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正史上的魯肅可不是演義中的忠厚長者、爛好人。東吳群臣裡面,唯一配得上“戰略家”頭銜的,有且只有他一個,甚至周瑜都相形見絀。

據史書記載,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稱帝。百感交集之下,他扭頭對身邊親信感慨:“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即:魯肅早就預見到了自己如今的風光時刻;

同時,據《江表傳》稱,當時的張昭曾想美言一番、對主公的盛舉歌功頌德;但孫權不僅不領情,甚至還當眾懟了這位老臣:“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要是當初聽你的,搞不好自己早就沿街要飯了。

上述場面,集中反映了魯肅一生中兩大最值得稱道的戰略貢獻;而且,這兩次都是通過“密談”的方式實現的。

第一次,大致發生於公元200年。當時,孫策遇刺身亡,年僅18歲的孫權成為江東之主,四處尋求人才;在周瑜的引薦下,他見到了時年28歲的魯肅。由於魯肅在一眾才俊中尤其亮眼,散會後,孫權刻意將其留下,兩人“合榻對飲”,邊喝邊聊,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密談。

孫權沒有看走眼,正是在那次密談中,魯肅正式擬定了江東孫氏勢力的發展戰略路線圖:

首先,他透過當時亂成一鍋粥的天下形勢,得出了“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的判斷,點出了今後一段時期政治格局的走向特點,可謂“撥開雲霧見天日”;

隨後,他建議孫權先穩住陣腳,“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擺平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背靠江南之富、依仗長江之險,與曹操、劉璋鼎足三分,“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魯肅在這次會談中提出的戰略,被後世稱為《榻上策》,其主旨思想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異曲同工,都主張江東、蜀地、中原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若不是當時的一流戰略家,怎能提出這種高度前瞻性的藍圖?並且,魯肅足足比諸葛亮早了7年。當然了,諸葛亮更牛的地方,就是敢於押寶當時實力弱小的劉備,提出鳩佔鵲巢、進據荊益兩州的方案,構想之大膽令人歎服。

不過,面對魯肅提出的超前藍圖,當時剛剛繼承父兄家業、實力有限的孫權並不敢公開接茬,他表示自己只是想盡力輔佐漢室而已;老臣張昭甚至覺得這種想法狂妄無知,對魯肅通加斥責。

然而,孫權接下來的實際行動暴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對魯肅“益貴重之”,將其視為自己的核心智囊、心腹之臣。

第二次密談,就是赤壁之戰前夕。這一幕我們比較熟悉,當時,曹操挾收復荊州之餘威、兵鋒轉而向東。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寫信給孫權,聲稱“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這就是赤裸裸的威脅,面對雙方懸殊的實力對比,東吳群臣嚇得戰戰兢兢、“莫不響震失色”,張昭等謀臣力主孫權投降曹操;而孫權既畏懼曹操的實力、又不甘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故而陷入了進退兩難、猶豫不決的處境。

關鍵時刻,魯肅再次與孫權密談,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亂象下的本質:眾人都立足於自保,只想把孫權當作自己向曹操交納的“投名狀”而已——他們降曹,隨後仍能累官升遷、盡享富貴;但身為君主的孫權一旦投降,身後怎有退路?

一語驚醒夢中人,孫權就此決定抗曹,他的人生從此改變,歷史走向也就此得以扭轉。因此,20多年後稱帝的那一刻,他既表達了對魯肅的懷念、也毫不掩飾對張昭的失望;由此不難猜測,魯肅的兩次戰略論斷對他有多關鍵。

更為難得的是,魯肅不單是個指點江山的戰略家,更是個親自將其落實的實幹家。在敲定三分天下的戰略後,他就一直在尋找實現這一目標的契機,並且隨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修正具體手段。

比如,當劉表死後,魯肅就第一時間建議孫權:如果劉備與劉表的兒子們一條心,東吳就應該跟他們結盟,以共抗曹操;如果情況相反,那就應當早做打算,嘗試聯合曹操的死敵劉備,以應對即將來自北方的衝擊。

隨後,魯肅親自趕赴荊州探取情報。當得知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後,他立即前去尋找敗逃的劉備。經過他的運作,劉備幾乎立即答應了雙方結盟的建議,隨後派諸葛亮前去謁見孫權,奠定三國走向的戰略格局就此成型。

如果說周瑜是赤壁之戰的操盤手,那麼魯肅就是決策者。戰後,魯肅返回吳郡,孫權故意大張聲勢命令眾將前去迎接,他自己也“持鞍下馬相迎”。

雖然赤壁之戰獲勝,但魯肅心知,東吳與曹操的實力對比讓人存在巨大差距,因此,究其一生,他都主張與劉備聯盟,以藉助其力量對曹操進行有力掣肘、替東吳營造有利的戰略優勢。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甚至不惜忍辱負重。

當東吳眾人大多主張接管荊州時,只有魯肅主張將其借給劉備、以共抗曹操。而當曹操聽說此事後,“方作書,落筆於地”,內心的驚懼與不安躍然紙上。由此可以推測,魯肅的主張看似吃虧,但實際上是立足全局,舍小利、爭大勢,借力打力、掣肘曹操,實為英明之舉;

隨後,隨著劉備實力的增強,孫、劉之間的利益衝突日益明顯。但魯肅始終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意識到只有雙方聯手才有機會抗衡中原,為了維繫這一關係到東吳政權生死存亡的戰略根基,魯肅不惜忍辱負重,極力維護孫劉聯盟的穩定;面對強悍的關羽,他不卑不亢、有禮有節,促成“割湘水為界”,艱難地維持了孫劉聯盟的延續。

公元217年,時年46歲的魯肅英年早逝。縱觀其職業生涯,無論是身為智囊,還是代替周瑜領兵,他都展現出了清晰的戰略路線、明確的政治理念,究其全部心力、為江東政權尋求盟友;在這一階段,東吳的戰略意圖得到了充分落實,三足鼎立的格局最終形成,魯肅的政治作為是極為成功的。這一點,從孫權對他的念念不忘就可見一斑。

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民國懸案:夫人出軌惡僕,老爺並未出手,惡僕卻離奇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