34型坦克,以致T-34這種研製至今已經80年的老坦克莫名其妙的又成為"網紅"。儘管二戰已經過去74年,但是這款東西方一致公認的二戰最優坦克依然出沒於世界某些角落,不斷書寫著自己的傳奇。

T-34中型坦克由蘇聯著名坦克設計師科什金於1938年研製,1940年定型並量產的一款中型坦克。該坦克所使用的很多設計理念成為二戰以後各國坦克設計的典範,因此也被稱為"現代坦克的鼻祖"。從1940年投產到1950年代停產,T-34坦克一共生產84000多輛,是全球產量最高的一款坦克,即使在今天,在寮國、越南、北韓這樣的小國中,依然有一定數量T-34坦克在服役,其經歷可謂傳奇。

由於經歷了一戰和國內革命戰爭的洗禮,蘇聯建立之初和中國的情況非常類似,大部分工業都毀於戰火,為了保家衛國,重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也就成為蘇聯建國後發展的重中之重。1927年12月1日,蘇聯國防工業中央管理局釋出命令,開始籌備在哈爾科夫建立坦克和拖拉機生產廠。這就是蘇聯坦克工業發展的開端。

到1930年代,蘇聯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工業體系,並且具備生產飛機、坦克、重炮等武器的能力,T-34型坦克的發展也被提上日程。因為蘇聯早期生產的T-26和BT快速坦克儘管機動性不錯,但是火力貧弱、裝甲也嚴重不足,在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中被德意軍隊支援的佛朗哥叛軍打得落花流水,戰場失利促使蘇聯陸軍加速研製新式中型坦克,以替代已經顯得過時的T-26坦克和BT坦克。

1938年5月,科什金將其設計的A-32中型坦克方案提交給蘇聯最高國防會議,並得到了斯大林的賞識,不過國防委員會提出需要對A-32坦克加強裝甲、火力等要求。1940年1月,哈爾科夫工廠生產出2輛T-34原型車,當時作為總設計師的科什金為了確保坦克順利通過測試,親自帶領2輛坦克樣車,進行了從哈爾科夫—基輔—斯摩稜斯克—莫斯科一線的全程約1500公里的實車測試,在整個行程之中,2輛T-34樣車沒有出現大的故障,在抵達莫斯科後,給斯大林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因此T-34坦克很快被批准投入量產,不過遺憾的是T-34坦克的設計者科什金卻因為在長途實車測試中積勞成疾,最終撒手人寰,沒有來得及看到T-34坦克最終登頂世界坦克之巔的那一刻。

T-34型坦克主要有3種型號,第一種T-34-76型1940年版,採用的是鑄造炮塔,看起來比較圓頭圓腦,後續的T-34-76型1942年版則換裝了焊接式的六角形炮塔,這種炮塔在防護能力上要略低於早年的鑄造炮塔,但是由於採用焊接結構,因此便於大規模生產和戰場維修,第三種則是T-34-85型坦克,這種坦克直接換裝了全新的炮塔,並用長身管的85毫米火炮替換了原先的76.2毫米主炮,從而大幅提升了T-34坦克的作戰效能,並讓T-34具備了在500米距離上擊毀德國豹式坦克的能力,並可以在近距離上對德國虎王坦克構成一定的威脅,從而大大加強蘇軍裝甲部隊的作戰效能。

T-34坦克早期的正面車體裝甲為45毫米/60°,T-34坦克首創採用了傾斜式裝甲設計,這種裝甲設計可以保證坦克鋼板相同厚度的情況下,大幅增加坦克正面裝甲的防護水平。由於炮塔是坦克最高最容易被命中的部位,因此早期的T-34坦克採用45毫米弧形鑄造裝甲防護,而後期的T-34-85型坦克更採用了90毫米厚裝甲的保護。最後一款T-34-85型坦克戰鬥全重為32噸,炮塔向前時,車長8.1米,車寬3米,車高2.74米。T-34-85型坦克公路最大速度為55公里/小時,越野速度最大為25公里/小時。公路最大行程300公里,發動機為B2-34或B2-34M型發動機,總功率500馬力。

作為一款二戰蘇軍的主戰坦克,T-34型坦克除了一門76或85毫米主炮外,在車體前部還有1挺7.62毫米機槍。1941年版的T-34-76型坦克可以攜帶77發76.2毫米炮彈,1943年版的T-34-76型坦克更創紀錄的可以攜帶108發炮彈。後續的T-34-85型坦克則可以攜帶56枚85毫米主炮炮彈。除了主炮外,T-34坦克還可以攜帶2400發7.62毫米機槍子彈,該機槍位於車體前部右側,由無線電操作員負責使用,主要用於打擊坦克前方的零星軟目標。由於載彈量大,因此T-34坦克的持續作戰能力很強,非常適宜蘇軍的大縱深裝甲部隊快速突進的戰略戰術。

T-34型坦克伴隨蘇軍打完了整場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且得到了東西方一致的高度評價。T-34型坦克的火力、防護和機動能力都不是二戰時期最優的型號,但是它卻是設計上最為均衡的坦克。由此"火力、機動、防護"作為坦克的三大主要效能被擺在了相同重要的位置上,同時坦克裝甲傾斜設計、採用厚重的炮塔裝甲,並且發動機後置等設計理念也被後世坦克所繼承和發展,並一直沿用到今天。

由於T-34型坦克效能卓越,在二戰期間不僅大量為蘇軍使用,同時蘇軍還用其底盤改裝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和自行反坦克炮等。包括後來的SU-85、SU-100和SU-122等自行火炮,均使用T-34坦克底盤改裝而來,並且作為蘇軍鋼鐵洪流的主要成員,伴隨T-34等坦克一起為最終擊敗德國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貢獻。

現在儘管二戰已經過去70多年,但是T-34型坦克作為二戰蘇軍勝利的象徵,現在依然有著重要的精神意義。也正因為如此,俄軍以最新版的T-72型坦克從寮國交換T-34型坦克,並非是因為這些老舊坦克依然具備多少戰鬥力,而是因為這款坦克代表著俄羅斯人不屈的精神,並象徵了俄羅斯歷史上最大規模反抗侵略戰爭的勝利。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俄羅斯新武直墜毀,兩名飛行員全部陣亡,機載功能也無法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