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寫完讀《史記》,接著讀《漢書》,短期目標是前四史,長期目標是二十四史,只要想做,當然可以實現。只是時間長一點兒,比如十年二十年。世事擾攘不休,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項蓮生之言,也是沉痛至極了。佛曰:不可說,司馬遷亦有不可說之事,而讀者卻能從其著作中讀出。

說到《漢書》,首先免不了跟《史記》比較,司馬遷和班固著作的優劣,前人爭執不休,但也沒有李白、杜甫那麼難以判斷。所以讀《漢書》之始,先要簡單論述一下兩部著作的比較問題。其實前人之述備矣,特別欣賞的是趙翼的論述,因此暫且引用他的觀點和內容。

趙翼是一位歷史學家,也是一位詩人。個人對他的詩論不甚滿意,不過他寫的詩還是很好,尤其是一般詩選都不選的那種,比如《西陽門》:“東西二帝此相攻,事往猶傳戰血紅。兩陣間分誰盜賊,六經外另有英雄。冰痕早泮靈昌渡,鈴語先佔替戾風。千載共知胸磊落,故應狐媚笑曹公。”至於他的史學著作《廿二史札記》,則是讓人心服口服外帶佩服。

趙翼說自己閒居無事,翻書度日,而資性粗鈍,不能研究經學。惟歷代史書,事顯而義淺,便於流覽,於是每天閱讀一部分,時有所得,則以為札記,積少成多,遂為著作。古人有經史子集,經學於今可謂式微,雖然在當代也不為無益,但實在不如讓孩子讀些科普著作,諸子百家價值稍大,而難度也不淺。只有文史,不管天賦高低,只要努力都能有所得。

而趙翼所說,史學淺顯,便於流覽,不知道要愧殺多少現在所謂的歷史學家。趙翼又說,傳世史學著作,除了正史以外又有很多野史雜說,其內容往往與正史有所歧互,但絕不應該以此為得,甚至否定正史。因為古代修史,必然廣徵博引,我們能看到的材料,古代修史者必然看到的更多,之所以有些被摒棄於外,必然有其理由,如果以其為據,不免貽笑大方。

趙翼論司馬遷《史記》成書耗時之長時考證說,司馬遷作《史記》大概用了二十多年。又說李延壽作《南史》《北史》用了十七年。歐陽修、宋子京修《新唐書》,也是十七年。司馬光作《資治通鑑》,用了十九年。可見編訂史事,必不能一蹴而就。如今一些專家學者,常稱歷史著作等身,不知千百年之後,其價值幾何。

班固作《漢書》,只寫西漢一代的歷史,漢武帝以前的本紀、列傳、表等多引用《史記》內容,班固所作的,不過西漢中後期的幾位皇帝,即昭、宣、元、成、哀、平加上王莽七朝的君臣事蹟。而且在體例上已經有司馬遷創制於前,再續寫歷史已經很容易了。但考察其始末,先後經四人之手,用了三四十年,才最終成書,由此也可見《漢書》之縝密。

後人論《史記》《漢書》優劣,有“遷僅工於文,班固則密於體”的說法,此為片面之辭。趙翼說這是“不知無所因而特創者難為功,有所本而求精者易為力。此固未可同日語耳。”就像後來不斷有新的電器發明出來,但這些發明跟發電機的發明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趙翼在分析史書體例時說,上古的時候,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記言的是《尚書》,記事的是《春秋》,後來分別發展為編年、記事兩種。記事的缺點在於不能統貫一代之全;而編年的缺點是不能即一人而各見其本末。“司馬遷參酌古今,發凡起例,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系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志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彙於一編之中。”後代正史均沿用紀傳體裁,說明司馬遷開創之功,實已為古代史書著作之極。

  趙翼考察《漢書》成書的過程說,據《後漢書·班固傳》:“固父彪接遷書太初以後,繼採遺事,傍貫異聞,作後傳數十篇。”所以班固的父親班彪已經開始接著司馬遷的《史記》繼續撰寫史書了。“固以父書未詳,欲就其業,會有人告其私改國史。明帝閱其書而善之,使固終成之。固乃起高祖,終於孝平、王莽之誅,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為紀、表、志、傳,凡百篇。自永平始受詔,積二十餘年,至建初中乃成。”

所以班固寫作《漢書》歷時二十多年,但《漢書》的八表以及“天文志”尚未完成班固就死於獄中。漢和帝因此下詔讓班固的妹妹班昭,就東觀藏書閣續寫,完成了八表,所以《漢書》的作者又有班固的妹妹班昭。《漢書》初成,很少為人所知所解。有馬融伏於閣下,從班昭受讀。而朝廷又下詔讓馬融的哥哥馬續寫成了《天文志》。

  所以《漢書》的著者,除了班昭之外,又有馬續。漢書一百卷,從司馬遷那裡獲得的已經有一半,剩下的一半又經過四個人的辛苦付出,才得以完成。其後又有張衡上書說《漢書》內容與歷史記載不符合的情況十餘處。朝廷因此讓盧植、馬日磾、楊彪、蔡邕、韓說等校書東觀,補續漢記,則《漢書》仍有未能盡善盡美之處,由此更可見著史書之難。

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日俄戰爭中,日軍的悲慘遭遇,終於讓日本高層明白了機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