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太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在古代有震澤、具區、五湖、笠澤等眾多名字,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不僅在中國被大家所熟知,甚至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國還有一個太湖縣,這個太湖縣卻並沒有在太湖附近,而是處於離太湖直線距離370多公里的安徽省安慶市。為何離太湖這麼遠,卻有一個太湖縣呢?

太湖近400公里之外有個太湖縣

其實安徽省的太湖縣得名也是來自於太湖,不過卻不是今天江蘇的這個太湖,而是當地的一個湖泊,根據清末明初《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太湖,在縣西南。縣西諸山溪水鍾而為湖,東南流經望江縣入於大江,今為平陸。可見在該書編寫而成的時候太湖就已經消失不見了。

清朝的安慶府太湖縣

另外,這個太湖一開始並不是“太湖”,而是當地的方言讀“大”為太,正確的文字書寫為“大湖”,被當地人讀為“太湖”。所以在《讀史方輿紀要》裡在引用《地理志》的時候僅說:“志雲:縣有大湖、小湖、陸鍾、仰天、黃裡諸湖,故有五湖之名。今縣東四十里有小池,置驛於此,或即小湖也。餘皆湮不可考。”這個五湖裡並沒有太湖,並且還介紹了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在今天的太湖縣小湖鎮當時為小池驛,沒準就是地理志裡的小湖,其他的均湮沒不可考了。

在《太平寰宇記》也記載:太湖縣在”龍山湖水之側,因有大、小湖泊遍佈,“大”字發音在當地方言發“太”字音,因而得名“太湖”,實為“大湖”之意。

太湖縣雖然地處大別山麓,但它設定歷史比起河南、河北、山東等中原地區省份的一些縣來說並不算短,在南北朝時期的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太湖左縣。之所以被稱為左縣,因那個時候以右為尊,卑者為左,南朝時,視南方蠻族為“左”,蠻地之縣為即為“左縣”。隋朝開皇十八年,太湖縣去字,沿用至今。

南朝齊時的太湖縣

太湖縣地處合肥至九江、南昌一線交通要道的中心位置,又是“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並且還被列入“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中國卓越的佛教領袖、傑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趙樸初就是太湖縣人。

無錫太湖

安徽省太湖縣的太湖雖然據稱是由方言“大湖”得來的,但是在中國曆史上,甚至今天沒準在哪個地方也有一個太湖,不過因為名氣不如江蘇太湖,而不為大家所知罷了。就像“西湖”之名,如果細找起來,在全國範圍內應該不在少數。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從亳州大地上走出來的財神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