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太湖縣,或許大家一聽到“太湖”,馬上就會聯想到《太湖美》那首著名的歌曲,但我想說,那歌裡說的應該是江蘇的太湖,不是我的家鄉,我的家鄉是安徽省的太湖縣。

然而,我的家鄉太湖絲毫不遜色於無錫的太湖,也是非常美麗的,不僅有浩渺壯美的花亭湖,還有享譽海內外的五A級風景區“五千年文博園”。雖然縣城不是很大,但民風淳樸,風光秀麗。

太湖縣棣屬安徽省安慶市轄縣城。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縣內總人口近六十萬。

就在我的家鄉,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兒——李杜鄉,因為行政區劃調整的原因,現已改為李杜村。這裡,由於和唐代的詩仙詩聖李白杜甫扯上了關係而聞名遐邇。

太湖縣李杜村的得名或許它本就不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相傳,在這個詩情畫意的小山村,唐代的兩個大詩人李白與杜甫在此住宿了一夜,他們品茶論詩留下了一段佳話。這個李杜村是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天華鎮下屬一個行政村。於2005年3月由原李杜鄉改名而來。

李杜村得名於唐朝天寶年間,詩人李白、杜甫在太湖遊歷不期而遇,留宿於現在的李杜村李杜組境內的李杜街,李杜街上一個李杜店(當然是然後命名的)據說,在店內,當時他倆飲酒作詩,並對此地的茶幹讚不絕口。

太湖這個地方,本就風景秀美,自古就有許多名人雅士來遊歷過,比如北宋文學家黃庭堅,明朝大學士解縉、哲學家王陽明等等,都到過太湖,縣誌裡都有記載。

但在歷代名人遊歷太湖,最為有名的一次,應是唐代大詩人李杜曾經歇腳過太湖縣城邊一個小店——李杜店。李杜店就位於花亭水庫修建以前進出太湖山區的重要通道上。當初也不過是幾間茅屋的小飯店,就因為唐代兩位大詩人李白杜甫的投宿而有了一個享有聲譽的地名流傳下來。也就是今天李杜村的所在地。

雖然李杜兩位大詩人留宿時,當初沒有留下任何文字,引以為憾,但在李杜離開一千多年之後,清朝年間,一個叫做雷天銓的人(太湖縣趙家河人),雷天銓,他是康熙年間考取的進士,是繼太湖雷氏第十代雷演祚之後的第二位進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國史編修,誥封“國史公”。可見,他也是清朝時期的名流賢達。

他有一次經過李杜店,寫下了一首詩,詩名叫《過李杜店》

茫茫古路樹棲鴉,此地曾停李杜車。

一道寒泉詩思渺,三間茅店酒旗斜。

當年風雨稱同調,今日文章重兩家。

獨有留題無處覓,夕陽空鎖嶺頭霞。

這首詩寫於200多年以前,從詩的內容看,李杜是指李白與杜甫二人無疑,不然何來“風雨稱同調”、“文章重兩家”?在作者看來,正是由於“此地曾停李杜車”所以叫做“李杜店”。詩題《李杜店》應該是李杜二人當時不期而遇歇腳的客店。

再看《過李杜店》這首七律古詩,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經過李杜店的見聞與感受,含蓄的表達了一種落寞悵惘之感,這也許是當時李杜店那種荒涼環境對於自己心境的影響,也許是世事起落興衰引發了詩人的傷感,或許還有詩人自己在現實中某些境遇的感悟,總之,全詩籠罩著一絲淡淡的惆悵和感傷。

“茫茫古路樹棲鴉,此地曾停李杜車”

首聯交代了作者的所見,一條通向深山老林的小路,一直向前延伸到眼力無法企及的地方,這裡的茫茫是綿遠悠長的意思,同時也有荒徑無人的冷清與淒涼,路邊上的老樹上歸鴉點點,還時不時的“呀呀”鳴叫,更加渲染了這份荒涼。眼前的一切,很容易讓人想到“枯藤老樹昏鴉”,從全詩看,詩人“過”的時間應在黃昏時分。後一句點破題目,在這樣一種環境裡,誰曾想到當年的大李杜曾經在這裡投宿過。首聯交代了李杜店得名的因由,以及這裡荒涼而蒼茫的環境特點。李杜車,當年的李杜是怎麼來的已無可考,也許徒步,也許乘車。但都不重要,重要的他們來過,留下了駐足的痕跡,這就是李杜車的含義。

“一道寒泉詩思渺,三間茅店酒旗斜 ”

