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上週五國家統計局披露三季度巨集觀經濟資料後,主要指數紛紛出現跳水,隨後很多投資者認為是巨集觀經濟資料較差所致,而我們認為,較差的經濟資料只是市場下跌的一個催化,且經濟資料不佳早已在各大機構的預期之中,當前市場缺乏做多的邏輯和催化才是根本性原因。本篇我們將重點從各路資金的行為角度出發,探討四季度的行情演繹!

公募基金:年底調倉和排名戰或引發市場波動

公募基金作為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其投資方向和倉位變動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市場的走勢。與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公募基金的考核主要是以相對收益為主,這就決定了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的投資行為有所差異。每年年底,公募基金的調倉換股和排名戰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目前公募基金排名來看,截至10月18日收盤,今年以來排名前10的主動管理型基金收益率均超過了70%,排名靠前的基金收益率差異並不大,這意味著當前的這種排名到年底還存在著較大的變數,基於排名的訴求,排名靠後的基金在四季度通過調倉換股實現彎道超車的動機較強。

從公募基金調倉角度來看,每年的四季度,市場中都會出現冷門板塊的逆襲,而這種逆襲的背後主要是基金調倉所致,一方面是因為年底的排名戰,另一方面則是為來年的佈局做準備。今年10月份以來,各大機構鼓吹銀行、地產等低估值品種的投資價值,短期表現整體好於科技股,但我們認為更多是基金調倉所致,此類品種缺乏持續走強的邏輯和催化。

展望四季度,我們認為,無論是公募基金的調倉,還是公募基金的排名戰,都會對市場造成較大的波動,同時考慮目前公募基金的倉位高企,後期加倉空間相對有限,這意味著公募基金對市場的影響更多體現在結構性機會層面,對大盤的反彈難以形成助力!

私募基金:四季度或以防守反擊為主

私募基金作為A股市場的活躍資金,由於其自身的考核模式和業績報酬屬性,與公募基金不同的是,其更多追求的是絕對收益而非相對收益。今年以來,大多數私募基金都取得了不錯的收益,部分私募基金收益頗豐。

根據私募排排網的資料顯示,10月初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為64.54%,相比上個月同期的71.98%,環比下降幅度達7.44%,而8月初與9月初私募基金的倉位基本持平,這意味著私募基金在三季度後期已在收縮戰線,更傾向於防守,對於10月份的行情,私募基金整體態度中性。

展望四季度,我們認為,除非有新的催化或變量出現,否則私募基金並沒有大舉做多的動機或動力,保住現有的投資收益才是其理性選擇。從目前看四季度,無論是上市公司業績狀況,政策動向還是市場環境,均很難有超預期,因此我們認為私募基金在四季度大舉做多的可能性不大。

外資:持續流入A股趨勢不改

外資作為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目前持有股票總市值接近兩萬億元,已成為市場不容忽視的力量。外資投資A股主要是通過QFII/RQFII和滬深股通兩種渠道,由於滬深股通投資較為便利,已逐漸成為外資投資A股的主要選擇。

近年來,外資通過滬深股通(北上資金)持續加碼A股市場。2019年至今,除4、5月份出現短暫淨流出外,其他月份均呈現淨流入狀態,即便是在大盤出現明顯調整的9月份,北上資金依然在大筆掃貨。

作為市場的增量資金,北上資金的動向已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機構關注,並將其作為市場的風向標。我們認為,北上資金的動向更多是基於一種長線的投資邏輯,而非簡單的短期炒作。即便市場如2018年的持續調整,北上資金依然在持續加碼A股市場。

展望四季度,我們認為,即便不考慮11月份A股納入MSCI比例提高帶來的增量資金,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在外圍市場不出現重大動盪的前提下,外資繼續加碼A股市場是大概率事件。當然,外資流入只是市場的一大助力,並不一定能夠帶來市場的反彈。

其他資金:無大舉做多的邏輯和動能

市場中的其他資金還包括保險資金、社保基金、兩市融資資金及其他普通投資者資金等。

其中,無論是保險資金還是社保基金,雖然其可投資規模較大,但投資風格整體偏向於穩健,在經濟下行週期,此類資金大舉做多的可能性較低。另外,隨著年底的臨近,追求絕對收益的機構更偏向於兌現投資收益。因此,我們認為,此類資金在四季度對大盤的反彈難以形成助力!

兩市融資資金作為場內的槓桿資金,反映的是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變化,與大盤的走勢基本保持一致,對市場起到助漲助跌的作用。我們認為,四季度很難有新的變數或催化能夠大幅提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指望此類資金主動推動大盤持續上漲並不現實。

對於其他普通投資者而言,其投資行為更多是基於市場表現後的相機抉擇,具體體現為追漲殺跌。因此,我們認為,普通投資者並不能決定市場的走勢,更多隻是一種跟隨!

在巨集觀經濟持續下行、IPO明顯提速、上市公司密集減持、中美貿易摩擦仍然反覆、年底機構兌現動機較強等背景下,各路資金在四季度缺乏大舉做多的邏輯和催化,即大盤在四季度出現大幅反彈的概率較低,超跌反彈和結構性行情將是市場的主旋律!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大盤即將進入反彈週期,社保重點關注了這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