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王荷波是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者,中共早期的優秀領導人之一。他於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津浦鐵路上的第一個中共黨員。1927年11月11日,因叛徒出賣,王荷波壯烈犧牲,時年45歲。

王荷波被祕密殺害

王荷波,原名王灼華,化名滿玉綱、彼得洛夫、汪一喜,原籍山西太原,1882年5月生於福建省福州城內府裡東廊頂。他是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者,中共早期的優秀領導人之一。王荷波於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津浦鐵路上的第一個中共黨員。他還擔任過南京市第一個黨小組的組長,在中共“三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局委員。1927年,在“八七”會議上,他當選為臨時中央局委員。

“八七”會議後,中央決定成立北方局,由王荷波、蔡和森、劉伯莊、彭述之、張昆弟等五人組成。王荷波任書記,蔡和森為祕書長,下轄順直、山西、滿洲、內蒙和山東等省、區各黨部。1927年8月22日,在王荷波、蔡和森的領導下,中共順直省委召開改組會議。會上,王荷波聽取了省委的工作彙報,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研究確定了在北方開展農民武裝暴動和土地革命的方針,以配合南昌起義和秋收暴動。

當時,玉田地區的農民運動基礎較好,省委決定以玉田為中心組織冀東農民武裝暴動。9月底,王荷波來到玉田後,在會議上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和省委關於在冀東地區開展武裝鬥爭的決定。會議最後作出決定,組織農民武裝暴動,首先打下玉田縣城。王荷波在玉田住了一個多星期,幫助中心縣委研究、制定了武裝暴動計劃。他走後,玉田農民暴動即於10月下旬爆發。14000多人蔘加的武裝隊伍很快攻克了玉田縣城,解除了城內武裝,並準備成立縣革命政府。但由於力量對比懸殊,玉田農民經過兩個多月的戰鬥,起義終於暫告失敗。

這時,奉系張作霖與晉系閻錫山展開火併,王荷波乘機回到北京繼續領導北方局工作。他重新擬定了武裝起義計劃,祕密建立北平(今北京)市總工會。由於叛徒出賣,北京的地下組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王荷波於10月18日在北京法政大學第一院被捕,此後,又有北京市委17名領導人相繼被捕。

在獄中,王荷波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組織。臨刑前,他唯一的囑託是,請求黨組織對他的子女加強革命教育,千萬別走和他相反的道路。張作霖深恐政局不穩,迫不及待地簽署了殺害王荷波的命令。1927年11月11日,軍閥政府陸軍軍法裁判處的幾輛刑車從南向北急馳而去。刑車剛到安定門外箭樓就猛然煞住,王荷波從車上下來後,立即被殺害,時年45歲。

周恩來指示尋找遺骨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王荷波和周恩來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在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中,周恩來任軍事總指揮,王荷波作為上海市總工會負責人之一,積極參與組織和領導了這次起義。

由於王荷波比周恩來大十幾歲,又長著大鬍子,周恩來就尊敬地稱他為“大哥”。王荷波犧牲後,周恩來無限悲痛。但當時在白色恐怖之下,不可能很好地收殮和安葬其遺體,這成為周恩來的一件憾事。北京解放不久,周恩來指示修建八寶山革命公墓的同時,指示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組織力量尋找王荷波的遺體。

吳晗對此事抓得很緊,從中南海回到市政府後,他立即著手落實佈置尋找烈土遺骨的事情,把這件事轉交市政府薛子正祕書長負責。北京市公安局和民政局成立了一個由曹恩棠等人組成的專門小組,負責查詢烈土遺骨掩埋的地點。

偽檔案中找到線索

由於王荷波等烈士殉難已有20多年了,已找不到當事人,小組成員只好?邊在收編的偽警當中了解情況,一邊查閱京師警察廳的檔案。收繳的偽警察廳檔案五花八門,堆了滿滿兩大屋子。已經發黃脆裂的檔案上積蓄了很多灰塵和蛛網,稍一翻動就騰起一股嗆人的塵土。要在浩如煙海的檔案堆裡,一張一張地查詢到烈士遇難的時間地點,可真是難上加難。小組的幾個人關在屋裡分頭查詢,眼睛都熬紅了。

這一天,屋裡的人們正聚精會神地查詢檔案,突然,一個人高喊道:“找到啦,找到啦!”大家圍過來一看,檔案中記載著王荷波等18位烈士在安定門外的箭樓東側就義的情況。幾個人高興得一蹦老高,馬上把情況報告給薛子正。

薛子正聽了也很高興,讓大家先回去休息一天,第二天再組織力量挖掘烈士遺骨。幾個人哪還顧得上休息,立即騎車趕到箭門外的鄉農會,請農會明天派民工幫助挖掘烈土遺骨。小組同時又找到當地幾個老人,了解了烈士遺骨掩埋的準確地點。老人們當然不知道烈士的名字,但埋葬這些人的事依稀還記得,他們答應第二天上午協助查詢。

箭樓東發掘遺骨

事情落實後,幾個人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了家。第二天上午,小組成員來到安定門箭樓,農會幹部帶來的十幾個民工早已拄著杴鎬等在那裡,一旁有幾個老人蹲在牆根吸著菸袋鍋子。

