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奶叔早上起床起晚了,急急忙忙出門,一不留神小腳趾撞到了櫃子上,痛得恨不得立刻抱著腳在地上滾。

還有什麼比這更痛!

還真有,骨折痛、牙齒痛、切菜切到手了等等都比這個痛,但奶叔就想坐在地上矯情一會兒……

疼痛是每個人一生中體驗最早最頻繁的感受。

疼痛不像體溫,可以通過溫度計測量出它的等級,醫生只能根據病人的描述進行客觀判斷有多痛。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疼痛劃分為5種程度:

0度:不痛

I度:輕度疼痛(可不用藥的間歇疼痛)

II度:中度疼痛(影響休息的持續痛,需用止痛藥)

III度:重度疼痛(非用藥不能緩解的持續痛)

IV度:嚴重疼痛(持續的痛伴血壓、脈搏等的變化)

不同的人對痛的感受和生理、心理、性別、年齡、經歷等都有關係,不管疼痛大小,都是身體給你發出的“求救訊號”。

我們都知道,不舒服了要去醫院,卻有一類人一直在忍受著疼痛,哼唧兩聲又怕被人說“矯情”“別人都這樣”“怎麼就你不能忍”“為了孩子忍著點”,她們就是母親。

奶叔想說,這些疼痛都無須忍受,都可以說出來,我們也有很多方法可以緩解。

辛苦懷胎十月,終於等到“卸貨”了那一刻,以為忍受完分娩之痛就完事了,其實媽媽還要忍受更多產後之痛。

產後肌肉痠痛

新媽媽在產後出現關節疼痛或全身痠痛,但疼痛部位的面板表面無紅腫現象,這被稱為產後身痛或產後關節痛。

生寶寶是一個劇烈的運動過程,牽扯到了媽媽們的大腦、四肢、背部、腰部等等各個關鍵部位。假如在生產過程中產程過長,或者媽媽平時就缺乏運動鍛鍊,生產完之後一個星期,基本都是全身痠痛的。

這種痠痛主要是體內乳酸堆積過量而產生肌肉痠痛感,對身體沒有太大傷害,媽媽們大可放心。

新媽媽如果出現全身痠痛或關節疼痛,需要臥床休息,並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下床活動的時間不宜過長,強度不宜過大,以免加重身體痠痛症狀。

產後子宮疼痛

產後子宮疼痛一般是因為子宮收縮引起的。

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把子宮撐大,隨著生產的結束子宮會慢慢恢復。子宮的恢復需要一定的過程,收縮過程會有疼痛的出現,這是正常的。

子宮收縮引起的疼痛,多半與胎次有關,第二胎的媽媽會比第一胎媽媽感覺到更加嚴重。(戳連結了解產後宮縮)

產後子宮收縮引起的疼痛是產後不久就會出現,爸爸們可以用手掌幫寶媽在小腹做環形按摩。

如果生產後的很長時間,甚至一個月之後還有子宮疼痛的異常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引起重視。

產後乳房腫脹

乳腺由脂肪、乳腺腺泡和導管組成。

妊娠期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乳腺開始增生,胎盤泌乳素水平也不斷增長,為產後泌乳做好準備。產後,大多數媽媽就會有初乳分泌,而大量的乳汁分泌一般是在產後2-3天。

這時,媽媽會有明顯的乳腺脹痛,乳腺表面溫度升高,有時還會看見充盈的靜脈,這就是開始泌乳的徵兆,表現為雙乳脹滿、硬結。一般至產後7天乳汁通暢後,疼痛感就會得到一定緩解。

那麼按摩會讓乳汁更通暢嗎?

新媽媽們千萬別盲目按摩催乳,防止得急性乳腺炎,其實最好的催乳師就是寶寶,讓寶寶吸光乳汁最能預防乳房堵塞,但同時要避免寶寶過度用力吸吮,使乳頭皴裂。(戳連結了解如何通乳)

產後腰痛

產後腰痛一方面是孕激素惹的禍,一方面又得寶Bora背鍋。

孕期,激素能讓韌帶和關節都變得鬆弛以適應增大的子宮,併為陰道分娩做準備,使腰椎不穩定。同樣雌激素作用下,結締組織內液體瀦留也會引起腰痛不適。

肚子裡的寶寶越來越大,孕媽媽脊柱腰段前凸、頸部前屈,雙肩下移,身體重心發生了改變,關節受力的方向發生了改變。

與此同時,媽媽本身的體重也會增加,導致關節承受的壓力也增加。

如果新媽媽在哺乳時姿勢不夠正確,或者長時間抱小寶寶,都會使腰部肌肉緊張,增加腰部肌肉的疲勞。此外,新媽媽在孕期和產後的運動都會相對減少,腰部肌肉疲勞後產生的乳酸會在區域性堆積,從而產生疼痛的感覺。

這個時候寶爸得多嘗試帶娃,多抱抱寶寶,以及承擔家務活,新媽媽得多休息,搭配輕微的運動。

產後肛裂疼痛

最後這種痛媽媽們常會不好意思開口,其實這種現象非常普遍。

分娩之後媽媽以臥床休息為主,活動減少造成腸胃蠕動減慢,加之產後腹壁鬆弛無力,腹壓降低,這就會逐漸導致便祕。有了便祕就離肛裂不遠了,這種撕裂痛會讓人坐立難安。

想要避免這種疼痛得從預防便祕開始。媽媽們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和粗糧,多喝水,每日定時排便。

孩子大了之後是不是就不痛了?

其實帶娃的過程中總會發生各種意外,讓人痛上加痛。比如突然被娃揪頭髮,被娃撞到下巴或鼻子,被娃踩到腰或胸,被娃的書和玩具砸到,睡著時被娃扇醒……

每一個都是你想發火卻又無處發洩的痛,畢竟娃是親生的,總不能扔了。

奶粉們,你們生完寶寶之後,最痛的經歷是什麼?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寒露時節,要牢記“食一味,喝二茶,吃三寶”,用美食溫暖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