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最近接診到一個病人,可謂是全身都是病,頭痛、咽乾、晨起有痰、脣裂、舌炎、失眠、腹脹腹痛腹瀉、手腳冰涼,全身乏力,消瘦等等,但去做完全身體檢後,沒有發現任何器質性的病變,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其實面對這個複雜多樣的症狀,很難下手,如果按照症狀來治,用西醫的方法,要麼當做神經官能症來治,要麼就是一個症狀開一個藥了,那就是一大堆藥了,況且檢查無陽性結果,也不是那麼好起手的。這其實是中醫的優勢病種,是中醫擅長乾的事情。

說這一個病例,其實是為了引出一個話題,叫做“食物不耐受”,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個醫學專業術語。準確地來說,“食物不耐受”是一種疾病,是一種變態反應疾病,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過敏性疾病。就是人的免疫系統把進入人體內的某種或多種食物當成有害物質,從而針對這些物質產生了過度的保護性免疫反應。免疫複合物在體內沉積,累及到各個地方,就會出現全身性的一些症狀,而普通的檢查卻難以發現。從某種程度來說,我們可以稱之為“慢性食物過敏”,我們都知道食物過敏,發生很急很快,症狀明顯,我們很容易就發現了。但是慢性食物過敏,很不容易察覺,或者,我們有時壓根就沒有關注有這回事。其實,關於“食物不耐受”的論文還是挺多的,目前認為很多慢性疾病都和它有一定的關係,也就是一些慢性過敏性疾病最突出的就是慢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腹痛腹瀉、反覆性口腔潰瘍、憂鬱症焦慮症、焦慮、偏頭痛、睡眠障礙以及肥胖或消瘦等等。

據統計,人群中有高達至少50%的人對某些食物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嬰兒與兒童的發生率比成人高。大多數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表現為胃腸道症狀和面板反應,但實際並不僅僅限於此,因為它導致的疾病是多樣的,所以它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知道,但並不代表它沒有發生。所以,對於一些無從下手,找不到理由,久治不愈,久醫不效的慢性功能性疾病,不如考慮考慮,是否是飲食的問題,自己是否吃了不太適合的東西,而渾然不知呢?

對於食物不耐受,大家最能切身感受應該就是牛奶了,很多小孩子和老年人喝了牛奶之後就會拉肚子。這就是比較典型的食物不耐受。牛奶裡含有乳糖,而很多人體內又缺乏能夠消化乳糖的乳糖酶,所以好多人喝了牛奶就會出現一個保護性的免疫反應,就是拉肚子。拉肚子的目的,就是排除引起免疫反應的因素和免疫複合物。其實除了牛奶,還有雞蛋、麥製品、豆製品之類的。最常見的就要數牛奶和雞蛋了。

我開頭說的那個病例,治療一段時間效果不大,我才開始考慮食物不耐受,叫他把每天吃的食物記錄下來,才知道可能與他每天喝的奶粉有關。他也是聽說別人吃了好,就跟著一起喝奶粉。我知道後,就叫他不要喝了,再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觀察,現在各方面都挺好了。從中我們可以知道,擺脫食物不耐受,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去吃它,減輕的方法就是少量間斷地去吃它。

在中醫看來,食物不耐受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脾胃虛弱,通常久病的病人,又容易累及腎,所以,往往治療時脾腎都會兼顧。說點自己的經驗,全身一堆症狀而久治不效,從調補脾腎入手,往往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這也是以前看大量醫書以及跟師學到的一點經驗吧。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好水就是最好的“保健品”