見鄉農會這麼支援,派來的都是精壯的小夥子,小組的人十分高興。曹恩棠先領著老人們到箭樓東側大體看了一下位置,就把民工叫過來,按照檔案記載和老人們提供的位置讓民工們動手挖起來。一個上午,民工們挖了20多平米的土地,但沒有找到任何線索。大家有些洩氣,並對曹恩棠指認的地點產生了懷疑。吃過午飯,曹恩棠讓民工向原地點四周擴充套件挖掘,民工們又挖了一個下午,還是沒有收穫。

晚上,小組成員重新核對了檔案,研究了第三天的挖掘計劃,直至深夜才休息。這天夜裡颳起了西北風,地也上凍了,發掘條件變得更加惡劣。天亮時,曹恩棠等人來到箭樓,繼續指揮民工向原址四周挖,隔幾步1個人,並再三強調就是在這附近,絕對沒有搞錯。

中午吃飯時,人們很沮喪,稍事休息後,民工們接著挖。正挖著,突然一個民工被嚇得叫出了聲----他挖出了一個顱骨。於是大家都集中到這裡來挖,幾具屍骨相繼出土。到天黑前,已挖出15具遺骨,還有3具遺骨沒有著落。天黑後,由公安局保護好了現場,人們準備明天再來清理。

第四天上午,現場已清理完畢。薛子正祕書長來了,能找到的烈士親屬也都來了,開始辨認烈士遺骨。王荷波烈士的親屬首先認出了王荷波的遺骨,因為王荷波生前長得十分高大,骨架粗大,遺骨中有一具明顯大於其他的,人們認定必是王荷波無疑。找到了王荷波的遺骨就等於找到了基準點,按偽警察在檔案中記載的行刑時間排列順序,其他烈士的遺骨很快得以辨認。

可是,失蹤的3具遺骨還是個謎。檔案中明明記載殉難者是18人,可怎麼只有15具遺骨呢?後來,小組經詢問3位烈士的親屬,才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在烈士們殉難後幾天的一個夜裡,三位烈士的親屬偷偷把遺體挖出來,掩埋在其他地方了。後來,因地貌改變太大,埋葬地點又未做標記,親屬們也不知道烈士遺骨到底埋在何處了。

八寶山安葬立碑

市民政局買了18個上好的黑罈子,用來裝殮烈士們的遺骨。民工們拾起烈士的遺骨,一一放入壇內(只有找不到遺骨的三位烈土的罈子是空的),並用紅布把壇口蒙上紮好,每塊紅布上都註明烈士的姓名。這樣,周恩來交待的尋找王荷波等烈士遺骨的任務完成了。

遺骨用卡車運往革命公墓。周恩來曾說過,找到王荷波烈士的遺骨,他要親自來革命公墓主持移葬典禮。吳晗副市長將找到烈士遺骨的情況和周恩來何時來參加移葬典禮的事一併向總理辦公室作了報告、請示。當確定周恩來參加的時間後,吳晗馬上叫祕書通知有關部門讓公墓做好準備----這是公墓移葬的第一批烈士,周恩來也是第一次到公墓來,典禮一定要搞得隆重,準備工作一定要周全細緻。

當時,八寶山公墓剛剛定點,一期工程尚未展開,還處於建設準備時期。接到市裡的指示後,公墓籌備處馬上分工著手做準備工作。他們派人到市裡請了最好的扎棚匠在選好的基地上紮了?個大幕棚,搭了一座高臺。幕棚上面扎著白花黑紗,四周擺滿了花圈,安全保衛和環境衛生等工作也已落實。

12月11日,革命公墓顯得格外莊嚴肅穆,數百名前來參加移葬典禮的黨政軍各界代表早已來到公墓。典禮的高臺上,整齊地擺放著18個黑罈子,壇口的紅布分外耀眼。

幾輛汽車駛進公墓,從第一輛車上走下身著灰色大衣的周恩來,隨後是彭真、李立三、劉仁、肖明等人。一行人走上大幕棚後,典禮正式開始,由周恩來主祭。他神情莊重,率數百群眾向烈士遺骨深深地三鞠躬。李立三在儀式上介紹了各位烈士的生平和就義經過。由於墓區建設還未展開,尚待整體規劃,烈士們的遺骨只是被臨時安葬在墓區,墓碑也暫未製作。

1950年10月,任弼時逝世後,靈柩暫厝在革命公墓。考慮到屆時中央領導要到公墓,可能順便為王荷波等烈士掃墓,薛子正祕書長指示公墓要連夜建一臨時墳臺,以備領導同志掃墓時用。公墓籌建小組接到指示後,立即通過民政局與市公安局聯絡,派車到天安門交通中隊把用於阻隔行人的帶鐵鏈的石墩借來十幾個,把墓地圍起來,又連夜到西四高陛石廠買來現成的錐形石碑,加班佈置好。

任弼時靈柩暫厝後,中央領導果然到王荷波等烈士墓地瞻仰。此後,隨著革命公墓建設的開展,公墓管理機關為王荷波等烈士修建了一座100餘平方米的集體墓。其碑文如下:

王荷波等同志,曾在中國共產黨北方局領導下進行革命鬥爭,不幸於一九二七年十月間被軍閥張作霖逮捕,於同年十一月初慘遭殺害,壯烈犧牲於北京。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葡萄牙、日本與明朝三場戰爭,讓明朝火器裝備大規模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