頷聯承起,進一步寫所見。渺,這裡不是小的意思,它有浩渺之意,本是形容水面遼闊;或渺彌,水流曠遠的樣子。這裡,應有曠遠綿長之意。這聯由遠及近,遠處,一掛清泉,飄然而下,自會引得詩人心襟搖盪,詩思飄逸;眼前,幾間茅屋,酒旗高挑,雖簡陋但羈旅之途,可供歇腳,濁酒幾杯,相與神侃自有一番情致,怎不能讓人在羈旅中聊得一絲快意,生出些許感慨,引出一串神思。這裡的景仍然是荒涼的,但在荒涼中呈現一絲暖色,幾分詩意。更何況當年駐足的是大李杜,詩仙詩聖在這裡種種情形,怎不叫人遐思,猶馬之脫韁。這一聯繼續描寫環境,烘染氛圍,為後面的議論與感嘆鋪墊。這裡的“一泉”也許作者當時看到的實景,遠處山嶺上的飛瀑,也許是貫穿太湖城的長河。

“當年風雨稱同調,今日文章重兩家 ”

頸聯轉議,吊懷先賢。是呀,在風風雨雨中,李杜擎起自己的旗幟,吟誦出人生壯美的詩章,成就了“詩仙”“詩聖”的美名。雖然,二者的風格各異。一個沉沉鬱頓挫,一個慷慨激昂,但”李杜詩篇萬口傳“,都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他們的作品有著鮮明的時代色彩、深厚的人民性和高雅的藝術性,影響深遠,名流千古,一直到今天乃至後世。試中的“風雨”當然是雙關,偏重於社會變遷與人生的際遇。“同調”,就是一樣的格調,這裡的“調”指的是詩歌作品及其思想藝術的成就。也就是說,李杜的詩歌思想藝術價值可謂難分伯仲之間,可以相提並論。後面的“文章”也不光指作品,側重指的影響力。兩家即李杜。這裡作者將大李杜的生前與逝後對舉,讚頌了兩人的成就、價值、影響。表達了作者的敬仰與欽佩之情。當然,不乏還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情流露。古話有云:大塊文章最風流。其實作者也是一位才子,是一位能寫“大塊文章”的人。頸聯的議論很好的拓展了詩作的內涵。

“獨有留題無處覓,夕陽空鎖嶺頭霞”

尾聯收合,生髮感慨。太湖是有幸的,因為這裡曾留下了大李杜淺淺的足跡;李杜店更是幸運的,因為唐王朝兩位天才曾經留下了他們匆匆的身影。當年這兩位大俠,在這裡一定是舉杯暢飲,徹夜神聊·····他們也一定詩興大發,留下珠璣之句。從雷詩中可以看到,他是堅信李杜在這裡一定有詩作的,按常情也應該有的。但很明顯在二百多年前的清代就無從找到李杜在這裡的題詠,這一點叫人深感遺憾。那個空字你說含有多少的惆悵與惋嘆。他們的音容笑貌消失了,他們的匆匆身影也不見了,連在這裡的題詠也消失了,留下的只有這嶺頭朝暉夕照,歲歲年年······這怎能不叫人頓生滄桑之感,頓生憂傷之情。顯然尾聯以景收合更具藝術感染力,一方面是暗釦前三聯的意韻,整合前面的內容,完成對主旨的詮釋;另一方面留下一個令人回味的空間,是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叫人感慨莫名。言盡而意綿,遐思無盡,餘韻嫋嫋。

這首詩作不但語言淺近明白,而且寫景抒情善於烘托渲染,有力的表達了對於古賢的傾慕之情和世事變幻莫測的滄桑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在此,之所以分析和解說這首詩作,不僅僅是說明該詩在文學上的精妙,同時,也確實能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李杜大詩人來到我們安徽太湖並非傳說,而是確有其事。

而今的太湖,也許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大家庭生生不息的孕育與累積,還有古人流傳下來的恩澤,蔭庇了這一方水土,已遠非當年的模樣。不但交通發達,景觀新奇,百姓富庶。而且我們太湖一向文風昌盛。歷史上也是名人輩出,趙文凱、趙樸初、朱湘、劉炫、趙挺、石楠、馬蘭等一路走來。黃梅戲、谷尖茶、禪宗名勝都享有盛名,也是全國第一批榮獲“詩詞之鄉”的縣市之一。在此,再說一遍,我們家鄉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花亭湖景區,還有反映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文博園等。

最新評論
  • 1 #

    老太湖縣後北鄉司空山有太白書堂,李白有詩為證。

  • 2 #

    文博園我進去過兩次,裡面的古今典故塑造的還不錯。就是門票120元有點貴。下次再去二期清明上河圖看看。

  • 3 #

    太湖風景優美,美曰其名,可愛的故鄉。

  • 4 #

    很好的一篇文章,值得一讀!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世界上最值錢的河流,曾是中國的領土,現在石頭比黃金還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